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2018-11-29李商隐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3期
关键词:渔樵陶然渔父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简评

李商隐写诗喜欢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致,以致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而这首《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多用烘托,使那个志趣高洁、飘逸出尘的隐士形象呼之欲出。“识者稀”说明认识他的人很少,“哀猿啼处”告诉我们隐者居处在猿猴出没的山林中,住处很是偏僻;“沧江白石”既暗示其隐者身份,又象征其品节清白。《楚辞·渔父》中渔父曾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世遂以“沧浪”“沧江”“沧洲”等指称隐者居处。“渔樵路”是说江边白石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捕鱼的和砍柴的,可见隐者与渔樵为伍,过着渔钓樵采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雨满衣”,日暮归来的隐者带回满身雨水,雨从何而来?我们从张旭的“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中可略知一二。由此隐约可见隐者生活的自由洒脱,性情的散淡疏放。“归来雨满衣”,把山中景色之奇丽、陶然忘归之意兴、飘逸出尘之心性等等都隐于背后,留给读者去想象,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渔樵陶然渔父
不可忍
纪念毛泽东主席130周年诞辰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打渔人
渔樵问答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