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方网信企业军民融合的动力机制聚焦六大驱动力
2018-11-28赵淑珍
赵淑珍
习主席高度重视网信军民融合工作,多次就网信军民融合做出重要部署。在今年4月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一次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明确指出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习主席关于网信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加强网信军民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网信军民融合是我国三大国家战略,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的交汇领域,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中地位重要,也是地方网信企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多年的市场打拼和实力积累,形成了一大批拥有“拳头产品”或技术优势的中小微企业,成为网信军民融合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与广阔的民用市场相比,地方网信企业融入军工领域迫切需要重塑动力机制,有效化解研发军用网络信息技术市场容量小但前期投入巨大、项目周期长,项目预期收益不确定等问题。贯彻落实习主席网信军民融合系列思想,发挥三大国家战略的共振效应,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强化地方网信企业融入的动力机制,提升其盈利预期和项目获取预期,就成为激发地方企业“参军”积极性,实现网信军民融合军事效益、积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容的关键措施之一。
凝聚融合信念力,提升地方网信企业军民融合的精神动力
强化国强才能民富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居安不能忘危,国强才能民富。地方网信企业要积极融入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战略,与军队优势力量和资源紧密衔接,用网信技术为提升全军现代战力主动作为,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能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助推军队新质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这既是网信企业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强化跨界融合意识。在中央网信领导小组和各省区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框架下,强化跨界融合意识,打通军民需求对接、信息交互、技术转化等融合链路,营造公平的参与环境。推动军政协同的“跨部门”统合,形成权威务实高效的体制机制,在网络作战、信息搜集、应急响应、犯罪预防等方面,实现军民资源共享、协同配合、高效运转。推进民有军用的“跨政企”资源融合,深度整合军队系统、政府部门、地方网信企业、社会专业人才力量,构建“政企联合、军民一体、民有军用”的全领域网络安全体系,用好民用领域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成果。推进军导民推的“跨公私”联合,进一步畅通军民供需信息发布渠道,有序扩大军品市场开放,建立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良性循环。
强化共建共有共用意识。共建通信设施,加强军地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协调,推动大中城市军民信息网络资源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与军队指挥专网相衔接、与政府专网相连接的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共用信息资源,发挥各级国动委联通军地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地方测绘气象、森林防火、大气污染监测、医疗防疫、交通监控等信息资源,引入军队作战指挥系统。共享科技成果,强化军地信息技术协作,为发展无人作战、网络空间对抗、远程精确打击等手段提供技术支撑。共筑网络防线,挖掘地方网信潜力,吸纳民间网络人才加入民兵预备役部队,军地合力夺取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发挥制度机制力,为地方网信企业军民融合保驾护航
完善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力。推进网信军民融合工作涉及军地多系统、多行业、多部门,利益关系复杂,协调解决难度大,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融得规范、融得持久。在国家军民融合领导机构领导下,以中央网信领导小组为组织框架,尽快健全网信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明确相关职责,制定工作规则,充实管理力量,形成常态化运行。依托国动委平台搭建军地沟通协调平台,纳入地方无线电管委会、通信运营商等单位或部门,建立情况会商、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网信军地融合重大问题。在制度设计上破除壁垒化比较严重的领域、落后的被保护行业,保障网信企业成果有效转化、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推动强大的社会创新力量和旺盛的军事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地方网信企业融入政策制度支持的可操作性。
健全融合发展的机制运行力。围绕网信融合需求根本性问题,建立健全需求提报与对接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内容标准、程序方法,确保军事需求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建立补偿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完善贷款、税收、补贴等扶持政策,完善网信力量动员征用租用补助补偿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参与网信融合建设。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由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或国动委牵头组织联合检查组,围绕督导落实、规避风险、减少浪费、纠正偏差、提高效益等多重目的,加大网信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的检查评估。
提升融合发展的法制统筹力。集中清理相关法规,做好网信军民融合上下位法规衔接、部门法规协调,统筹军地之间法规的监督执行建设,全面提升以法治促融合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网信军民融合政策法规框架,明确建设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阶段步骤、保障措施,对国家网信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联审联验和网络安全力量统合运用作出明确规范。加强网信通用标准建设,积极推动在国防和军队网信建设中合理采用民用标准,并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逐步形成军民通用标准体系,从源头上打破军民技术壁垒。完善军队网信技术产品竞争性采购和军民技术转化配套法规,加快推动“民参军”“军转民”便利化。
运用需求牵引力,提升地方网信军民融合企业盈利空间
需求牵引力必须准确提炼军事需求。新时代网信军民融合必须根据可能的作战任务,科学论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融合需求,切实把战场“缺什么”与市场“有什么”及时对表,通过需求对接把融合发展的重点聚焦在军民两大体系的交叉点、同步提升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解决制约自主创新和安全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需求牵动力必须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军事需求必须要突出非对称导向,选择有基础、最迫切的领域精准发力,力争用一批抓手级工程实现局部突破,形成战略制衡和威慑能力。政府和军队应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军工开放程度,广泛吸纳民用先进技术成果。针对军用领域的特殊需求和军事发展趋势,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太空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立项为军地共建、融合的先行研发项目,带动形成行业性的技术群体创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启用特殊的投入、特殊的政策、特殊的环境,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不同阶段实现军民融合,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地方网信企业加速融合。
