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8-11-28陆庙新
陆庙新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外部世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度探索,旨在抛砖引玉,望能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
阅读是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知阅读、会阅读、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分不开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整合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月亮和云彩》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月亮、云彩的图片和动画,营造“月亮和云彩赛跑”的真实场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带领学生感悟文本
语文教师应当有效运用提问艺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多种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本。
1. 找到贯穿全文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找准时机,抛出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深度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笔者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谈一谈“为什么妈妈流出了泪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文中找依据,仔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又如在教学《军神》时,笔者让学生围绕“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一句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2. 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或照实直书,或暗含隐喻。因此,从课文的题目创设疑问,能更直接刺激学生的阅读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例如,在教学《九色鹿》和《桂花雨》等课文时,学生看到课文题目就很容易产生遐想和思考,引发阅读期待。
3. 从课文的关键字入手。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教学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不难发现,词句阅读和理解对于感悟整篇文章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番茄太阳”》时,让学生从理解番茄与太阳的具体含义入手,很快便能感受到谭千秋的伟大师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画画、游戏、唱歌、表演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活动形式。结合学生这一特征,可以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實践活动,用趣味化的活动氛围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自读、合读或者群读,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期待,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倘若单纯地进行阅读教学,不进行相关综合训练是很难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下去的。因此,重视读写结合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1. 仿写。立足语文教材中经典的语篇,模仿其写作风格、写作手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即同义词替换。这是最简单的写作形式,对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边读边模仿,在提升阅读水平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2. 编写和扩写。要求教师能够发现课文的留白部分,巧妙地将故事主线延长或者改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度阅读课文,思考多种可能性,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或扩充,使故事内容更加饱满。
3. 妙写。写作需要灵感,灵感则来自于情感。阅读文本为学生和作者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立足情感基础进行随笔、读后感等形式的写作训练,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有效进行阅读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究符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达玟霖.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J].祖国,2018(2).
[2]李卷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研究[J].学周刊,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