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剑指所向皆披靡
2018-11-28刘殿军陆志成李晓斌刘玉辉
刘殿军 陆志成 李晓斌 刘玉辉
摘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在整个扶贫工作中极为重要。但是,某些突出问题的存在却明显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剑指所向,因地制宜,探索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有效解决问题,以确保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有效提升劳动力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精准扶贫 劳动力 培训 问题 策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在整个扶贫工作中极为重要。但是,在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影响着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以甘肃省永昌县祁连山浅山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为例,基于存在问题,剑指所向,探索解决策略,突破培训难关,以科学实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程,有效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
一、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鉴定中存在的突出与潜在问题
(一)培训中的突出问题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共辖9镇1乡111个村,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总人口25.52万,其中农业人口19.02万;耕地总面积114万亩,常年播种面积80万亩左右,是一个传统农业县。2014年,全县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5200人,主要分布在沿祁连山浅山区的新城子、焦家庄、六坝等7个乡镇38个村。其中,自然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15个村,是全县扶贫开发的重点。根据省、市、县精准扶贫培训工作要求,几年来,永昌县将处于祁连山浅山区的全县“插花型”贫困带的7个乡镇38个重度贫困村中的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分年度分批次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入春之后,尤其是到了夏季,愿意接受培训的精准扶贫预脱贫劳动力大幅减少,大部分精准扶贫户中的青壮年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留在家里种地或自主创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培训的组织工作,增加了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的难度;二是精准扶贫户中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男少女多,甚至男女都无,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制约着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的有力开展;三是受培训资金不足的影响,作为专门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培训资金不足,培训场地有限、培训设施简陋,培训设备缺乏,底子薄、规模小、力量弱,严重制约着精准扶贫乃至城乡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鉴定中的潜在问题
一是鉴定时在一定时间内召集精准扶贫预脱贫劳动力比较困难;二是部分精准扶贫预脱贫劳动力接受鉴定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即使到场,也有应付心理;三是大部分精准扶贫预脱贫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个别甚至读不懂题,写不了字;四是培训与鉴定都相对集中到了冬歇期,天寒地冻,尽管可以把培训开展到镇里社中,但有些仍需走很远的路,在培训鉴定中存在来去路途中的安全问题;五是精准扶贫户中一部分情况特殊,没有可以接受培训的适龄人员,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龄过小,顶替现象时有发生。
二、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因需而动,打破时空限制,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结合行业或工种特点,利用精准扶贫劳动力打工黄金季节,在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实训,如在建筑工地依托工程进度分架子工、瓦工、砌筑工、钢筋工等工种对精准扶贫劳动力进行实地实训。这样,既解决了劳动力培训的时空分布问题,又可实地实训,在提升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加收入,一举两得。二是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比较多的现状,将手工制作、养老护理作为重点培训项目,深入到各贫困村进行培训,并由培训机构将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中的已培训人员推介至企业,专设扶贫车间,精准增收。三是针对在市县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现状,打破地域界限,对务工人员感兴趣、有培训意愿的专业,进行分类整合、按需培训。四是针对陪学妇女比较多的情况,重点开展手工制作、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项目培训。五是举办农民夜校,在春夏秋季从晚上七点至十点重点培训白天忙于务工、务农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六是进行弹性培训,在培训时间上从早到晚向精准扶贫劳动力开放,随学员的意愿随时安排培训时间,同时,可以顺延培训班次,直至学到学员自己满意为止,不限制培训时间和培训班次。七是积极深化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已取得职业技能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精准扶贫劳动力,开设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鼓励已培训学员向一专多能方向努力,以多向提升其就业能力。
(二)多措并举,密切各方配合,创新组织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甘肃省劳务输转服务平台”以及农办大数据平台的作用,紧盯目标,全程管理,把培训工作精细化。二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由培训管理部门根据贫困村精准扶贫劳动力的回村情况和培训意愿,利用秋、冬、春季黄金培训期,或分散,或集中,分批次,分工种,灵活机动地设置教学点,进行多点培训,把培训工作灵活化。三是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公开招标优选培训学校,优化师资力量,让培训学校、培训教师跟着精准扶贫劳动力的培训需要走,力求做到随到随学、随到随教、随教随会,把培训工作实效化。四是由乡镇村社随时建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明白卡,登记预脱贫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培训记录、训后动态等内容,把培训状况明确展示出来,把培训工作可控化。五是在提升预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同时,由人社部门分专业、分工种地为他们配备工作袋,让他们不但习得职业技能,而且相应地得到生产用具,以此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激励与心灵上的关怀,把培训工作人性化。六是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由人社部门牵头,在所属范围内通过媒体宣传、各级联动,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形成张力与引力,吸引更多的预脱贫劳动力参加到培训中来;另一方面由乡镇村社负责把已经掌握技能或脱贫致富的劳动力返聘回来,通过典型引路、现身说法,用他们的成功来激励更多的预脱贫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力争精准脱贫。
以上策略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永昌县精准扶贫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鉴定中的潜在问题。2015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7期,培训4723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1773人;2016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2期,培训5500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979人;2017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期,培训3876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907人;全面实现了“力争每个精准扶贫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得到职业技能培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力争年底全面完成脱贫验收的目标。
当然,这仅仅是个例。在更广大范围内彻底解决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发展理念、工种建设、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各方面进行培訓项目的系统配置,以适应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
参考文献
[1]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3,(6):207-213.
[2]邓玲,吴永超.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J].理论探讨,2014,(6):81-84.
[3]黄承伟,苏海,向德平.沟通理性与贫困农村参与式扶贫的完善路径――基于武陵五县参与式扶贫的案例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29-37.
作者简介:刘殿军,生于1965年月,男,汉族,甘肃省永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陆志成,生于1967年1月,男,汉族,甘肃省永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副局长;李晓斌,生于1967年4月,男,汉族,甘肃省永昌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刘玉辉,生于1972年10月,男,汉族,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技术发展与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