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身心一如 以武入道”
2018-11-28李子强
文/李子强
佛学认为:“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大概意思是说:一方面,在做事上每天都要用心专一,不能分心,不能心生二意,要心形合一。“如”是一样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做人上,信仰不能一天一个样,要坚守信仰,神行一致,矢志不移,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目的。这就叫做“一如”。
我们练太极拳的,要一边习练,一边深悟其理,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要想达到“身心一如”的境界,需经历“身先心后”和“心先身后”的转换过程。
“身先心后”,是对初学者而言。初学者虽然已经开始练习太极拳了,但思想上对太极拳还是盲然不解,只能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认识,慢慢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个阶段是身体练习引导着思想的转化,因此叫“身先心后”。当对太极拳的认识逐渐加深之后,练习者的思想就会对自己练太极拳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用思想带动行为,让行为服从思想,这个阶段就是“心先身后”了。这个思想和行为的转换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和原理。
从实用角度来说,“如”又当“到”讲。“身心一如”也就是心到身到,身心一致。具体又分两个层面。第一,从太极拳实战角度来说,能实现“身心一如”的主要途径就是苦练,缩小身与心的差距,消除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现象。初学者身体笨重、僵硬,不能按大脑的指令办事,跟不上大脑的节奏,就要在苦练中逐渐缩小身心差距,达到身轻如燕、灵巧如飞,应对敌手时随心所欲、身形自如、静以待变、动不及防、静动结合、攻防适时,使敌随我愿,方可克敌致胜。第二,从人生角度来说,“身心一如”就是人做事时思想和行为要一致,思想要引导行为。然而,思想又分两种,一种是正确的思想,一种是错误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把人们带向光明,错误的思想把人们带向黑暗。在这里我们要的当然是正确的思想。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思想?用佛教语说就是“善念”,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正能量”。把“正能量”注入到思想中去,人们说话办事就会有责任心,结果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有益,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身心一如”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在于:一是讲信誉,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兑现,不食言。二是做事不拖泥带水,想到一定要做到,雷厉风行。只想不做,或只说不做,都不叫“身心一如”。只有思想,没有行为,再美好的愿望也不会实现;思想成熟了却行动迟缓,是会贻误战机的;思想不成熟就去行动,属于蛮干,蛮干不仅要碰壁、付出代价,而且也不会成功。“身心一如”,就是凡是正确的事情,就要想到做到,不失时机,也体现了做人做事的风格。
“以武入道”的“武”显然是太极拳。这里的“道”,内含极其丰富,它可以是一种技能,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方法。“以武入道”就是把太极拳融入到技能、文化、思想、境界、方法中去。
说它是一种技能,是因为它本身是由各种动作组成的,跟一套技术一样,只有学了才会,不学就不会,学会了以后可以健身防身、陶冶情操。这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层面。
说它是一种文化,是因为太极拳早已被人民大众接受,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人们争相练习,广场上、公园里、校园里、大型活动场合都有太极拳的身影,形成一道道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有关太极拳的书籍、宣传图片、电影、电视剧等文化现象,更让太极拳深入人心。
说它是一种思想,是因为太极拳包含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进而退、欲退而进,欲左而右、欲右而左,攻防转换,变幻莫测,虚实结合,阴阳相生等辩证法哲学思想。
说它是一种境界,是因为久练太极拳之人不仅自身的技能达到“身心一如”、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更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待人处世得体大方,遇急不慌,遇繁不乱,静观世态,镇定自若,头脑灵活,章法有度,超凡脱俗,让人仰慕。
说它是一种方法,是从应用角度来说,太极理念对我们做事,尤其是创业,会提供方式方法,让我们从中受益。比如太极拳的“借力”“缠丝”等招术,会启示我们:人不能孤立于世间,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与客观世界保持联系,要善于借助自然条件,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我们做事就会灵活多变,物为我用,事业也就容易成功。
纵观王战军太极拳,“身心一如,以武入道”既是王战军习武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浓缩了太极文化的精髓,我们应深悟其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