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心理机制研究

2018-11-28欧晓静左倩倩

关键词:内化图式信念

欧晓静,左倩倩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隽永,并且包含内容广泛、分支较多,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面简称“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支撑,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有利于大学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从而更好地为日后实践做指导。

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从此核心价值观便成为时代热词,也成为学界钻研的重点议题。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可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必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和沉淀,最终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信念,从而自觉转化至行为习惯。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剖析其内化的心理过程,确切地掌控其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规律和心理发展变化阶段指导实践,提升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有效性。

一、内化的学理分析

1.内化的来源及内涵。学界对“内化”的来源及内涵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如:Durkheim首先提出“内化”这个词,并把它定义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转化为个人行为习惯,其基本进程是从自律到自主。[2]也有学者认为,“内化”一词原本是医学上的一个通用术语,指某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即产生了疗效作用。后来这一词语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并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常用概念。心理学意义上的内化是指主体将外在道德观念转化为内在理想信念的过程。[3]心理学大词典中记载“内化”起源于1903年,由法国学者涂尔干提出的,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嫁,即把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4]总之,不管“内化”一词最先是由谁提出的,但不同学者对“内化”内涵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把社会价值观转化为个体自身内在的价值理念。

2.心理学中关于内化的理论。在心理学中,内化的本质是个体心理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关于内化的学理分析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主要来源于遗传因素,即内化的效果主要来自遗传的影响;二是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华生否定了遗传的因素,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即内化的效果主要来自环境的影响;三是皮亚杰的适应和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自我认知结构由低到高的自我建构过程,不断地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复过程,即内化的关键因素在于自我适应和建构;四是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理论。该理论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和“六阶段”。当个体达到第三个水平时(后习俗水平),即达到了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五是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个体态度的形成应历经三阶段,即:依从、认同、内化。[5]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心理机制

价值观内化的心理过程,即主体把某一价值观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自觉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信念和信仰的过程,其本质是实现内心的价值观念与外在的行为表征实现“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内化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过程,即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自觉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遵循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体复杂的心理演化蜕变过程,我们必须要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个体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找到合适有效的理论,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本文结合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需要遵从图式认知、情感认同、意志同化、信念顺应和行为固化等五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图式认知。在心理学中,图式指已经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络,它常对新出现事物起到引导和解释的作用。[6]图式认知是指在现有知识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学习的心理过程。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通过在脑海中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结构进行匹配与比较,以此来认识核心价值观。当个体以往的认知图式与核心价值观有相似或重合的部分,可以判断大学生对其存在主动图式认知,从而产生对其主动接受的心理示意,并在脑海中形成长时记忆;当个体以往的认知图式与核心价值观不存在交叉的部分,说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存在被动图式认知。这时教育者可以发挥教育的重要性作用,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由被动图式认知转向主动图式认知(如图1所示)。因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除了与其自身的图式认知有关外,还与教育者的教育息息相关,其中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往往成为大学生主动图式认知的重要层面。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必须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通过有效地挖掘其原有的被遗忘的认知结构,或者用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宣传、阐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概念,从而形成新的图式,以期获得“近因效应”。图式认知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第一步,也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础,是首要心理发展过程,其图式认知主动和被动与否关系到后续心理发展动态。

图1 图式认知阶段心理活动流程图

2.情感认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认同是基于图式认知的,但它又高于图式认知,主要体现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依据态度的ABC模型理论,当态度的三成分(cognition,affection,behavioral tendency)不协调时,affection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6]因此,情感认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来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亲近与接纳”,具有情感偏向,既基于感性的认同,又超越感性的认同,是一种理性认同的回归。[7]在这一阶段,当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情感时,就会推动下一阶段意志同化的顺利进行,反过来又会促进第一阶段的图式认知,促进个体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反之亦然(如图2所示)。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美感,善于应对情感的两极性,提升情感动力性的增力级,培育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积极的、肯定的情感状态,以期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添砖加瓦。

图2 情感认同阶段心理活动流程图

3.意志同化。心理学中的同化是指主体将外部信息整合到自己的图式结构中的过程。意志同化是指在前两个阶段(图式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开始把核心价值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心理变化历程。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对其持肯定态度,在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网络中,开始有了核心价值观的一席位置,离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又近了一步,但仍有一定的距离,自身脑海中储存的价值观结构与核心价值观有重叠,但重叠的面积较小,表明其自我卷入程度较低(如图3所示)。在这一阶段,通过意志同化作用,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过滤、筛选、整合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其原有的图式储存,使原先的图式得到了量的积累,并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实现了“跬步”的跨越,为后面核心价值观的完全内化筑下了坚实的根基。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属于他律道德阶段,属于柯尔伯格的习俗水平阶段,表明这个阶段并未达到完全内化的程度。

