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2018-11-28周冬梅
周冬梅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江苏金湖 211600)
引 言
在深度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回归本真,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舞台,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对话,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一、情境导入,开启激情阅读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小学生的情感认识不够深入,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这样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情境学习的方法获得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语文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和文本对话,和教师交流,为学生的深度解读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历不足,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时为学生放映一些实况录像,学生们在悲伤的画面以及哀婉的哀乐声中“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今天所学的文章就是讲述当时故事的,那么,你能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其中的情感吗?”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而学生们有了前面的情境铺垫,也能主动深入文本学习中去,这样就为学生的深度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从而采用了播放视频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电教手段的辅助下“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感受情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二、设计问题,引导触摸文本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在语文解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方向上的偏差,让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解读。而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文本的方向和思路,那么,就能让学生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点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深刻内涵的理解,能实现深度解读的目标[1]。
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性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谈迁费尽心血完成了自己的书稿,但是却不慎被偷,面对这样的打击,谈迁并没有被打垮,而是凭着坚定的信念重新“站”了起来,编写出新的《国榷》。在这样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抓住“厄运”和“信念”这两个词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文本,看一看谈迁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面对厄运,他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怎样的?”这样的几个问题为学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及重点,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走进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认识到谈迁正是因为有着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才能战胜厄运,名垂千史。教师进一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而学生们通过进一步思考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坎坷和困难,但是我们要学习谈迁,只要有打不垮、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升华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标。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问题引导,而作为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也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善待错误,激撞思维火花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解读文本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错误,而面对学生出的错,教师不要急着解错或者下定论,而是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将自己的错误的真实状态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深入探究的习惯,碰撞思维火花,深入理解文本的重点及难点,最终实现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朗读,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将“几痕细线”读成“几根细线”,而当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个错误,但是这个学生并没有接受,而是这样说:“细线的量词不应该是‘根’吗?我没有读错,一定是文章写错了。”这样的问题争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而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也鼓励学生进行交流,经过大家的思考、交流,获得正确的认识:在这篇课文中,描写的是远处的电线,我们实际观察过,远处的电线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痕迹,所以文章中表述得更加准确。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而作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获得准确的认知。而且这样的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文本探究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资料拓展,鼓励自主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提高,同时实践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这样变被动地灌输为主动地探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了资料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石灰以及于谦的资料了解不多,而且对于于谦创作这首诗的用意感受得也不够深刻,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大家的自主搜集、整理,大家对于石灰的生产过程以及于谦的生平资料有了详细的了解,不仅对于诗歌的大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对于古诗由物及人的写法也有了透彻掌握,为深入全面地解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在拓展资料的基础上解读文本,不仅让学生对诗歌的大意有了准确的认识,而且能够深入阅读古诗,理解其深藏的含义,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深度阅读既是新课标的目标,也是教学改革的追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真实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