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形象的演进史
2018-11-28□
□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电视剧、广告还是流行歌曲都塑造过太多的男人形象。他们虽然不是明星,也不一定都光彩照人,但他们才是最符合我们想象和现实的男人。
男人的身体:荷尔蒙时代
谁还记得中国最早的电视广告?
从李默然的三九胃泰、沱牌曲酒到东方齐洛瓦的冰箱以及燕舞收录机,当年播出的时候无一不让人觉得震撼。
有趣的是,他们都是以男人为广告主体。李默然版的三九胃泰开了名人广告的先河,这是另一个话题,而沱牌曲酒、东方齐洛瓦等广告却都是以普通男人为主角。
在一片黑背景下,一个赤裸上身、肌肉强健的男人缓缓起身,捧起一只土碗畅饮一空,背景声随之而起,“悠悠岁月久,滴滴沱牌情”。高对比度和强光照射的红黑纯色色块形成构图,这使得沱牌曲酒的广告即使现在看来也颇有些前卫。太阳神口服液的广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同样使用了赤裸上身的强悍男人,而且是一群。
其实影迷们应该能一眼看出来,这些广告的审美趣味是和当年流行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等电影的风格一脉相承的。在第五代导演的审美趣味中,男人的雄性特征被着重突出,肌肉、体格、汗水和粗粝的面部线条在极端风格的画面中无一例外地被塑造得雕塑感十足,苍凉而悲壮。
另一则有趣的广告是东方齐洛瓦:一个沙漠中跋涉的男人发现了一台冰箱,垂死之际畅饮了大量冰冻饮料,因而获得新生,继续踏上征程。回头之时,“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就会想起东方—— 齐洛瓦”。
这个男人的形象非常有趣,野战背心和破碎的军装裤,一头蓬松的乱发还扎着一条红色的额带。如果你想象一下中国远征军,大概就是这个形象。而当时的中国电影也正是中国西部片的活跃期,《大漠紫禁令》《血祭黄沙镇》《海市蜃楼》等热门影片中有着无数这样的硬汉形象—— 周里京当时正红,在多部电影中扮演杀手、侠客、特警等角色,让众多女影迷为之疯狂。
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总是想象男人需要有粗粝的外表和强健的身体,唯其如此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扛得住的男人,这是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
然而,时代很快就变了。
男人的脸:雌激素时代
《渴望》热播的时候,人们讨论更多的是刘慧芳,而不是王沪生。这一时期民众的注意力在女人身上,中国女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成为焦点。
在万梓良、姜文主演的动作片《狭路英豪》中,万梓良在遇见两个花枝招展的女人之后有这么一句台词:“十万大军下广东啊,这两个是工兵。”
在他挤眉弄眼的表情和意味深长的语调背后,揭露出的是这样一个现实:物质匮乏年代已经宣告结束,而男人则不再被需要,因为女人可以自主地得到她们想要的东西。
所以,才会有王沪生这样的“小白脸”形象进入大众视野。
这一时期流行的男人形象不再需要强悍的体魄,甚至体质上还会有些问题,比如《过把瘾》中的方言,身体孱弱到最后得了绝症,这放到现在会非常“韩剧”。
在广告中,我们也还记得大宝那个著名的“嘿,还真对得起这张脸”。脸,成为男人的炫耀资本,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价值观。
在春晚的小品里,潘长江、郭冬临、巩汉林三位分别扮演着中国由北向南三个地理纬度上的男人,但他们一律都是内外交困、捉襟见肘、怕老婆的男人形象,令人不忍目睹。
值得注意的是,郭冬临出演了多年的汰渍洗衣粉广告,这个广告到现在居然还在不断翻新。在家居日化产品中,一般规律是由女人(家庭妇女)为主角,郭冬临何以能在洗洗刷刷的女性天地中一枝独秀?
答案就是,妇女之友。
妇女之友:内分泌时代
妇女之友是新时期对男人的新要求。
而在此之前,我们有过一次“新好男人”的审美风潮。大体上有,上车时帮你拉开车门、突然送你玫瑰花、和你吃饭时按掉工作电话、说话时微笑着望着你的眼睛等,完全意淫的细节。
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新好男人”应该是一些事业有成,同时又闲得慌以至于有大量的时间可供消磨的男人标本。他们都是熟男,彬彬有礼、头面清爽、有家庭观念又不乏风流体质,以赵文瑄、方中信、马景涛等演员所塑造的众多形象最为流行。当然,后一位现在已经成为另一种网络文化的代言人。
在“新好男人”的鼎盛时期,流行音乐为我们奉献了很多例子。李宗盛、陈升、张洪量等音乐人谱写了大量的“新好男人”的诗篇,这其中展露出来的男人的情感模式包括苦闷和压抑、激情和责任、孽缘和错爱、失去和得到、一厢情愿和两难割舍—— 他们所有人都很苦逼,有一些比另一些更苦逼。
那么,妇女之友的标准又变成什么样呢?
他们很快乐。
汰渍洗衣粉广告把洗衣服变成了开心辞典。郭冬临给一群苦闷的中年妇女带来了解决顽渍的处理办法,他的快乐情绪感染到所有人,大家最后都开心地跳起了舞。再看电视节目,所有的女性们都闷闷不乐,为了保湿、去角质、补充胶原蛋白而愁眉不展,这时候小P老师、牛尔老师、Kevin老师轮流出现,以专业的知识为苦闷女性答疑解惑,大家都很开心。
他们很专业。
在传统上属于女性领域的话语权已经被妇女之友占有了,从家务、美容、化妆到时尚无不如此。他们具有男性的冷静逻辑,他们天生记得住那么多专业化学名词,同时又有女性化的情绪化表达,可以自然柔软地循循善诱。
春晚至今还没有出现妇女之友的形象,完全没有反映到当下的现实,殊为可惜。
永远的30岁:多巴胺时代
通俗文化是最直接反映现实风潮的样本,有什么样的影视形象、有什么样的流行歌曲、有什么样的广告,就意味着我们当下的社会形态和心理需求。
白酒广告中大多是家庭团聚和朋友情义,“喝杯青酒交个朋友”“结婚喜庆来一炮”,这里的男人都是情义汉子和家庭栋梁。啤酒广告就突出派对性和男女关系,冰纯嘉士伯Chill的广告中,女人出差、男人流泪,转过头立刻开派对庆祝解放。
而珠江纯生则直接把泳池艳遇作为卖点。洋酒广告里的男人无一例外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成功人士,他们要么聚在一起品评走过眼前的女人,要么在冰山上钓鱼。
“他好我也好”把男人形象直接猥琐掉,但“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又开始自我硬化。
白景琦、李云龙、乔致庸等电视剧中的男人形象,塑造的是内心儿童化、外在成人化的反向的Kidult形象,而陆涛、向南、周晋等形象则正好相反,是内心成人化、外在儿童化的正向的Kidult样本。
以F4为开端的花样男对女人的吸引力还在继续,中韩两国小鲜肉齐齐收割收视率和票房,而日式食草男的安全感又让女人心动。
男女关系从未如此复杂,也从未如此单纯。
李宗盛等老一辈艺人依然在唱中年,中生代的陈奕迅、林海峰也在唱中年,但农夫等年轻组合也开始唱中年—— “十九转眼变咗廿九,发线开始向后、准备三十出头……收到新朋友嘅喜讯,转个头,收到旧朋友嘅死讯,人生无常从来唔系几信”(《粒粒皆辛苦》)。
现在的男人,成熟得早、衰老得晚,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而30岁的状况又会延续很长,也难怪男科医院的广告会成为最普及的男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