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指导策略
2018-11-29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王鼎山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王鼎山
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科学阶段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多重要。那么在教学在小学科学时,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才有效呢。
一、明确课堂教学中的观察目的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看到了事物,如果没有目的性,可能就会一带而过,而科学课上的观察是有目的性的,有计划且较为持久地观察,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深刻的理解。首先,在科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要给学生说明观察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找什么,整个观察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的;其次,学生以观察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进度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观察的重点也是目的,让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如: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学生在寻找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时,往往只会寻找眼前能看到的最常见的一些植物以及植物的颜色、高度等,不懂往纵深方面观察。这时,可抓住细节,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你观察的是什么?”“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它开花了吗?”“花是什么样的?”“它的叶子又长成什么样呢?”“叶子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有效地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观察与思考。而且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如“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同一棵树上的树叶,看能否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通过这样的指导方式,学生的观察目标更为清晰明确。
二、积极地对待学生在观察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观察时产生的困惑有很多,而且是千奇百怪的,有些问题可能让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消极地回避,也不要对学生进行敷衍性的回答,让学生听了老师的回答之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有几次这样的消极反馈,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也随之减小。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寻找正确的答案,一起在书籍、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一起观察、一起探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积极,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学习上的支持。比如,在蜗牛的身体特点的观察时,有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蜗牛有眼睛,有没有鼻子和耳朵呢?”我会引导学生说:“对啊,你问得很好,蜗牛到底有没有鼻子和耳朵呢?让我们仔细找一找吧。”然后,老师与这位学生一起仔细观察,学生特别地看到了蜗牛身上有四个小孔,他们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但又不确定这就是蜗牛的鼻子和耳朵,教师看出了学生的困惑,然后鼓励他们再在课后查找资料,看看这些小孔到底是什么。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二次查找终于明晰了蜗牛大触角后面的两个小孔用来呼吸的鼻孔,而腹足背面的两个小孔分别是生殖孔和排泄孔,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他们的观察更加积极。
三、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1.比较观察
如果对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事物单独进行观察,可能记忆的知识很少,但是,把这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在观察中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其进行比较,更加方便抓住事物的本质。如电磁铁和磁铁都可以吸铁,用途也非常相近。但是,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不同点呢?在课上,我让学生一手拿磁铁,一手拿电磁铁并接通电流,发现它们都能吸起铁钉。老师帮学生切断电流,学生又会发现吸在电磁铁上的铁钉落了下来。老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一过程,你知道电磁铁与磁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吗?”很快,学生就有了答案,这种现象正是磁铁与电磁铁的不同之处,由此,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事物的本质。
2.长期观察法
自然万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比如自然现象、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对于这些事物的观察要制作长期观察的目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而且发生的现象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种动态的观察对于学生的敏锐观察有一定的锻炼。
3.顺序观察法
对事物的观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而杂乱无章的顺序容易产生混乱,观察后对事物的理解出现错乱。对事物的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即,看到一个事物时,先从整体上有一个粗略的认识,而对各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比如,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某个动物是只狗,而另一个动物是只鸡,这正是从整体上进行确认的。对局部的观察,一般是从前面到后面,从上面到下面,从外面到里面等等。
4.调动人体多种感官观察法
观察的人体感官不仅仅是眼睛,而眼睛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能配合人体的其他感官,会对观察有更大的帮助,在眼睛观察的同时,还有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比如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内容时,我把白开水中放入牛奶、醋、盐水等,让学生观察一下里面有哪些成分。学生只凭眼睛,只能猜出里面有水和牛奶,其他的就不好猜了。老师鼓励他们是不是闻一闻?尝一尝?很快,学生就能通过里面液体的味道得出里面有盐、牛奶。但是,如果用这几种方法还是无法辨别,就要靠仪器来帮助,如三年级上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中,对纸的观察,当纸张撕开后,就要利用放大镜观察撕开的纸的毛边;又如在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中,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时,我们就必须要用到显微镜这一专用仪器,等等。
总之,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更加主动,而且,观察不能局限于课堂,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将观察的目光由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去,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