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2018-11-28张春梅邵统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咪鲜胺防效赤霉病

张春梅 邵统响

摘 要:以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在江苏睢宁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62%和91.36%,显著高于对照组(80%戊唑醇WP 120 g·hm-2 和25%咪鲜胺EC 900 mL·hm-2);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施用后14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4%和91.4%,药后26 d分别为77.2%和81.2%,两种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SC 300 mL·hm-2和50%咪鲜胺WP 600 g·hm-2),但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360 mL·hm-2)。综上所述,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1 050 g·hm-2,于小麦杨花期第1次施药,如药后7 d遇阴雨天气,必须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

关键词:戊唑醇;咪鲜胺;赤霉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09.018

Experiments of 45% Tebuconazole Prochloraz WP on Wheat Scab Controlling

ZHANG Chunmei1,SHAO Tongxiang2,WEI Tian1,LYU Min1,LIU Huaia1,LU Yurong1, LIU Jianfeng1

(1.Lixiahe Reg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Jiangsu, Yangzhou, Jiangsu 225007, China; 2.Suin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Jiangsu, Suining, Jiangsu 221200, China)

Abstract: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ntrol the wheat scab with 45% tebuconazole ·prochloraz WP in different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uining test bas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to wheat scab by using 900 and 1 050 g·hm-2 of 45% tebuconazole·prochloraz WP were 87.62% and 91.36%,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including 120 g·hm-2 of 80% tebuconazole WP, and 900 mL·hm-2 of 25% Prochloraz EC. In Jiangsu Lixiahe region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test bas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 above treatments were 87.4% and 91.4% in the 14th days, and 77.2% and 81.2% in 26th day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300 mL·hm-2 of 430 g·L-1 tebuconazole SC and 600 g·hm-2 of 50% Prochloraz WP , but lower than 360 mL·hm-2 of 48% JS399-19·tebuconazole SC. In conclusion, 45% tebuconazole prochloraz WP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wheat scab, the dose of 1 050 g·hm-2 was recommended in production, the first spraying was recommended at wheat blooming period, and the second spray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ase of rainy weather within 7 days.

Key words: tebuconazole; prochloraz; scab; control effect

小麥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在我国,该病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发生于小麦穗期湿润多雨的长江流域和沿海麦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向北方麦区蔓延[1]。

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引起穗腐,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方式的改变,小麦赤霉病不断蔓延扩展,常常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且受侵染的小麦籽粒中含有真菌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严重疾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因为缺乏有效的根治办法,主要依靠预防,除选用抗病品种、农业辅助措施以外,如果未按照科学的方法及时喷洒杀菌剂,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准确预测赤霉病发生和流行时,应用药剂保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其也是防病保产的重要措施[2]。多年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流药剂为多菌灵及多菌灵复配制剂,而且一直延用数年[3]。但是近十几年来有报道,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并且抗性频率逐年上升,在很多地区已面临防治失败的风险[4]。另外,多菌灵在控制赤霉病的同时还会提升麦粒中的DON毒素含量,加剧食品安全威胁。因此,防治小麦赤霉病急需更换药剂,同时顾及到兼治白粉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及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在我国农药混用更加切实可行的情形之下开发新型复配剂势在必行,以提高控制赤霉病和其它小麦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效果[5]。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戊唑醇和咪鲜胺为原料研制、开发了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本试验旨在验证其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分2个区域开展,分别为江苏睢宁试验点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江苏睢宁试验点选在王集镇光明村永兴合作社承包田块,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值7.2,有机质含量1.67%,土壤肥力中等;播种方式为撒播,试验田排灌方便,小区面积40 m2,施肥、管理与当地农业水平一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设在所良种繁育基地,前茬作物为水稻,连作、旋耕、撒播,试验区小麦生长均匀,长势较好,土壤类型为黏壤土,pH值6.7, 土壤肥力中等。

1.2 材 料

江苏睢宁试验点供试作物为徐麦30号;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供试作物为扬麦23号。

1.3 供试药剂

江苏睢宁试验点:45%戊唑·咪鲜胺WP(江苏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包括80%戊唑醇WP(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市售产品)和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产品)。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45%戊唑·咪鲜胺WP(江苏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包括430 g·L-1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市售产品)、50%咪鲜胺WP(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产品)和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产品)。

