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实践过程探究
2018-11-27韩诗雨许建康
韩诗雨 许建康
摘要:文章分析了三维软件技术在表现二维艺术效果中的应用,针对三维软件在现代媒体中的优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原创插画风格的创作过程为例,解析了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畫效果的制作过程,并对三维软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三维技术 二维艺术效果 插画 叠加线框式效果
引言
三维软件诞生之初,是为了模拟物体材质的真实质感以及光线、色彩、氛围等效果,来再现立体逼真的环境空间。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三维软件在技术上的各种优势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二维软件在制作和表现方面的不足,从而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到动画及影视制作等行业中。艺术家们也不再满足于追求“照片”一样写实的效果,而是希望通过三维技术来模拟油画、素描、版画等各类艺术风格效果,寻找新的创作可能。
一、三维软件在二维艺术效果制作中的应用
用三维软件制作二维效果的动画片在国内外早已屡见不鲜。这些作品往往先用Maya、3Drnax等三维软件渲染出平面效果的序列图片,再通过AE这类后期软件制作出来最终效果。国外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失物招领》《纸人》等,国内有水墨风格的动画作品《武韵》《龙神》等,都是借助三维动画软件来实现不同的二维动画效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维软件的参与使传统动画制作在技术革新和艺术效果探索等方面都实现了进一步的飞跃,动画人在不断摸索和创新,试图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让二维和三维结合得更紧密、更流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求既能提高创作效率,又能呈现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
二、三维软件制作二维艺术效果的技术优势
从技术角度分析,三维软件相较于传统二维软件,在制作流程和制作方法方面要节省很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以动画制作为例,先在三维软件中先建立对象及场景的模型,然后根据需要为模型贴图并打光,再到动作设定、摄像机的运动、渲染等一系列操作,灵活性很强,往往一个模型就可以多次多角度重复利用,模拟的摄像机效果亦可与实拍相比拟,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这些都有赖于先进的三维技术,从而省去了传统二维动画需要的大量逐帧创作,以及众多繁复的场景的绘制。
此外,三维软件的灯光、摄像机等功能使得画面效果有了更多更细腻的呈现方式。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纸人》为例。影片采用手绘动画和CG电脑动画结合制作而成,全片都是黑白的画面风格,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是二维风格的造型和人设,但三维软件参与制作使场景的空间感和延伸感大大增强,朦胧的光照效果,强烈的光影风格,使整个动画弥漫着浪漫、柔和的爱情气息,环境氛围的塑造更是尤为出色。
三、三维软件制作二维效果的艺术美感
(一)多样化的风格呈现
传统艺术形式可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也有很多艺术形式受制于时间、空间、环境等客观条件而难以呈现。
曾经轰动一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片,例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神笔马良》等,为了呈现出色的艺术效果,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单就水墨动画来说,水墨没有轮廓线,要在宣纸上分层着色渲染,要这样制作一部短片所耗费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对于动画师的要求也非常之高,甚至动用了李可染、程十发这样的国画大家来参与指导。这样一部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水墨动画的艺术价值虽无可争议,但它诞生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也使得水墨动画曾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在现如今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时代,这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严重脱轨的作品,必定会被残酷的现实和市场淘汰。
为了更好地继承这种独创的艺术表达形式,当下的创作者将三维技术和传统中国水墨画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动画表现形式:三维水墨动画。这种动画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三维软件将水墨效果的画面一帧一帧地“渲”出来,这样模拟出的效果不仅非常真实,动作甚至更加灵活、自然,景别的变化更加丰富,镜头的衔接也更加多变和流畅,大大节省了工作量,是“中国风”融入到现代先进技术的有益探索。
(二)兼具三维与二维的优点
三维与二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两种互补的艺术形式。传统二维采用逐帧创作,接近绘画的方式,每一帧画面都需亲力亲为,虽然绘画感强,艺术气息浓厚,但是手绘的局限性使二维动画空间感弱,镜头和透视的变化有限,动画的夸张和创新难免受限。三维动画采用虚拟建模,一个模型可以多次多角度重复利用,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强,模拟的摄像机和灯光效果充分发挥了视听语言的作用,尽管在艺术性、绘画性的表达上略有逊色,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在动画镜头语言上的表现力。
综上,使用三维软件制作出的二维平面效果兼具了三维与二维的优点,使画面既有二维的平面装饰意味,也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三)在插画中的艺术表现力
