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及发展探讨
2018-11-28魏祥帅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
魏祥帅/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2017年,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5.6%,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应用现状
农产品生产智能化监测控制。一是设施园艺领域。运用各类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通过NB-IOT、ZigBee、WIFI、4G等网络经由网络中继器实时上传环境数据到控制中心,经过智能化算法模型计算,反向控制种植环境温室内各种智能化机电设备,达到精确控制生长环境、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南京瑞岛卉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引进荷兰Priva智能控制系统,打造了一座高水平现代化智能温室,综合运用传感、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对温室生产进行远距离、精准化控制,为作物(番茄、花卉)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周年化生产,增加产量的同时有效节约了人工、水肥成本。二是畜禽养殖领域。利用温湿度、氨气、光照等传感器,实时采集畜禽养殖舍环境数据,自动开启或关闭通风、补光、加/降温设备,实现动物养殖环境的自动化、智能化调节。利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自动计算母猪、生猪、奶牛等生畜采食量等数据,实现精确定量饲喂,提高产品品质。江苏超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农业物联网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针对畜禽养殖领域,实现对畜禽舍环境实时监测、精确控制,近年来在南通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了12家企业,其中肉鸡养殖7家,年饲养量120多万只,可以减少劳动用工35%,减少鸡场环境应急反应95%以上,养鸡成活率由93%提高到了98%以上,经济效益提高了20%以上。三是水产养殖领域。在螃蟹、河虾、河豚、鳗鱼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以调控水体溶解氧为主要目标的智能控制系统。江苏华大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集养殖环境监控、养殖技能监控系统、鱼病远程会诊、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一体的智能养鳗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养殖池塘水温、含氧量、PH值等环境指标,并通过视屏、手机进行适时监控,确保鳗鱼养殖成活率和环境水质标准,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智能控制面积达3000亩,每年可为公司节本增效192万元。四是大田种植领域。实时感知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变化,自动调节大宗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减轻自然灾害影响,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研发应用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目标产量栽培管理专家模型和叶绿素含量、环境因子感知设备,实现栽培管理定量化、精确化。在常熟、高邮、江都、如皋、沛县等地大面积推广,水稻亩均增产50~100斤。
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安全监管。加快条形码、RFID、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整个链条的信息采集、存储,开发基于PC端、APP端等不同的应用程序,为消费者提供扫码追溯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功能,有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扬州市建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平台,系统覆盖全市近180家检测室、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质量安全监管点,消费者可凭追溯码通过终端查询机、网站、手机等多种方式,查询农产品生产全程信息。
农业管理远程指挥调度。利用远程视频采集、无线/有线通信等技术,通过设置的信息采集点,农业主管部门可及时掌握区域内农作物长势、气候环境、病虫害、疫病疫情等信息,获取数据更加全面、准确、便捷,进而实现决策科学化、指导远程在线化,同时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盐城市建成了主要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专家决策指挥平台,集成应用了物联网、高光谱分析、GPS定位、GIS地图、移动应用、作物生长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可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粮食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肥情等“五情”,实现了智能监控、采集、预警、查询、诊断、分析、决策、服务等八大功能。平台服务指导面积达到25万亩,投入使用后,累计实现粮食增产2750万斤、粮农增收3337万元。
存在问题
海安奥纽鲜蔬智能温室引进的现代物联网应用技术 顾华夏/摄
一是在数据接口标准化及作物生长模型建立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顶层设计还比较缺乏,农业物联网设施设备数据采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接口难以互通。不同厂商的设备数据接口差异较大,出现“孤岛”现象,难以积累形成农业“大数据”。二是在农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研发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农业企业大多是直接进口以色列、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外的物联网成套产品设备,成本高昂,且后续设备维护、技术升级等过于依赖外资企业。三是在规模化推广应用服务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还处于起步并发展阶段,农业物联网全产业链推广应用的市场发育还不健全,全国知名、技术先进的物联网企业不多,在技术支持及后续服务维护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发展建议
加快农业物联网地方标准制定。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物联网数据开发利用的标准体系,推进采集的数据互联互通,为加快建立全省农业大数据中心,提升信息数据资源利用水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加大财政扶持,推动自主产品创新研发和应用。农业物联网应用存在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以扶持引导,特别是对具备业界领先的技术、广阔市场前景的研发类企业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重点农业企业或项目,需要采取安排专门资金、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等办法支持其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或应用物联网技术。
加速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推广。积极实施江苏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基地为载体,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验示范,培植一批优秀典型。从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大田种植等多领域,认真总结、提炼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发展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加快推广应用,示范带动全省农业物联网均衡发展。
加强农业物联网研发及应用人才培养。立足可持续发展,制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发挥江苏科教优势,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物联网企业,针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层农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多途径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