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无现金社会”的精彩生活
2018-11-28
生活在“无现金社会”的中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留学生 Peter的无现金生活
罗马尼亚留学生Peter的父母2017年来中国参加儿子的本科毕业典礼,在中国待了3个星期。父母一点汉语都不会说,担心他们生活不便,Peter想到一个好办法,给父母的手机装上支付宝,告诉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只要把这个二维码给收银员看看就行。Peter说:“你们的钱不够时,不用去找银行取现钞,发个信息给我,马上把钱转给你们。想在周边转一转,就直接使用周边的共享自行车,手机扫码就可以了,随时租随时停。”Peter的父母将信将疑,同时也很好奇:在中国生活,一个手机就够了?
“父母在北京玩得很好,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亲身实践,终于了解和相信了我以前向他们介绍的在中国的生活方式。”Peter说,现在回罗马尼亚,已经不习惯出门带钱包的生活。“很多人问我从中国想带什么东西回去,我最想的就是把中国的‘无现金社会’生活方式带回去,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Peter期待地说:“现在有‘一带一路’,我相信一定能做到。”
Peter的同学,澳大利亚小伙子Tim也很享受中国的“无现金”支付。他曾经带着从澳大利亚来中国旅行的朋友体验了“无现金一日游”。路边买早点、出行乘地铁、医院挂号就医、商场购物、骑共享单车……两人不带一分钱现金,只用手机就全部搞定。通过一天的体验,他们感叹道,在中国生活真是太便捷了,带一部手机就够了。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无现金生活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说,无现金城市和无现金社会生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无现金不是要消灭现金,而是强调支付的便捷性,促进消费和民生服务,把金融服务最终的选择权交给用户。
支付方式的便捷对经济转型和消费的促进有非常大的帮助。井贤栋说,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就是支付的便捷。中国老百姓近年来花在消费上的钱多了,也是与支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无现金社会生活会让金融更加普惠、高效。”井贤栋说,普惠金融不仅给你融资方便,而且给你便捷的支付体验。在某些地方汇一笔钱给老家,可能要花所汇金额6%的手续费,这个代价是很大的。支付的便捷性和支付的成本,就是金融普惠的重要内容。
谈起“无现金社会”的效率问题,井贤栋说,一次中午坐飞机从北京飞上海,下飞机是17∶30分,原本18∶30分可以回家陪孩子吃饭,结果他在停车场花了30多分钟,排队交停车费。井贤栋急不可耐地打电话给同事说:“你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让更多爸爸妈妈可以早一点回家陪孩子吃饭?”他的想法现在已经实现了。停车场能用车牌号支付,车牌号可以和手机号进行绑定,将停车时间自动计算好,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把费用扣掉,安全、便捷。
公交车老司机虞纯的无现金生活
2017年两会中,在杭州开了28年公交车的人大代表虞纯呼吁“全面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希望能推动下一个时代,“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无现金社会”风起于杭州,虞纯深有感触。她说,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乘客上了车才想到问她:“司机,我能不能用手机付啊,找不到零钱了。”她所在的线路一天车费约600元,对司机来说,“钱是高压线”,每天晚上,车费被送到专门点钞部门清点,时常被发现里面有游戏币,而这将影响到司机的收入。
随着无现金生活方式的普及,时代开始变了。“特别是年轻人,一般出门不带现金,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所以公交车投币也就不习惯了。”虞纯说,G20峰会召开前,杭州在部分公交车上试行了“无现金”的移动支付,通过支付宝的城市服务和公交支付功能生成付款二维码,在刷卡器前一扫便可以完成支付。
虞纯眼见着无现金的潮流由小到大,越来越清晰、强烈,“扫一扫”甚至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和习惯这种“新潮的”支付方式。这种景象是在其他国家无法看到的,“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正在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必须继续领先下去。”
据公开数据,目前杭州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和便利店,超过90%的餐饮门店,美容美发、KTV、休闲娱乐等行业都支持移动支付。
店主 Lisa的无现金生活
来 Lisa店里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 Lisa 的店,是“客家 Lisa Shop 特色干果食材店”。
Lisa 的名字叫张小华,她说更喜欢被叫做 Lisa,这个好听的名字是一位外国顾客给她取的。1999年从福建来到北京的时候,她带着母亲给的一点钱,最开始帮怀孕的姐姐照看摊位,到了2003年,她来到三源里菜市场,用先前打工挣的一万块钱租下了一个摊位,成了这个菜市场众多“北漂”中的一员。当时的三源里菜市场还是阶梯式,露天场地,路面脏乱,气味复杂,这一安营扎寨就是14年。
