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官通感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
2018-11-27吴英杰岳涵
吴英杰 岳涵
摘要: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虽是一种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却为一切高级的认识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材料和基础。本文从各感觉器官、感觉和通感的新型角度出发,研究感觉器官、通感、联想、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并对造型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概括,介绍设计师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和用户进行交流的模式流程,通过一系列研究和总结,表明通感在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感官 通感 联想 产品 造型设计
引言
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从感觉开始的。人的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在接受外物刺激时,由于大脑神经分析器的不同,对其形状、色彩、声音、气味、质地等分别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虽是一种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却为一切高级的认识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材料和基础。设计创作自然也离不开感觉。美国现代美学家帕克在《美学原理》中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通感”,感觉相当于“通感”的基本元素,只有拥有了各种感觉之后,才可能互相交融产生“通感”。
克劳斯.雷曼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物质的世界,当人的感官被忽略,人也就失去了意义”。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以感觉器官获得的认知为基础来判断事物和现象,并在大脑中留下记忆,例如某种气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某种形状能带来岁月的回忆。因此,结合各感官的感觉认知,以通感的方式,结合大脑联想,在使用者和产品之间建立起一条“交流”的紐带,将过去生活中或者认知中的感官体验凝聚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更加温暖、生动、亲切,增加使用者与产品造型的“情感交流”是产品造型设计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师与产品造型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材料、造型、色彩、包装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统一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感官形象和社会形象。
造型设计师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结合自己的感知,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将设计构想通过一系列设计表达过程赋予到产品当中,并以此为媒介传达给用户,用户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了解其外观造型、效用功能等,并且以通感等方式结合大脑联想加工,实现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实现了用户与设计师的感知交流。(如图1)是设计师与用户以产品为纽带的感知交流模式。
二、产品造型语义与情感
产品造型语义即产品造型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联想来传达其形态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某种含义,传递某种情感。
构成造型的各种要素都可称为符号。造型符号在人体的大脑和通感加工润色下,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心理感受。例如,色彩的冷暖表现为喜怒哀乐。不同的符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产生丰富多变的含义,表达复杂多样的情感。产品的外部形态实际上又可认为是一系列视觉符号的传达,产品造型设计的实质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组合、排列,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要素,表达产品功能,说明产品特色,传递附加含义,通过对使用者的激励,实现使用者与产品,甚至是设计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到,造型设计的潮流渐渐趋向于:情感化、艺术化、美观化。我们在保障产品可用性的同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即深层次的使用者与产品交流互动。书中作者提到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本能层次是产品造型带给用户的直接感官刺激,我们称之为基础层次的“单向交流”;行为层次则是在动态模式下,产品给用户带来动态的刺激,属于中等层次的多感官互动的“一来一去”简单交流模式;反思层次则是在使用过程中,产品设计借助“通感”,让使用者“触景生情”,进而引发情感的波动,这是高级层次的以通感引发感官互动,并触发情感的“常来常往”式复杂交流互动模式。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反思层次的“常来常往”式复杂交流互动模式将成为产品设计的主流互动模式。
