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技巧

2018-11-28廖翠红

文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旷课场合生病

廖翠红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感情,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利于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于如何运用谈话技巧来教育学生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遵守平等、真诚和差异的原则,其次还要注意谈话的时机、场合和方式方法。

第一,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谈话,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需要真诚对待学生,做到以情感人。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谈话保持足够的耐心,当学生犯错时,本身就带有紧张情绪,这时教师应摒弃“屡教不改”等观念,而是以平等而真诚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措施,期间不可带有厌恶、嫌弃、不耐烦的神态,以免被学生察觉到,达不到谈话应该取得的效果。

在与学生谈话时,教师不能摆架子,用所谓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平时要提倡平等待人,坚持讲事实,说道理。只有这样,学生才更乐于配合教师,放弃对教师的抵抗、戒备心理,从而不断改善师生关系,接收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建立起与教师和谐融洽的关系。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表现迥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要学会差别化的谈话。例如,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与他们谈话时应言辞亲切,平易近人,使他们放松下来,畅所欲言,对需要沟通的问题豁然开朗。对“巧言型”的学生,则要掌握事实根据,对谈话内容去伪存真,使其心服口服。

第二,要把握谈话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谈话场合

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气氛中、不同的环境里会产生不同的心境。诚如一个人平时不善言辞,但是换个让其能够放松身心甚至兴奋的场合,则可能变得口齿伶俐。反之,一个人平时高谈阔论,但是在某些特别的场合则可能一言不发。譬如,班内一位学生上课经常迟到,笔者对这种现象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斥了他,但是没过多久他“老毛病”又犯,笔者从内心做了深刻的反思:被批评的同学也许这样想,我反正被批评过,面子都丢光了,自尊心受到伤害,破罐子破摔吧,以后照样迟到。后来换一种方式,选择与他同步上学的时段、上学路上这么一个特定场合进行交谈,在了解其迟到的真正原因后适时疏导帮助,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谈话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一)谈话的态度要和平,语言要委婉

教师与学生交谈时,态度要平易近人,对于后进生群体,更要学会关心和温暖他们。例如:某学生两天没来上课,如不了解原因,劈头就说:“你缺了两天课,无故旷课是要处分的!”学生答:“笔者生病了。”教师又说:“生病要有医院证明,你明天必须将假条交上,不然就算旷课。”这种强硬的态度,虽能暂时压制学生,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妨用另一种方式交谈,如:“某某同学,这两天你没有来上课,大家都很想你,现在来了就好,没有特殊原因,你是不会无故缺课的吧?”学生回答:“对不起,我生病了。”教师关切道:“是否需要再休息几天?”——换种表达方式,学生心生温暖和感激,谈话效果大有不同。

(二)谈话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俗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些学生一犯错,教师便不管学生面子,不顾青红皂白当面批评,虽然学生表面上被说得服服帖帖,但内心深处并不接受教师批评,甚至会生出憎恨、厌恶、逆反的情绪,这样批评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学会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对于犯错的学生,要首先肯定和表扬其优点,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其过错或不足,并对其加以引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样才更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进而积极改正,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教师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的“益友”。平时在跟学生谈话时,一定要讲究技巧,以培养学生坚强自信、积极向上、心灵健康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旷课场合生病
被记旷课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生病真难受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