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与柯布西耶设计思想横向对比研究
2018-11-27常以彬姬春炎
常以彬 姬春炎
摘要:弗莱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被称作“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他们在其设计生涯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观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赖特和柯布西耶同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横向对比,从设计理念、形式美规律、空间布局形式等方面归纳概括出其设计思想的异同。探索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的时代精神及其特征,同时,以期对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 有机建筑 纯粹主义 横向对比
引言
告别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制度之后,建筑虽有发展,但都大同小异,基本趋同。从中世纪的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及哥特式建筑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建筑艺术发展到高潮,文艺复兴之后,崇尚繁琐装饰的建筑艺术登上舞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抽象艺术等的影响,人们对于过分装饰越来越感到厌倦。在此背景下,现代建筑运动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走向高潮。
一、赖特与柯布西耶简介
弗莱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学最重要的大师之一,美国至今最伟大的建筑师。1867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里奇兰中心的一个威尔士家庭里,父亲是洗礼牧师,爱好音乐,母亲受福禄培尔(Froebel)教育计划的影响,一开始就决定让儿子成为一名建筑师。赖特从小生活在威斯康星州的乡村和山谷,其叔父的农场对他那种居住在风景和自然中的观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兼有建筑师,规划师,画家,雕塑家以及理论家多重身份,被誉为当代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1887年出生于瑞士西部的拉绍德封,父亲是一位钟表雕刻师,母亲是一位钢琴师。他的祖辈最初生活在法国南部,后来移居到瑞士,1930年再度加入法国国籍。
二、赖特与柯布西耶设计思想异同
(一)相同之处对比
1.对传统古典样式的追寻
赖特18岁时(1885年)就开始了建筑实践之路,其早期设计作品主要是对当地比较流行的古典样式风格的模仿。1887年,放弃了大学生活,前往芝加哥当学徒,被路易斯沙利文工作室录用,在那工作了五年。在沙利文事务所工作的五年对赖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基本上跟随了沙利文的思想,在20世纪前期设计的作品中也遵循了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其草原式住宅。草原式住宅坡屋顶、墙体厚重、窗户窄小,无不显示出对传统古典样式的追寻。
柯布西耶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14岁考入拉绍德封艺术学校,学习钟表雕刻,在这期间受到老师的影响,开始接触建筑。17岁时在自己的家乡设计过一幢小房子,是他建筑创作的起点。他学习建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参观学习,1907-1911年两次游历欧洲,深入学习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建筑,在此期间完成了大量的速写和笔记,对之后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二是向前辈学习,1908-1910年分别在佩雷事务所和贝伦斯事务所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学会了使用钢筋混凝土并且接受了现代主义建筑一系列的理念。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痴迷,使他在其早期设计作品中显示出了对古典样式的热爱。直到让纳雷一佩雷别墅的设计中才开始尝试摆脱传统(如图1、2)。
2.与新艺术运动的关系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对赖特产生了影响,新艺术运动主张强调模仿自然、有机。芝加哥学派是美国最早的现代建筑流派,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灵魂人物,芝加哥学派强调理性、功能,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强调建筑艺术应该反映出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纯净立面,以符合社会工业化的精神。1892年,沙利文在《建筑中的装饰》中提出“装饰从精神上是一种奢侈,他并不是必需的东西。”他提倡建筑应该采用有机装饰,并没有完全反对装饰,而赖特又基本上接受了沙利文的思想,在赖特的室内设计中对自然元素以及艺术玻璃等元素的运用,也不难看出,新艺术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而柯布西耶早期也是因为受到老师莱普雷特尼埃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建筑。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是德国新艺术风格的杰出建筑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从他的前期设计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深受新艺术的影响,柯布西耶不完全同意贝伦斯对设计的完全实用主义,因为他感觉这样缺乏艺术的感觉。因此,也不难看出,柯布西耶1910年在贝伦斯事务所学习的那段时间,新艺术运动对其潜在的影响。
3.形式美规律的体现
從1851年水晶宫的问世到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正式登上舞台,由于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他并不是在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发展起来的,它与过去的传统风格没有任何联系,不存在继承与发展的特性。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提出各种疑问:这种新形式的建筑是否符合被人们公认为美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美规律呢?当然,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不美的观点是存在的,而且直到今天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评仍然存在。现代建筑,尽管在形式上和古典建筑很不相同,但是在遵循多样统一形式美规律的普遍原则这一点上,则是毫无例外的。此处分别以赖特和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流水别墅”与“萨伏伊别墅”进行比较,进而揭示现代主义建筑所蕴含的形式美规律(如图3、4)。
(1)以简单的几何造型追求统一
流水别墅与萨伏伊别墅,不管是从外观上还是其内部结构上,都打破了西方传统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代表了这一时代建筑师应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也在其代表作《走向新建筑》中提到: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来回穿插,视觉效果上却呈现出了完整的统一性。
(2)比例与尺度
纵观建筑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能让人们感觉到美的建筑肯定是比例和谐、尺度科学的。流水别墅体量厚重,尺度科学,因势造型,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可谓“天衣无缝”。萨伏伊别墅内部空间丰富,功能舒适,整体比例协调,尺度科学,完全体现了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为现代住宅设计制定的标准:阳光充足、空气、绿化、大起居室和良好的景观。
柯布西耶在1942年开始研究“模度”,他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发现,假设一个人肚脐到地面的高度H1,整个高度为H2,H1/H2=0.618,此数值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提出的影响古典主义建筑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数值大体一致。其之后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模度”为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位于法国马赛的马赛公寓,他的全部尺寸均符合“模度”,在功能上符合了人体尺度,造型上也满足了审美要求。
(3)对比与均衡