然而如今,要是从她的小店里出来,你会发现这里每一家店铺几乎都像这家店一样,干净、小巧而不失整齐,不少老外驻足选购。放眼望去,不论是售卖蔬菜水果,还是生猛海鲜,或者厨房调料,各个摊位都把自家的东西码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没有多少吆喝,这种感觉非常“特别”。
外在的“特别”还有一处不得不提,在每家店显眼位置都摆放着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而几乎所有店主,都会推荐你在菜市场买菜时用手机而非现金来付款。所以,这个北京最“洋气”的菜市场里,你不但能买到全世界任何你想要的食材,而且,还不带钱包买菜。Lisa说:“最好的是每次钱到账之后都会有语音提示你,这很方便,因为有时候真的会忙到没空去看手机。”Lisa的小店每天的收入非常可观。但从0到1的过程中,也有过不少挫折。“在还没有手机支付之前,也用过 POS 机,现金支付也很平常,那时候最害怕的是收到假钱。”Lisa 还能回忆起很多年以前,一天才能挣100多块钱的时候,收到一张假币“难过得不行,就一直哭”。
不止是 Lisa,三源里的菜农们都陪伴这个菜市场走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移动支付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平常人很难想象的。它让菜市场有了改变旧习的能力:防止假币、不用找零、环保卫生、实时提醒、手续费更低……大多数店主都这样表达他们的看法。
如今,“无现金支付”的名号不仅让三源里菜市场成为北京最吸引游客的菜市场,这里成功的经验也已经开始推广,整个顺义区的菜市场,都已经开始推行无现金支付方式,所以,出门买菜不带钱这件事,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平常。
副区长胡逸的无现金生活
胡逸是无锡某区的副区长,一位“无现金社会”的忠实粉丝。2006年在英国留学时,胡逸就开始尝试“无现金生存”。那时他身上只有一个小卡包,里面有一张信用卡,还有一张20英镑的纸币。纸币有两个用处:有不接受信用卡的地方,可以救急;万一有人抢劫,可以给他20元买路钱。用信用卡的弊端对他而言,就是容易乱花钱。如果每周放100英镑在钱包里,他花起来会更谨慎。但是刷卡就毫无感觉,直到每月的电子账单来了,才会发现花钱的确多了。不过,如果用信用卡付款,他可以获得积分、特定优惠、航空里程和电子记账等诸多好处。
回国以后,胡逸继续保留了这个习惯,尽量使用信用卡,而非现金支付。2014年底,支付宝和微信移动支付逐步普及,他开始试着过无现金、无银行卡生存的生活。当然,他还是放了一张100元纸币在卡包里以防万一。他想观察一下,在何种场景下,他会用到这纸币。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店家没有开通电子支付,他也会和服务员商量,看看他们个人是否有支付宝,可以面对面支付,或干脆给他们发个红包。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胡逸仅有两次机会使用到纸币。第一次,是在一个路边停车场,他需要支付5元钱给看车的老大爷,当看到大爷使用的还是老式手机的那一刻,胡逸放弃了和他商量,而是乖乖交100元钱,并向他道歉,告诉他没带零钱。另一次,是在市某公立医院的自费药房,没有POS机或移动支付选项,只收现金。胡逸尝试和收银员商量,让她接受他加她好友,然后给她发个红包。那姑娘白了胡逸一眼,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我一天要加多少好友啊?钱包提现还要手续费的。”不过,时至今日,那个市立医院早已开通了支付宝付款功能,而路边收停车费的老大爷也拿上了“掌上智能收费机”。老大爷说,老板给他用这个,一是为了避免高峰期间来不及收费的尴尬,二是避免他接触现金,解决乱收费、截扣停车费的问题。而对他本人的好处,就是再也不需准备一大把零钱了。
“无现金社会”的便利会给另一类人群带来不利。胡逸说他妈妈至今不会上网查询银行电子账单,不会用智能手机,她还经常忘记银行卡密码。所以,她还是需要去银行窗口,和真人交流。她也喜欢钱包里有现金,在她眼里,财富是物质化的、私有的,是看得到、摸得到的钱,这样她更有安全感。
台湾“名嘴”李永萍的无现金生活
2018年2月一档台湾谈话节目中,在大陆走红的台湾名嘴、前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大谈大陆无现金支付的先进性,说台湾已经落后太多太多。在节目中,李永萍说,在大陆,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什么事都能搞定。
李永萍亲身体验过“无现金生活”。她听说武汉要建“无现金城市”,就借来大陆参加两岸文化交流的机会,专门到武汉,体验了一把“无现金生活”。一下飞机,朋友帮她约好的滴滴专车就等在那里,星级司机提供全程热情服务;在酒店,通过支付宝可以办理免押金信用住,离店时只要交了房卡就可以转身走人;在武汉的一天,无论骑共享单车、到吉庆街吃小吃,还是乘公交轮渡、登黄鹤楼观景,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搞定。
亲身体验之后,李永萍感叹,以前听说很多,现在才知道,大陆移动支付真的太方便了。这样“哔一下,刷一下”,对台湾同胞来说,是很新鲜的支付体验,但这就是大陆同胞的日常生活啊。
体验之后,李永萍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付款方式的改变,无现金是自中国大陆发起的一场全球革命,代表了人类21世纪能够享受的美好生活。2017年,支付宝说要用5年把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还有人觉得是吹牛。现在看来,这真不是随便说说。无现金不仅在北上深杭,武汉这样的中部城市,也已经飞奔进入无现金社会了。羡慕之余,李永萍也说出了自己的小担忧,会不会以后来到大陆,没有支付宝就打不到车、叫不上外卖,真的寸步难行呢?
