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瑰丽珍宝在身边

2018-11-27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金镶玉苏绣一针

受访者 / 姚惠芬(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杨根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在每年家鄉的春节庙会、元宵庙会、二月二庙会等节日中,人们会看到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舞龙舞狮、皮影、泥人等,殊不知,这些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原来,“非遗”并未脱离人们的生活而独立存在,它已经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从家具摆件到饮食起居,样样离不开,而这恰恰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

丝线做笔 画中乾坤

中国有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它们不论是题材还是针法,都各有特色,相得益彰,是中华传统工艺的瑰宝。

题材上,湘绣多绣老虎、狮子,苏绣绣小猫跟金鱼,蜀绣绣芙蓉、熊猫,粤绣多绣孔雀、鸟,色彩较为鲜艳。针法上也是各有各的特色,比如湘绣绣老虎、狮子有特有的“鬅(péng)毛针”,苏绣则有缠针、盘针等。在这四大名绣中,苏绣可谓是最为精细雅致的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大名绣同质化比较严重,从题材上已经很难分辨,因为针法越来越相似了。

刺绣之法中,经常用到的有平针绣、仿真绣、乱针绣等。平针绣,是刺绣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绣法,绣娘一层一层地绣上去即可;仿真绣,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作品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但与传统的平针绣和仿真绣所不同的是,乱针绣比较灵活,可以绣人物肖像、摄影作品、国外的油画、水墨画、抽象画等,因此它是近十几年来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绣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乱针绣—这是一个不断堆积的过程,绣线可以一层一层反复叠加,四五层、五六层都可以实现叠加。

熟练掌握了这些刺绣之法后,姚惠芬老师首创了简针绣这样的刺绣之法。简针绣其实是用传统的线描融入西方的素描,尽管用的还是传统的一些针法,如把滚针、接针、套针等结合在一起,但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减法。简针绣作品,一针就是一针,一根线条就是一个面,在绣制过程中,每一针、每一根线条都有其独特的用处,所以,下针之前都要考虑好,务必精确到“多一针嫌多,少一针嫌少”的地步,因为每一针都有它的一个用处。因此,简针绣对绣娘的要求很高。我们都知道做加法比较容易,做得不到位,还可以反复地叠加,反复地堆积,但是简针绣却是比较精炼、精简的线条,看上去非常简单、简洁,但是在绣制过程中却很考验绣娘的审美及绘画基础。

简针绣要求一次成型,尽管题材简洁、线条简练,但是与传统的刺绣之法相比,还是做了一个很大的减法,因此,姚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虽然简针绣看似简单,但是在绣制过程中,其实是简洁不简单。”

今天的苏绣,不仅在原有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还登上了当代艺术的国际舞台。2017年,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和妹妹姚惠琴作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让古老技艺焕发出当代光彩,续写着苏绣与时代同行的精神与传奇。

金玉同辉 痴人说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高贵与纯洁,好比诗仙李白所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故此金镶玉寄意“金玉良缘”,堪称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综合。

9月21日,我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老师的“相伯居”,一走进雅斋“相伯居”,就进了一个玉文化世界。落座后,一套“金镶玉”茶具映入眼帘,这是杨根连大师待客的独特方式:来了朋友,他就泡一壶好茶,然后倒在玉杯里一起品尝。如果你品了一口,就感觉到直入心脾的温润柔滑、茗醇清香,他会笑得很开心;如果你喝了第一口没喝出什么味道,他会鼓励你,慢慢喝,直到你喝出与众不同的滋味。这套“金镶玉”茶具,用手一摸,个个光滑平整,自然流畅。杨根连老师说,“金镶玉”是玉中极品,是玉的极高境界。

由杨根连老师恢复并创新的金镶玉工艺,以玉为载体,在玉上拉出沟,将金丝嵌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工艺特征是玉面平整温润,金丝与玉完全结合,没有凹凸感,形成金玉交辉的工艺佳品。

杨根连老师对玉的痴迷,是很少见的,三句话离不开玉。在“相伯居”的雅室里,我静静地聆听了杨根连老师的“痴人说玉”。

玉,温润、细腻,其质地让人感觉到温和,体现的是一种含蓄之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玉始终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主张的“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和谐,而玉传承了这种思想。在收藏间,我有幸看到了“和合环”,打开的时候是相扣的两个环,但合起来时就是一个完整的手镯。玉不事张扬,主张含蓄。杨根连老师说,现代社会强调和谐,而要做到和谐需要从个人做起,如果一个人能更加重视精神财富的创造,那社会就能成为和谐的家园。

交谈中,杨根连老师说:“玉代表中国。”中国的“国”字中间就有一个“玉”,玉是赋予人类的瑰宝,支持着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君子佩玉,玉不离身”,讲的是一种“约束”的意味,是“德”与“人”的合二为一。杨根连老师还说,“西方宝石看亮丽,中国玉石有含蓄”,玉石代表着的是一种内涵,更适合中国人。

在收藏间中,众多玉雕精品如玉如意、小摆件、“金镶玉”首饰……件件“玉气”萦绕,玲珑婉约。这些作品都是杨根连老师的孩子。“老人们常言,不养儿不知养儿难,不琢玉不知琢玉难啊!”他感慨道,每一件作品都是“用心”雕出来的,琢玉是在“雕心”。杨根连老师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如此深刻,其作品也特点鲜明,融文化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千锤百炼、金玉良缘”,杨根连老师这样概括了制作金镶玉的过程。最后,杨根连老师这样说:“玉可安国,玉可安邦,玉可安家,我希望借用自己的作品把玉的文化、玉的精神、玉的高尚、玉的美好、玉的真谛传达给世界。”

猜你喜欢

金镶玉苏绣一针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 一针奇效,治疗儿童早期麦粒肿
吴一针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医心
这些,都不应该出现在《芈月传》中
古玉品鉴:明代金镶玉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