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光速连通世界

2018-11-27朱文超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光纤传输

朱文超

编者按:

2018年9月23日,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在香港离世,享年84岁。《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非常关注高锟先生在通信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曾多次刊登高锟先生的事迹并引用他提出的理论,今天就让我们踏上这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回顾高锟闪亮的一生。

光纤通信的问题

说起“光纤通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对于活跃在互联網时代的我们来说,“光纤入户”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真正的一部分。如今,全世界都在享受着光纤通信的高速度带来的便利。

但在20世纪50年代,却很少有人认为光纤通信是可行的,原因在于制作光纤的玻璃材料损耗很大,约为1000分贝/千米,传输不了多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高锟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奉献了无数的汗水与智慧,最终让光纤通信风靡世界。

投身通信革命浪潮

1953年,20岁的高锟进入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在他大学毕业的前一年,1956年9月25日,从英国铺设到北美的第一条跨大西洋电话电缆(TAT-1)开通。第二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为卫星通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1962年7月,美国第一个有源通信卫星Telstar发射成功,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和电话传输。这个时候,社会上对传送包括活动影像在内的大量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公众对改善通信设施也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计划中的陆基通信仍然建立在铜材料的基础上。

高锟注意到了有可能推动他的事业向前发展的浪潮。1960年,他加入英国标准电话和电缆公司,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致力于提高现有通信设备的功能,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信系统,目标是将通信设备的信息传送能力提高50%。而此前一年激光的发明和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一种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方式—光通信,被提上了研究日程。这种频带无限的通信网络可望为世界带来通信的革命。

“光纤之父”声名鹊起

1966年7月,33岁的高锟在《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他首先指出了石英光纤中的损耗来源,预期其中必有低损耗的“谷”,通过提高石英纯度、降低杂质的吸收,可以将石英光纤的损耗降低到20分贝/千米以下;其次是设计出中间为纤芯、外面是包层的单模圆光纤结构,这种结构非常完美,容易实现,适于长距离传输。这篇文章不仅开创性地提出了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还描述了远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

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类同痴人说梦。但在质疑声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成功问世,高锟这位“光纤之父”也声名鹊起。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而与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的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一起分享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高锟的研究成果:“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向每一个方向,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

“光纤之父”高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它在彻底改变人类通信模式的同时,也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光纤传输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全自动运行车-地传输承载方案讨论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全国产1550nm 窄脉宽光纤放大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