流水别墅是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理念的完美体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轮廓抽象简单,内部空间较之则比较复杂,整个住宅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相互协调,整体稳定均衡,符合人性化。萨伏伊别墅是柯布西耶1926年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底层架空、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里面、屋顶花园)的缩影。在具体的细节设计上也是对比明显,少一分则乏味,多一份则冗余。底层架空的手法与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显示出强烈的对比。两座建筑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使用的质感上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影响
赖特与柯布西耶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设计思想对室内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赖特以辩证的思想认识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提出了“功能与形式是一体的”观点。在他的许多设计项目中,他所做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还包括室内设计,家具和照明设计。他的整体统一、对功能和简洁装饰的崇拜、对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以人为本等设计思想对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大有助益,赖特曾对其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应当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它永远都不会亏待你的”。同样,柯布西耶提出的“功能主义”、“机械美学”等理论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现代室内设计的创作手法和设计思维。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他们先进的设计思想、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等,并积极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进而促进我国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积极发展。
(二)不同之处对比
1.服务对象的差异
赖特对现代化的大城市的态度站在批判的立场,他很少在大城市中设计摩天大楼。他提出“有机建筑”,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别墅和小型住宅,这些作品的主人都属于中产阶级及以上,而且这些住宅受他儿童时期的影响,大都坐落在郊区,周围环境优美,用地宽阔。柯布西耶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他总是为许多人解决问题,希望通过他的设计能够避免社会变革,创造美好的社会。提倡新材料的运用,强调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他总是关心住房问题,为中低收入者设计住房。他赞赏飞机和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他认为住宅设计应该和设计飞机和汽车一样,要经过精心推敲。其中位于法国马赛市的马赛公寓可以说是他为中低收入者设计住宅的代表作,该建筑底层架空,架空层上一层为设备层,设备层以上有17层(有15层为跃层式,两层为购物街),共337套公寓,23种户型,户型组合多样,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如图5、6)。
2.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赖特的建筑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草原式住宅与有机建筑。“有机建筑”理论强调每个有机体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由其内部因素决定的。当然每座建筑的形式、结构等与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其内在因素的思考,力争做到合乎情理。他的这种设计思想受到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要根据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流水别墅可以说是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完美体现,整座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紧密配合,如同是从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相比赖特,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纯粹主义与粗犷风格。“纯粹主义”是柯布西耶和画家奥藏方共同提出的。他的纯粹主义从绘画发展到建筑,强调秩序的几何美。萨伏伊别墅是其“纯粹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整座建筑和谐完整统一。但是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上却不如赖特,他通过底层架空与屋顶花园的设计手法表现出了一种对环境的不信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在建筑整体给人的感受上,赖特的建筑让人感觉温暖而有深度,柯布西耶的建筑则让人感到冷酷而严峻。
3.空间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差异
赖特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构成一种理念,并且这个理念贯穿于每一部分的建设中,使每个局部都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是一种从内到外的设计。在对待环境问题上,要求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延伸,把自然之美引入室内,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设计。对于材料的使用上,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材料的长处。提倡自然、简单的装饰效果。反观柯布西耶,他则是在机械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功能主义,强调建筑要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在对待冲破“盒子”的问题上,他们的想法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出發点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赖特是以自然为出发点,柯布西耶则是机械美学。
4.在历史地位上的影响
20世纪工业革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符合新时代的新建筑。在面对这个问题上,赖特与柯布西耶基本上是持有相反的态度。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理论向后看甚至回归农业社会,这与他童年时期待在叔叔农场的那段经历有关,早期草原风格的设计也深受其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远离喧哗的闹市,逃向安静的郊区。面对来势凶猛的工业革命,赖特并没有主动的面对,而是选择被动迎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工业革命的回避。相比赖特,面对工业革命猛烈的冲击,柯布西耶则是迎头而上。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赖特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如橡木、石材等自然材料,如帝国饭店日本大谷石的运用,为当代设计师所赞许,显示了其“有机建筑”设计思想的生命力。同时,他也采用铁艺、玻璃等材料,如约翰逊制蜡公司的玻璃管,非常具有创新性。然而柯布西耶则致力于挖掘新材料新技术表现的可能性,在其设计作品中大量采用混凝土,突出了其建筑工业化生产的普遍性倾向。从以上对于他们的对比不难看出,赖特的建筑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退步的,而柯布西耶则是进步的。
结语
毫无疑问,不管是赖特还是柯布西耶,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是全面的,从理论到实践。虽然在他们的作品中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对建筑设计思想的不断探索值得我国设计师的深思,我们只有谨记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观点,才能够真正建造出功能、形式、结构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为世人所喜爱的优秀建筑作品,才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城市环境增光添彩,进而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