需求牵引力要求善用规划引导。坚持需求对接和规划统筹,把融合发展的重点聚焦在军民两大体系的交叉点、同步提升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解决制约自主创新和安全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在整体布局上,形成覆盖网络空间联防联保、信息基础设施合建共用、公共信息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网信技术协同创新、网信产业一体发展、网信人才共育共用等规划计划体系。在优先领域上,以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系统研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科学调配军地力量和资源,以网络强国支撑信息强军、以信息强军助力网络强国。
激发科技创新力,推动地方网信企业做大做强
网信军民融合必须注重力量体系创新。掌握在政府机关的网信行政力量,担负着网信领域的行政管理、决策规划,掌握着网信发展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军队中的网信军事力量,负责军队网信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中的网信科技力量,是网信领域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地方网信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属于网信社会力量的主体,是网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应用的生力军。五大主体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军队主要梳理和创新军事需求,科研院所和网信企业提供创新性供给。急需在中央网信办的规划指导下进行力量整合,为网信领域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军地协同创新必须聚焦短板求突破。积极研究借鉴地方网信建设经验,强化部队建设前瞻性需求,运用招投标、联合研发、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吸引网信企业参与,切实解决“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的问题。充分发挥军事需求对信息技术创新的牵引作用,瞄准可能引起战争形态、作战方式重大变革的科技前沿,编制前沿技术创新指南。加强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预研预储,注重发掘具有重要潜在军事应用价值的重大项目,通过部署一批军民两用研发计划和开源项目,在军民两种需求相互叠加、两种力量相互聚合、两种资源相互补充中,加快网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
强化双向兼容共用标准体系。认真落实习主席“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的要求,通过标准体系破除军地信息系统建设上的壁垒和藩篱,补足战略性技术短板,做强军民通用性强、资源互补性强的长板,保障地方网信企业享受军民融合红利。加强军地网信各类标准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进一步促进军用标准与国家标准的融合对接,建立开放兼容、有机衔接、军民标准互补的标准体系,最终实现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同元”“网同语”,实现信息时代的“书同文、车同轨”。
做好示范推广力,为地方网信企业搭台唱戏
建设辐射性的研发集散地。选择一批科技基础扎实、科研人才聚集、科学研究氛围浓厚的地区,建设网信军民融合的新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渠道,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军民优秀科技人才协作突破关键网信技术,发展高端网信产业,打造网信技术产业融合发展高地,辐射带动全国网信产业军民一体化高效发展。
建设导向性的政策示范区。对中央明确的网信融合重点领域,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总量控制、科学布局的原则,选择一批资源要素好、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建立健全相对宽松的政策机制、多元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区域支撑优势以及有较大容错能力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以看得见、可以学习借鉴、可以大规模复制的经验成果,形成国家政策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建设引领性的工程项目群。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需求、重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围绕网络空间预警、“北斗”推广应用、网络防御训练设施建设、智慧海洋建设及党政军自主化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等国家重大专项,推进若干系列项目群建设,统合运用军地优势资源和精强力量协力攻关。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编制“民参军”信息技术产品目录,畅通军地供需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军地网信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无缝衔接,共同培育自主化网信产业生态链。
注重研产融结合力,为地方网信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大力推动研产融结合。研产融结合范畴是信息化时代产融结合范畴的延展,是指网信产业等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智力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的结合。我国研产融结合主要为大型产业集团发起组织的“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挖掘中央网信军民融合母基金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军工集团、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网信军民融合新体制、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提供全方位支持,为中小微网信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打包优惠政策助力融合。近年来,国家和军队为引导支持网信产业发展,在领域开放、价格税收、民营投资、市场准入、竞争采购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地方网信企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提升改善,但“拦路虎”依然存在,如融资难题、研发费用补贴问题、产业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可持续等问题。建议政府和军队部门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综合投入政策,大力扶持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探索提供项目审批、金融融资、专利管理、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扶持方法途径,推动建立新技术从图纸到实物再到战备值班场所及战场的快速绿色通道,将科技研发、靶场实验和军事应用无缝对接,缩短研发周期,催生作战能力,带动经济发展。引入风投基金提速融合。风险投资基金是当今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通过吸收机构和个人资本,按照“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原则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后收回资金。风险投资不会增加网信类高科技企业债务,通过专家管理和组合投资降低投资周期长带来的行业风险,有效平衡产业的高风险和高收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稳定的资金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