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中国二维码之父”用汉信码引领世界
2018-11-28
忽如一夜春风来,二维码几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创业难,在中国创业更难,闯入二维码创业,难上加难。二维码就是一个“死亡谷”,10多年来,世界上有无数创业者不幸闯入,几乎没有幸存者。
作为“中国二维码之父”的王越,以及他创办的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锐”),也“死”过无数回。但意锐苦熬16年,不仅活了,还成为“与大象共舞”的公司。
活着,不仅需要超凡的智慧,更需要忍受孤独、绝地求生的意志力。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天性。
16年前心中的二维码“乌托邦”
如今想来,王越16年前决定创业就是个笑话。
那一天是2001年11月15日,日本东京已是一派深秋的肃杀。王越其时已经是日本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拿着不薄的薪酬,并帮助该公司获得了触摸屏芯片的发明专利。在主导开发医院看护软件时,王越发现了个新玩意—— “二维码”,它印在住院病人的手环上和床头,医生用扫码器一扫,便可获取病人的重要信息。
作为科技迷的王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趣的发现—— 他对二维码进行研究,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不过,当时读取二维码的读码器很贵,仅仅一个读码头需要999美元。王越认为,二维码在未来世界里的应用将是极广泛的,而如此昂贵的扫码器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
经过15个日夜的钻研,他认为自己找到了跨越这一障碍的办法:手机二维码引擎。因为扫码器成本的大大降低,二维码的前景将不可限量。尽管当时王越开发二维码还是无现金、无项目、无市场的状态,但在巨大的想象蓝图的驱动下,王越决定跳到二维码中创业了。
从辞职筹备公司那天起,还在日本的王越就搬到了“学生寮”(一种日本最简易的学生宿舍),这儿不仅租金便宜,还免费提供一餐,而王越基本上就靠这一顿饭撑过一天。
虽然饿着肚子,王越还是打了鸡血般四处布道。他将这一重大发现,讲给他国内的同学、朋友听,此后,有一批北大、清华、哈工大毕业的优秀工程师来了,他们以兼职合伙人的身份与王越合作,共同研发世界上第一款手机二维码引擎。
王越通过私人借款筹来10万元,算是启动资金;从朋友公司那儿借来几张办公桌,算是有了办公地儿。2002年7月26日,王越在北京正式成立了意锐公司。到2003年“非典”时,意锐开发的手机二维码引擎已相当成熟。然而,当时公司毫无收入,王越负债累累,再也借不到钱,现金流彻底断了。
一位朋友介绍他去一家日本老牌创业公司取经,竟给意锐公司带来了意外的第一笔“订单”,接着,意锐又为这个客户做了各种二维码标准:DataMatrix码、QR码、PDF417等等,之后2年,意锐已经将全世界二维码的标准做了一个遍,并获得20多万美元的收入。
就这样,意锐成为中国最早向海外输出一维码、二维码技术的公司。此后许多年,意锐始终以二维码技术开发为己任,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成果当时没有给意锐带来与研发投入相匹配的收入回报,意锐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硬撑6年曾开不出工资
王越虽然一直在做二维码,但心一直在互联网上。2007年,王越的公司获得来自美国公司的第一笔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此时也正值中国手机进入3G时代,看到这样的商机,“我们开始做出魔印(系列条码)平台、二维码平台……”
如今回过头来看,王越坦承当时步子迈得有点大也有些早 在——安卓手机、苹果手机的真正大潮到来之前,早走了一步。
“当时是非常痛苦的状态”。王越也陷入了迷茫,他分不清创业是帮朋友还是害朋友,公司的体量已不像从前那样,几万元都可以活一个月。不久之后,王越的几个合伙人就离开去了其他公司。
这段艰难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4年,王越每一天都在寻找希望、寻找机会,每天都在想团队的薪酬怎么发下去。他不断找机会、找项目,周而复始,“我们也不断摸索如何在中国生存下来。”
2013年,微信对二维码的推动让王越和团队振奋不已,王越说,微信扫一扫与他们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推动了整个中国二维码的发展。随着微信的发展,公司把微信签到、二维码应用和大屏展示结合到一起,在展会上得到大家的喜爱,但并没有让公司的经营有大的改观。
即使到了2014年,王越还在考虑,创业12个年头,公司可能小小辉煌过,但后来却不断衰弱。王越开始有些自我否定:他并不擅长创业,硬撑着创业对自己和团队都不公平。他曾考虑要把公司“结束掉”,但更多的是放不下,“我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在坚持、硬挺、硬撑。”
学会与大象共舞
2014年,王越决定放下了。他将员工们外派到北京金融街的一家公司,自己去读书。但真的放下了,奇迹就来临了—— 这一年,公司竟实现了小有盈余,这是10多年来的第一次。
这一年,王越明显地感受到,二维码移动支付的时代来了。当时,已有不少的商家开始使用立牌(就是竖一个印有二维码的小牌子)来进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则投放了大量条码枪来抢占市场。王越在仔细研究了各种场景下的移动支付行为后认为,顾客自助式的支付,才是二维码移动支付的未来,因为它在便捷性、安全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15年元旦,王越告别了“蜗居”多年的北京上地硅谷亮城,搬到了西二旗一幢别墅里 这儿空间更大,更便于硬件的研发;所有外派工程师也悉数回归;新一轮种子投资也迅速到位;更重要的是新的合伙人—— 关恒加入了,出任公司COO。起初,二维码产品没有立刻获得客户的认可。经过反复思考,陷入绝地的王越只好走出一步险棋,他决定拿出2000台二维码支付工具“小白盒”,通过特定途径给商家推广试用。这批货投放后,产生了显著效果。
2016年年底,微信支付开始下单采购“小白盒”。随着这款产品迅速铺满微信支付的合作商铺,帮助了微信的线下支付业务遍地开花,微信支付迅速成为支付宝强大的竞争对手。此后,银联、支付宝、美团也纷纷采购,大批量采用“意锐小白盒”。
意锐的下一步,就是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用王越的话说,就是“把中国的土特产卖到世界去”。
创业10多年,王越觉得自己算是找到了成功的钥匙:不是只有自己独舞的成功才叫成功,“与大象共舞”为合作伙伴提供人无我有的产品与服务,同样可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