图3 意志同化阶段心理活动流程图

4.信念顺应。信念顺应是指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过程中,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迁移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价值体系直至凝铸成信念信仰的建构过程。在这个阶段,是核心价值观渐进内化的过程,是从上个阶段的量变演化为质变的过程,是大学生认知结构系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大壮举,通过这一壮举,大学生改变了其原有的图式,建构了新图式——核心价值观价值哲学。通过信念顺应的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认知结构与核心价值观重叠的面积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完全形成同一性(如图4所示)。在这一进程中,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心理反应变化过程,最终核心价值观形成主体坚定的信念信仰。信念信仰的形成,为下一阶段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现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跨越式发展。

图4 信念顺应阶段心理活动流程图

5.行为固化。行为固化是指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信念顺应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履行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和日常生活准则,把内化的价值转化为自觉行动的状态。行为固化是信念顺应及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外在表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践行核心价值观,即用核心价值观指导其日常生活实践。行为固化是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图式认知、情感认同、意志同化、信念顺应等系列过程的综合反映,其本质也是衡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标志。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核心信念体系,它是人们评价、判断和抉择事物的标准,它是“什么是值得的”,“如何做是正确的”的看法和认识,它比较抽象且难以衡量,因此,常用行为习惯来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际状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践路径

根据上文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心理机制分析,可以看出,五个阶段各有侧重点,都对核心价值观内化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图式认知重在建构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认同侧重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持肯定态度,意志同化意在融合核心价值观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信念顺应是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关键之举,行为固化则是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显性表现。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践进路也应在这些维度苦下功夫。

1.以图式认知为基础,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力。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是其内化的首要条件。要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打破其原先图式的平衡,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的建设。一是培育大学生正迁移的能力。在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或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再阐述,这样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建构新的图式结构,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强化其载体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宣传教育离不开载体支撑,现代社会可用于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载体很多,如:网络载体、移动互联网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常用、爱用的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体,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有效平台,让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们的“朋友圈”,浸润到大学生的知识网络中,促进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衡,推动新的图式建构。

2.以情感认同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情感认同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一个重要推手,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进程之中,有意识地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要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这就需要找到其情感认同的“催情剂”,查寻其与核心价值观相同的价值导向。可以利用如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将回归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经典故事。我国传统节日浩繁,并且节日民俗、民风多姿多彩,通过对传统佳节文化底蕴的解读与宣传,让大学生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亲身参与到节日习俗的各项活动中感悟和体验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而为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提供载体。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中国故事来认识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让大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价值和信仰带来的力量,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和戚继光抵抗倭寇的爱国精神。二是弘扬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回顾与讲解,让大学生们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熟悉红色文化中所孕育出的红色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涌现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通过对这些精神的解读与分析,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些精神都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3.以意志同化为导向,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就是一场博弈的较量,不断地在新旧价值冲突中扬弃取舍,从而建构新图式的过程。意志同化阶段是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重要的阶段,坚持以意志同化为导向,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程度。因此,教育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建设。在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建设阶段,可以通过漫画、广告、图册以及小故事册等作为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载体,这类载体生动有形、色彩鲜艳,通俗易懂,避免了较多文字解读所带来的单调枯燥,有利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记忆。二是重视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在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阶段,不单单局限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还要对新阶段我国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多维解读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义及其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让大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加强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助推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程度。

4.以信念顺应为内核,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内生力。信念顺应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根本所在,当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自身的信念时,表明大学生已从内心真正相信并接受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态度体系和行动指南,变成个体内心中不易转变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要使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信念顺应,除了前面几个阶段打下的基础外,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一是需要契合。人的心理活动有其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人的需要。需要契合就是把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能够指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困、学习所惑,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二是树立价值自觉意识。价值自觉是指个体对其自身所认同的价值观拥有自知之明。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和宣传,但更离不开受教育者自我心理的暗示与调节作用,即离不开价值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使大学生能够从多元纷杂的价值观中分辨出主流与次要的、正确的与错误的价值观,自觉建立积极的心理适应机制,为大学生内化核心价值观提供内生力。

5.以行为固化为目标,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经过图式认知、情感认同、意志同化及信念顺应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后,最终坚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心理基础,这种内在的心理外化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固化为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终极目标,提高了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可以通过学习机制来习得。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来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每年的大型公益节目“寻找最美家庭”、“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通过这些身边事例,让大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力量,进而再通过强化和模仿学习,最后,将其付诸实践——践行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内化图式信念
为了信念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发光的信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信念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