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的出生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

2018-11-28丁常聪李红霞陈晓萍周志惠

重庆医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幼龄二孩家庭

丁常聪,李红霞,陈晓萍,周志惠,李 韬,王 红

(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610072;2.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成都 610045)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逐渐升高,家庭结构基本都是1个家庭1个孩子,独生子女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这势必影响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尤其近年来超低生育率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因此,从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不少原有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生育二孩的家庭大孩往往还处于幼龄期,自我意识比较强,心理比较脆弱,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二孩的出现对原独生子女的幼龄大孩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值得关注[1-2]。为了探讨二孩的出生会对原独生子女的大孩产生哪些方面的心理影响,青羊区妇幼保健院在2017年5-9月对生育二孩的96户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9月抽取在青羊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保健的96户生育二孩的家庭,这些家庭均为原生家庭、无离异;大孩无严重疾病;大孩年龄为2~6岁,二孩均在2岁以内;96户家庭中父母其中一方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有36户,大孩是女孩的有53户。

1.2方法

1.2.1设立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形式就二孩出生前后大孩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大孩的性别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孩的心理影响有无相关性。调查对象是大孩的直接带养人,部分家庭有的问题回答是大孩本人。自拟调查问卷的设立,因儿童的心理是从情绪、行为甚至躯体方面表现出来的,作者参考《少儿心理健康问卷》《百项心理症状问卷》,从积极的心理影响和消极的心理影响两个方面,拟定出“二孩出生后大孩可能表现出的心理行为变化”调查问卷,在调研开展前对25个有二孩家庭的大孩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自拟调查问卷内容。

1.2.2积极的心理行为表现内容 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调查[3]:(1)懂得分享,主动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用品,对父母关爱二孩一般无意见等;(2)关爱他人,懂得小心呵护弟弟妹妹,懂得关心家人或其他小朋友;(3)责任心增强,主动帮助父母做事,保护、照看弟弟妹妹等;(4)独立性提高,自己吃饭、穿衣、自我照顾能力提高、依赖性减少等;(5)人际交往改善,活泼程度提高,更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耍且较以前争执减少等;(6)兴趣爱好增多,开始喜欢唱歌、跳舞、跑步、画画活动等;(7)愉悦表情、语言表达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加等。

1.2.3消极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内容 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调查[4-5]:(1)抑郁症状,没有以前活泼、语言变少、兴趣减少、不自信、与小朋友交往减少、不愿上学、行为退化;(2)焦虑症状,更粘人、烦躁、担心父母或他人不爱自己、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出现爱咬手、拔毛、抠鼻子等不自主的小动作等;(3)身体症状,容易生病、疲乏、反应变慢、过敏症状增多等;(4)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做事容易出错等;(5)神经敏感,特别介意父母对二孩的关心,常常表现嫉妒不满,愤怒,总是争抢东西,易生气伤心等;(6)饮食睡眠,出现睡眠问题、食量减少、偏食、挑食、吃饭变慢等;(7)性格改变,不听话、逆反、好哭闹、不守规矩、打人、破坏东西、虐待动物等。

1.2.4心理行为改变判断的标准 心理行为改变持续时间4周以上,以前有过的行为表现,1周内较之前增加2次以上;新出现的行为表现两周1次以上,视为有改变。调查中若发现既有积极表现也有消极表现,最后以哪个方面表现更突出来判定。 问卷调查开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特殊表现进行讨论归类[6]。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防止家长报喜不报忧,告知家长对出现负面情绪反应的孩子,本科可根据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免费的心理辅导。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二孩出生后对大孩心理产生的影响 经调查96户生育二孩的家庭,二孩出生后对大孩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为61.46%(59/96),消极影响的为30.21%(29/96),影响不明显的为8.33%(8/96)。在积极影响方面,发现多数孩子同时有2~3个方面的改变,愉悦表情、语言表达增加这一项改变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学会关爱他人;59人中懂得分享32人次,关爱他人38人次,责任心增强20人次,独立性提高15人次,人际交往改善10人次,兴趣爱好增多5人次,愉悦表情、语言表达增加42人次。在消极影响方面,发现多数孩子同时有1~2个方面的改变,神经敏感这方面改变的孩子最多,其次是焦虑表现;29人中抑郁症状9人次,焦虑症状13人次,身体症状4人次,注意力问题3人次,神经敏感20人次,饮食睡眠4人次,性格改变3人次。影响不明显的8人中,5个家长自述无观察到明显改变,3个既有部分积极表现也有部分消极表现,但家长总的感觉改变不明显。