白领吴蓓的无现金生活
在合肥某药企上班的吴蓓,一周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启动“无现金生存模式”。
清晨,她在外面健身完毕,顺便购买早餐。在小区门口的路边小店里,老板打包好油条、豆浆,8元。她打开手机,对准墙上的二维码一扫,输入支付密码,确认金额,成功付款。用完早餐后,吴蓓出门上班。在小区门口,一排共享单车静静地等待着。她再次拿起手机,调出APP,扫码,单车开锁,她轻快地骑车向公司奔去。到了中午,午餐也用手机解决。她打开“饿了么”外卖软件,叫了一份午餐,使用红包便宜3元。约半小时后,外卖小哥送餐上门。下午,吴蓓打车去辅导班接女儿回家。下车时,出租车司机拿出一张打印了二维码的纸,她扫了一下,成功付款。之后,她们又来到小区门口的菜摊,采购晚上的食材。结账时,再次拿出手机,扫一扫贴在公平秤旁边的二维码,支付菜钱。
一天下来,她可能一分钱现金也没花,生活丝毫不受影响,确实方便快捷。
像吴蓓这样,习惯移动支付的人越来越多。从2016年全年数据来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成为里程碑式的事件。无现金支付已成为一种常态,以燎原之势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年轻人来说,出门不带钱包,花钱轻触手机屏幕,用各种各样的APP比较差价来购物、办理假期出行机票、预订酒店,给朋友转账,炒股理财……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对不少老年人来说,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他们兴致勃勃学习的时尚技能。吴蓓的妈妈自打跟女儿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不仅能用微信聊天,还学会了手机支付。“平常买菜、购物都用手机付款,现在很少带现金出门了。只要一部手机,买什么就 扫一扫,还可以随时查明细,非常方便。”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布票,到后来的现金交易、刷卡消费,再到今天的移动支付,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能。透过支付这个万花筒,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们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吴蓓的妈妈感慨地说:“几十年前,粮票、布票就跟钱一样。再往后,家里有一年买彩电,全家人去卖场,一路上揣着现金担心遇到小偷。现在,不仅能刷卡,还能在网上买东西,真是太先进了!”
干果店老板朱桂平的无现金生活
朱桂平有10多年的经商经历,2017年的变化是最大的,因为,以前他是一个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干果店老板,经过子女的培训,更主要的是市场的需要,他学会了使用POS机刷卡,学会了使用微信和支付宝。
自从使用了移动支付,朱桂平发现它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以往,朱桂平都是跟进货商订完货,然后到附近的银行打款,最少也要半个小时,如果赶上过年过节,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多,那等的时间就更长了。而现在,只要通过微信转账,对方就马上开始排单,特别方便。
当然,最方便的还是体现在卖货的时候。由于店里都是干果和零食等散称食品,以前又要称重,又要收钱,忙得不可开交。如今,称重完成,对方用手机直接付款就可以拿走了,省去了很多麻烦。现在,店里有70%以上的消费者都是选择用手机支付,每天店里收到的现金都很少,而且,使用手机支付的人群年龄跨度非常大,连小朋友都知道扫码,不少老年人买完东西以后还跟朱桂平咨询怎么使用手机付款。
现在,朱桂平不只在店里等着顾客上门,通过不断学习,还建立了自己的干果销售群,并不定期在朋友圈进行促销活动,通过微信购买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微信付款,发同城快递,很多经常购买他商品的消费者,可能他们一年都见不上一次,都是通过微信联系。
新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而作为生意人,就是要根据客户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于朱桂平而言,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的头脑更充实,更能使自己的生意在网购盛行的今天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