1.4 试验设计

于2016年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睢宁试验点设6个处理:(1)45%戊唑·咪鲜胺WP 750 g·hm-2;(2)45%戊唑·咪鲜胺WP 900 g·hm-2;(3)45%戊唑·咪鲜胺WP 1 050 g·hm-2;(4)80%戊唑醇WP 120 g·hm-2(对照药剂);(5)25% 咪鲜胺EC 900 mL· hm-2(对照药剂);(6)清水对照(CK)。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设7个处理:(1)45%戊唑·咪鲜胺WP 750 g·hm-2;(2)45%戊唑·咪鲜胺WP 900 g·hm-2;(3)45%戊唑·咪鲜胺WP 1 050 g·hm-2;(4)430 g·L-1戊唑醇SC 300 mL·hm-2(对照药剂);(5)50%咪鲜胺WP 600 g·hm-2(对照药剂);(6)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360 mL·hm-2;(7)清水对照(CK)。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随机区组排列,肥水管理一致。

本试验用药2次。睢宁试验点于4月14日(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施药,4月22日第2次施药,用台州产3WBS-16B型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 Mpa,喷孔口径1 mm)均匀喷雾,每公顷用水675 L,未用其他杀菌剂。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于4月24日(小麦扬花株率10%)第一次施药,5月3日第2次施药,采用利农-HD400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最大工作压力4 kg·m-2),每公顷药量兑水600 L。3月10日防治小麦纹枯病和麦田杂草,每公顷用20%井冈霉素750 g+6.9%精恶唑禾草灵1 500 mL+20%氯氟吡氧乙酸600 mL;4月22日,防治麦蚜和麦田灰飞虱,每公顷用25%吡蚜酮300 g。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睢宁试验点于2016年5月14日进行调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于5月21日进行调查。 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病穗率= ■×100%

病情指数= ■×100

防治效果=

■×100%

1.6 数据处理及分析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睢宁试验点

调查显示,45%戊唑·咪鲜胺WP试验使用剂量对小麦安全。由表1可知,随着45%戊唑·咪鲜胺WP药剂用量的增加,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显著提高。当45%戊唑·咪鲜胺WP用量为 750 g·hm-2时,防效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900 mL·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二者显著低于对照药剂80%戊唑醇WP 120 g·hm-2处理;当45%戊唑·咪鲜胺WP用量为 900 g·hm-2时,防效与对照药剂80%戊唑醇WP 120 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当45%戊唑·咪鲜胺WP用量为 1 050 g·hm-2时防效最高,显著高于750 g·hm-2处理和2个对照药剂处理,略高于900 g·hm-2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45%戊唑·咪鲜胺WP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其用量以1 050 g·hm-2为佳。

2.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

调查显示,试验期间小麦生长正常,无不良影响。由表2可知,无论是第2次药后14 d还是26 d,随着45%戊唑·咪鲜胺WP药剂用量的增加,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显著提高,且各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SC 300 mL·hm-2和50%咪鲜胺WP 600 g·hm-2,但又顯著低于对照药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360 mL·hm-2;对于相同的药剂处理,药后26 d防效均低于药后14 d,方差分析结果与药后14 d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赤霉病遍布我国各地,其中,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发生最为严重,东北麦区也常年发生。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办法,主要依靠预防: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区因地制宜选用合适品种,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麦5号、扬麦158的抗性水平较高,这对减轻赤霉病的危害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通过农业生态控病,健康栽培,提高小麦抗逆性,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合理排灌,尤其湿地要开沟排水,控制田间湿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可以显著控制赤霉病的危害[6-8]。

在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时候,应用化学药剂防治仍然是防病保产的重要措施。小麦开花灌浆期是麦穗最易感病的阶段,也是药剂保护的关键时期,掌握好防治适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喷药防治适期因不同地区和品种而异,一般根据短期天气预报,以开花灌浆期可能遇雨的时段防治,第1次喷药应在始花期至盛花期之间,第1次用药7 d后,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必须防治第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9-10]。

本试验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1 050 g·hm-2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建议以此剂量第1次施药在小麦扬花期进行,药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需第2次喷药防治,甚至第3次用药,以确保病害得到控制,从而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洁,伊艳杰,王金水, 等.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 28.

[2]孙俊铭,韦刚,张启高, 等.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0, 24(1): 92-93.

[3]王恒亮,郭艳春,穆长安, 等.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7(1): 193-198.

[4]周明国,王建新.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性质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1, 31(4): 365-370.

[5]王超杰. 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J]. 河南农业,2016(30): 47-49.

[6]陈香华,蒋守华,熊战之. 江苏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协同防控技术[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7(12): 5.

[7]王艳,冯艺,孙俊, 等. 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2): 109-111.

[8]刘荣,孙伟.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1): 122.

[9]何西林.防治小麦赤霉病[J].植物医生,2018(5): 59.

[10]姚克兵,庄义庆,尹升,等.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1): 205-209.

猜你喜欢

咪鲜胺防效赤霉病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