2.2影响幼龄大孩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大孩心理的相关因素众多,本研究仅对大孩的性别和父母的文化水平(以本科为界)两个因素提出相关性分析。其中有8个心理改变不明显的不纳入本次分析。余下88人中女孩为49人、男孩为39人;父母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的家庭为33户,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下的55户。结果发现二孩出生后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与大孩的性别和父母的文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见表1。

表1 二孩出生后影响大孩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n(%)]

3 讨 论

3.1二孩的出生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情况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二孩的出生,打破了既往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尤其是家中的幼龄大孩,心理还处于发育过程中,比较脆弱,父母对待俩孩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势必对幼龄期大孩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调查发现二孩生育后对幼龄大孩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为61.46%,产生消极影响的为30.21%,影响不明显的为8.33%。 由此看出: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大孩心理健康发育,二孩的出生使得大孩有了一个玩伴,活跃了家庭气氛,让大孩变得愉悦活泼;积极参与到对弟弟或妹妹的陪伴和照顾的活动中来,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责任心,同时还能激发出大孩体现自我价值的意愿,表现出愿意分享、关爱和保护弟弟妹妹的积极心态;调查中还发现,在有了二孩后部分大孩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提高,减少了既往作为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提高了大孩的独立性,对大孩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不少生育二孩的家庭,大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孩对父母再要二孩表示反对,担心自己享有的爱遭到分割、侵占,父母在二孩出生后对大孩的忽视或不恰当的带养方式使得幼龄大孩情感受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胞嫉妒、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身体状况、导致性格改变等[7-8]。

3.2二孩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与父母文化程度和大孩性别的相关性 大孩表现出的心理变化与孩子本身气质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带养方式密切相关。本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大孩的心理状况。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父母往往能较敏感地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反应,也比较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较好地协调大孩与二孩之间的关系,合理对幼龄大孩进行心理引导;也比较注重一视同仁地对待两孩,对二孩的特殊照顾也会跟大孩做合理的解释,使得幼龄大孩能够保持一个良好地心理状态。相反,文化程度低的家庭,家长在两孩间差异化对待的情况比较多见,往往也不注意大孩的情绪行为改变,对大孩出现的情绪问题,常常采用责骂的形式,较少对大孩进行关爱补偿和情绪疏导,所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比较多。调查同时发现二孩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与大孩的性别也明显相关。幼龄女孩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幼龄女孩的心理比较敏感,家长在二孩出生后往往因为繁忙的家庭事务都会不同程度地忽视大孩,女孩对父母关爱的减少更在意、更敏感,所以家长的忽视更容易对幼龄女孩造成心理伤害,尤其是在少部分文化程度低的家庭,重男轻女思想还有残留,在二孩为男孩出生后往往严重地忽视、甚至动辄打骂幼龄女孩,可给幼龄女孩造成较严重的心理伤害[9]。

3.3干预意见 大孩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密切相关[10],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做好家长的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解决大孩心理问题的关键。(1)强化意识、提前预见,在孕妇学校的培训课程中加入对大孩心理健康维护的培训内容,提高家长对幼龄大孩心理健康的重视。(2)父母和带养人要多关注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3)二孩出生后,不能忽视对大孩的关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4)避免差异化对待,避免重小轻大、重男轻女,避免经常固定的一褒一贬等问题发生[11]。(5)构建两孩之间的感情,让大孩参与到对二孩的照顾中。(6)扩展孩子的兴趣范围,增加大孩的玩耍方式和玩耍对象,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户外活动。(7)校园干预,家长与幼儿园老师要多沟通,这样才容易发现问题,并协同老师解决问题。(8)暂时的隔离、心理咨询,对于有破坏、攻击行为的,可与二孩暂时隔开一段时间抚养,耐心地给予心理辅导,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请专业医生给予行为矫正和情绪引导[12]。

二孩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孩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发展,让全社会在关注二孩的同时,不忘记对大孩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猜你喜欢

幼龄二孩家庭
幼龄腰果园套种番薯栽培技术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数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神数据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