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1-27罗小娇谢小林张彦艳
罗小娇 谢小林 张彦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纷纷上马,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憾。本文以促进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的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当前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与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课程开发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当前实际教学中显现出一些不足,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高,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等。
一、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现状
1. 课程内容。当前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不完善,部分需要讲解的知识与内容欠缺或不完整,导致教材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二是教材内容深度没有把握好,教学中经常出现重点内容教材上涉及过浅,无关紧要的内容反而占用大量篇幅。三是教材落后于时代发展,内容不能满足现阶段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要求,在教材中理论过多,实践性知识过少,教师只能空泛地讲述理论,但对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经验与过程涉及较少。
2. 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景观规划设计没能摆脱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通过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程实训中,基本上采用与课堂教学一样的模式,教师通过讲解,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绘图,由于项目也是虚拟性的,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不强。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简单,形式单一,既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式,也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 教学评价。当前景观规划设计教学评价主要问题是形式单一、反馈指导意义不强。教学评价普遍采取终结性考核,在课程结束后,以学生按照要求做出的景觀设计方案,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这样的方式容易出现题目侧重一类景观的考查,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以设计图或效果图为考核形式,形式较为单一,与实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脱节,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死板、僵化,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开发的对策
1. 完善创新教学内容。教材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教材的编制,应根据课程的广泛要求,结合社会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最新要求与动向,增加具有实践性、现实操作性的内容,精简理论性知识,建立清晰合理的内容框架,更好地向社会实际靠拢,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不断地根据实践反馈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获得应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2. 更新丰富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程,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发展创新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开展形式,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来丰富学生景观设计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景观中发现问题、分析缘由与自主设计的能力,等到实地调研结束后,应让学生及时总结,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最后形成图纸,完成调研报告。
3. 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因终结性评价存在固有缺陷,在课程评价中,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应着重考虑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专项设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得失,以此作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保证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精品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学习的同步发展,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的良好表现奠定基础。精品课程的开发不是一夕之功,相关教师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并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金云峰,陈蓓.风景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179-190.
[2]张艳明,马永俊,章明卓.城市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