除了动画,三维软件在现代视觉媒体中的应用也涉及到了平面设计、绘画等相关领域,这股新鲜的血液使传统视觉媒体行业看到了新的创作方式和发展可能。
以插画为例,现代报纸、传媒行业对于插画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类版面、网站、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插画的踪影,这类现代插图设计通常借助Photoshop、Sai、Illustrator等软件来实现最终效果,方便快捷又风格显著。但是随着这种创作手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插画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插画师们仿佛是按着既定的流程来完成整个创作过程,他们的风格开始雷同,画面趋向模式化,辨识度降低,很难再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为了避免插画形式和内容的僵化,除了在造型、构图等画面元素上寻求突破,让三维软件参与到二维插画的创作中来,无疑也给插画作者注入了新的创造力。来自法国南特的三维插画师Fred Peault的作品就是借助三维软件实现来实现极简而又寓意深刻的插画效果。他的作品色彩明快,造型简洁,内容非常隐喻,耐人寻味,从一众插画作品中脱颖而出,令人过目难忘。
四、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创作过程
受到Fred Peault作品的启发,在创作这组插画的过程中,一方面,筆者想实现用三维软件来制作出二维效果的画面,另一方面,想制作出与众不同的插画风格。
(一)用三维软件进行场景创建
首先,是模型的建立。在正式建模之前,先将效果图用二维软件画出来以供参考。建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插画的风格化,摆脱传统三维模型的写实、精准、平滑的特点,在建模的过程中对基本形进行了一些的拉伸和变形,使模型不再“横平竖直”、“完美无缺”,有了些夸张和抽象的元素。
(二)Toon材质模拟出二维卡通效果
如今主流的三维软件,基本都能实现卡通风格的图像渲染,在创作中所用的maya软件,主要利用Toon模块来模拟二维卡通。这种渲染出的风格类似于用Flash等二维软件画出的效果,以平涂为主,颜色关系简单,明暗线分明,可以勾线和描边。
loon模块下大概可以实现七种不同的卡通风格,有纯色,有暗部轮廓的,有边缘光的等。在依次进行尝试之后,笔者最终选择了纯色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尽量赋予物体插画风格的明丽、活泼的色彩。在这一部分,做了多种尝试,以寻求理想的色彩效果。
(三)加入模型线框图的渲染来丰富画面层次
贴好材质,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之后,平面插画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强化画面风格。起初采用了在Photoshop里制作画面肌理,再导入maya中作为部分材质来突出质感,但是三维所做出的绘画感并不如二维软件中真实细腻,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稍作思考之后,转念一想,建模所用到的模型线框可以说是三维制作不同于二维的特色所在,如能把这种特色作为风格融入二维画面,一方面强调了三维的特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画面层次,一举两得。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几经尝试,用MentalRay渲染器导出了线框图。
(四)Photoshop后期修整
笔者把这两种效果图分别导入Photoshop,使用图层样式等工具进行最后的效果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把卡通图和线框图进行了融合,有选择性地在画面的一部分使用了线框叠加的效果,同时也叠加了一些肌理,用来加强整个画面的质感,塑造氛围。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
探索尝试的过程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次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被预先的效果图所束缚,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突破点,实现创新。这就是用三维软件制作二维效果的趣味所在,也是本次实践的意义。
五、画面效果的呈现
(一)平面化
在渲染的时候选择了纯色的材质,是为了弱化立体感和空间感,但是空间的弱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层次。在后期调整的过程中,还是对整体画面感进行了完善。在制作“夜空”这张图的时候,为了使夜空的氛围更加强烈,突出宇宙的神秘感,除了使用了平面化的Toon材质,还添加了Blinn材质来表现零散、远近不一的星球,贴图仍旧是自己创作的二维插图。
(二)肌理感
针对不同的画面元素,选用了不同的质感肌理。例如干枯的树干就选择了有颗粒感、比较粗糙的质地来表现,而绵延的山脉就选择了与山石纹路走向相似的纹理,夜空的肌理则是选择了带有一些纹路,略微凌乱的纸纹来表现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繁杂缥缈。这些都是模拟实物的肌理。还有一些元素,比如云朵、星星选择了符合整体画面的效果肌理,有的元素并没有肌理,这些都是出于对整体画面关系和层次对比的考虑。
(三)线框的使用
线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丰富画面关系并且突出风格。在一些暗面和阴影部分选择了线框叠加,从而把亮面区分开来,在靠后的树上叠加线框来区分前后,在较为单调的元素上直接叠加,作为纹样来丰富它的画面。
结语
本次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实践过程探究,是对使用三维软件实现二维效果过程的深刻了解和体会,也看到了三维软件在创作多种风格效果方面的可能。而这仅仅是使用三维软件一小部分功能所作出的创作尝试,以如今三维软件功能的强大和创作者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定会产生更多更好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兼具的佳作,这将不只是技术上、创作方式上的革新,也将推动整个数字动画、插画、媒体产业的发展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