在《设计心理学》中,诺曼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产品设计,挑剔运作不良的物品,他认为,良好的易用性是产品最基本的保障,更高一层则是应该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受乐趣,他经过总结发现,对待产品,用户除了理性分析,还有感性认识,即所谓的情感化认识。把造型与情感联系起来,特定的物品具有特别的回忆或联想,帮助使用者唤起曾经的使用情境,忆起往事,触发当时的情境,此时,产品将被赋予重要的故事、回忆和情感,它的价值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固有的物质层面的使用价值,而是被增加了精神层面的情感价值。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我们在重视易用性的同时,也要强调情感因素。
三、感言之间通感的互动模式
“通感”在设计中指的是不同的感官体验彼此沟通、相互转化、互相合作,以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一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在产品造型设计中,“通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大脑中无限拓展、延伸,进而对人们的感觉加以辅助、补充和丰富,产品的某一造型,在人们的过往感知经验和已获的知识认知下,借助“通感”加以联想润色,往往可以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一)以视觉为基础:以视觉为基础的感觉互动模式是人体主要的感觉互动模式,即在视觉的基础上,借助“通感”进而引发其他感官感受。有心理学家说过“感觉具有情感性”,各感觉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的存在,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过程中会自动附注感情的特性。
1.视觉感受触发相关的人生经历的记忆:产品的造型会触发人的视觉感受,直观感知某种意象,会触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会浮现过往人生经历的某些意境,而这些记忆中的意境会迎合导向引发嗅觉等其他感受,如此,产品与使用者就产生了“交流”,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获得愉悦的使用感受。比如人们看到玫瑰花的形状,脑海中会浮现接触玫瑰花的场景,眼中会显现玫瑰花的颜色,鼻尖会萦绕玫瑰的花香,手指会感觉到花瓣的触感,大脑会联想起情人节经历的种种…一芳香、艳丽、爱情、甜蜜、幸福等字眼会在头脑中徘徊。这就是由视觉感受触发头脑中的人生经历记忆从而引发通感。
2.视觉感受触发已获的知识认知:在客观世界中,干事万物都有着不同特征,当我们从书本等渠道接触某些事物的某些特征时,观念上就把这些事物与特征联系起来,甚至是将有类似特征的事物也联系起来,产生惯性的感觉挪移。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们看到浮云,便会想到行踪不定,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落日,便会联想有所留恋,不忍离去的故人。这是有视觉感受触发头脑中已获得的知识认知从而引发了通感。
综上可见,造型外观可以通过视觉,进而触发过往人生经历和已获知识认知两种方法引发通感,进而形成“视觉基础一通感一其他感官感受一回忆、画面一情感一愉悦体验”的用户和产品的沟通模式;产品的造型设计在视觉基础上会让人有先入为主的直观感觉,这对于产品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二)以其他感觉为基础:人体有多个感官,除了以视觉为基础,还有其他感觉互动模式。其中,以嗅觉为基础的多感官互动模式,多应用于气味型产品的造型设计诸如香水类,香料类等一类产品。
有科學实验证明,简单的有当我们闻到刺鼻的气味,我们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复杂的有当我们闻到柔和清香的气味时,会联想到水果的造型,大脑会浮现圆润的、舒缓的、清新的、圆形等词汇;当闻到精致芬芳的气味时,会联想到花朵的形状,大脑浮现的则是成熟的、优雅的、怡人的、流线型、波浪形等词汇;而当闻到厚重略带苦涩的气味时,会联想到木材和土地的图像,在脑海浮现的则是浓重的、厚朴的、典雅的、沉静的、直线和曲线融合、棕色等词汇。由此,我们可以将气味与造型设计在通感模式下,形成和谐和统一,以达到“嗅觉一视觉”,“视觉一嗅觉”双向循环互动模式,给用户更愉悦的使用体验。
除嗅觉基础外,还有以触觉为基础的多感官互动模式,这多体现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材质、肌理等方面。在造型设计中,粗糙光滑、柔软坚硬等触觉感受引发大脑联想起有此感受的相关材质,连同材质的特色、颜色、气味等特征,附加到有此触感的材质中,进而附加到产品中。
四、感官通感与产品造型设计
感官通感在造型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产品造型借助各感官互动模式结合通感,触发用户想象,在脑海中浮现某种情境,引发某种情感,使用户产生愉悦的使用体验,设计师将这种意境加以提炼,浓缩为特定意象,在特定意象的刺激下,设计师将产生的灵感,结合自己的认知,在设计师情感的加工下设计出成品,在使用者感知中,产品的造型通过视觉等感觉方式,获得关于特定意象的认知,通过联想,在脑海中想象出特定情境,进而联想当时的感觉,这就在使用者与设计师之间,以产品造型为媒介,以通感为交流加工方式,建立起交流沟通的桥梁,形成“设计师一产品一使用者”、“使用者一产品一设计师”、“现在产品一过去情境一现在情境”的循环互动。Goebert和Rosenthal认为“真正的问题与产品的内在价值无关,真正的问题在于联络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产品在这种循环互动方式中,被—次次附加情感价值,回忆不断更新叠加,情感纽带不断加厚缠绕,通感所传达的“交流和沟通”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和浓厚,从而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更多情感使用体验。(如图2)为感官通感与造型设计的简约关系图。
结语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特定的设计产生视觉、嗅觉等感官感受,可借助通感实现—基础层次的“单向交流”;中等层次的多感官互动的“一来一去”简单交流模式;高层次的多感官互动,并触发情感的“常来常往”式复杂交流互动模式,三种交流模式的转化和互动,在使用者和产品之间建立起“交流”的纽带,将过去生活中或者认知中的感官体验凝聚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更加亲切、生动,增加赋予在产品上的情感价值,加深使用者与产品造型的“情感交流”,使设计更怡人。由此,“通感”可以突破限制,对人们的感觉加以辅助、补充和丰富。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借助通感可以给用户更丰富美好的使用体验,也给设计师更多的灵感和更广阔的领域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