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互联网+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

2018-11-28邝艳婷

文学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风筝教师应作业

邝艳婷

在这个瞬间万变的时代,语文课程又迎来了“互联网+”的快速来临。在此,什么才是“互联网+”语文作业设计?这里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助飞语文作业设计,使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加优化。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基本的环节之一,是检测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作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互联网+”的来临与冲击,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落后的作业设计方式,给语文作业注以崭新的活力。从而,让学生畅游在充满乐趣的丰富多彩的作业王国,感受那份作业带来的乐趣和享受。如何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呢?

一.利用“互联网+”,认识“作业的意义”

其实,“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和灵活的。作业应成为培养学生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桥梁。两方面的现实背景意义使“作业”优化成为必然:1、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作业”优化策略研究变得必要。我们知道学习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础。做作业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能从中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语文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就形成语文的运用(执行)能力。因此,通过对“互联网+”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非常有必要。2、《语文课程标准》使“作业”优化策略研究变为重要。《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标》的实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在有效的作业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习惯,发展能力,提高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互联网+”,发掘“作业的乐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起点,教师必须利用学生对作业产生的兴趣进行引导,用互联网的“身临其境”使学生“耳目一新”,使其转化为积极的探究欲。作业不该再是味同嚼蜡的象征。互联网上的文字、动画、视频、电影、游戏等,都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东西,因为新鲜特别,所以在视觉、听觉上都能大大刺激学生眼球,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作业设计应多运用“互联网+”的广阔知识天地,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打开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思维,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互联网+”色彩的作业。例如:在一节语文古诗课《村居》课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请大家到网上收集风筝的相关知识,如形状、制作流程等,并与家长一同亲手制作一只风筝,且体验放风筝,最后把照片发到老师的邮箱上,老师整理后,在“问卷星”平台进行最美风筝评选。结果村居一课被“一只风筝”带活了,学生学得特别扎实,诗句和诗句意思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三.利用“互联网+”,设计“灵动的作业”

笔者认为,教师应实现最大的改变就是要调整自己,调整作业设计的思维和方式,适应如今这个崭新的不一样的教学环境,并且变化的速度需要超过进步的速度。然后尽可能地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多元设计,让作业充满灵动性。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捕捉学生“生活影子”,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应是可看、可听、可说、可写、可玩的,尽可能让学生动眼、都耳、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与学习,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灵动的作业?表演交际类作业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手机录视频然后分享在班群;收集积累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体验探究类作业可在实践后展示在QQ空间里;读写习作类作业可采用网络在线自学加堂上展示分享的方式;自由选择类作业可由学生在“和教育”电子作业平台自主选择去完成。这样形式多样的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和灵动性,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切实的训练。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认真探究语文作业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作业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风筝教师应作业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学做风筝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