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绿道配套停车场建设方案
2018-11-27崔赛
崔 赛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0 引言
现有的城市绿地体系联通性不足、休闲服务功能单一、综合特色不够突出,通过城市绿道体系的建设,将独立的绿地、景点串联围合成系统,通过整合并开放绿色空间资源、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引入运动休闲和绿色出行活动,以满足民众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然而,由于绿道串联的各景区之间距离较远,相对分散,导致民众游赏空间尺度过大、相对涣散,精致性与紧凑性下降。旅游交通主通道上充斥着大量过境车流,缺少安全通达的慢行游览通道,没有明确的路权及线路,相互影响极大,特别是慢行交通受小汽车影响尤为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本应宁静的绿道变得喧闹,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绿道的优美度与游客的舒适度。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绿道配套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为城市绿道配套交通设施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1 项目背景
绿道建设是“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行动。2014年,武汉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建成百里东湖绿道,努力构建串联主城和新城的绿道网络,区域绿道网络规划图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绿道网络规划图
东湖山水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无限美好,一直被广大市民青睐。秉承“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建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激活东湖活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主线,依托东湖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本底,契合东湖“城湖共生、水绿交融”的整体空间格局,通过高标准规划、高效联动,构建区域联动、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特色多样、设施完备、环保智能、衔接方便的绿道网络系统。实现“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规划目标,将东湖绿道打造成为武汉市的标杆工程。东湖绿道体系规划图如图2所示。
2 交通体系分析
2.1 交通总量预测
预测前提:区域路网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游客在各大景区和时间上分布更为均衡;东湖景区知名度提升;预测2025年游客量达1 300万人/年,高峰日游客6.2万,大型节庆日游客量为15万。
配置要求:按“高峰日满足、大型节日基本适应”的标准配置交通设施,其中,至2025年,高峰日小汽车泊位需求为4 670个、大巴泊位需求为148个、始发公交18条,大型节庆日小汽车停车需求不少于10 000个、大巴泊位需求为350个、公交线路22条。
图2 东湖绿道体系规划图
2.2 停车交通流方向预测
根据就近接驳停车的原则,对各个方向的车流及交通占比进行预测,如图3机动车交通接驳组织图所示,预测结果为:西入口——汉口方向为33.2%;南入口——汉阳、江夏、光谷等方向为50.6%;东入口——三环线方向为16.2%。
图3 机动车交通接驳组织图
3 交通组织方案
3.1 整体交通组织
东湖绿道规划将形成“内慢行、外车行”分区分级的交通组织体系。充分利用景区周边的欢乐大道、青王路、珞喻东路、喻家湖北路、八一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作为绿道外部直接疏解道路;景区边缘的东湖南路、老东湖路、落雁路等作为单位车辆进出通道;景区内部的道路,在不影响居民和周边单位出行的条件下,作为绿道使用。实现内外、快慢交通互不干扰,各行其道。通过有效分流过境性交通,高效疏导到达性交通,制定交通管制方案,支撑安全绿道出行。
为适应远景年游客量的发展目标,按照“适度分散、功能集约”原则,到达景区的游客主要可通过徐东大街、八一路、青王公路、喻家湖路、鲁磨路、黄鹂路、仁和路、杨春湖路等8条道路快速进入景区,在景区停车换乘进入景点。同时通过包括黄鹂路建设直行高架、八一路双向拓宽、八一路与珞狮北路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鲁磨路双向拓宽及交通管制措施优化到达性交通。
3.2 停车场布局规划
通过对停车总量和停车交通流方向预测的分析,结合客流的主要来源方向和方便游客游览的原则,规划共布置27处停车场。其中,10处相对集中的P+R停车场、5处大型临时停车场、12处现状保留(新增)的零散停车场,共计提供10 630停车泊位,可满足高峰日和节庆日的停车需求,东湖绿道整体停车场布局图如图4所示。
图4 东湖绿道整体停车场布局图
4 森林公园南门停车场方案
4.1 方案总体设计
森林公园南门作为东湖绿道的南大门,规划此处建设森林公园一级驿站。并结合驿站配建东湖绿道规模最大的地下停车场。规划在驿站广场下复合建设一处地下两层停车库,可提供社会停车位1 000辆;建设一处地面公交停车场,停车位25辆;建设一处旅游大巴停车场,停车位15辆;建设一处300辆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森林公园南门停车场鸟瞰图如图5所示。
图5 森林公园南门停车场鸟瞰图
4.2 交通组织方案
区域内交通流线复杂,作为东湖绿道的南大门,游客较为密集;区域内各种车型多样化,包括公交车、旅游大巴车、社会机动车、绿道电瓶车、非机动车、共享单车以及驿站商店货运车及消防车等。因此如何通过交通组织优化,实现内外、快慢交通快速换乘,是该工程的重点。
停车库根据规范共设置3个出入口,其中两处连接珞瑜东路主干道的辅路,为减少对主干道交通的影响,停车库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模式,并在地下一层设置地下环路,将进车等待区延长200 m。第三出口作为绿道电瓶车专用出入口并兼做紧急疏散口。地下一层设置210个充电桩停车位,白天作为社会节能车停放区,晚上作为绿道电瓶车停车场使用。大巴、绿道自行车和步行流线图如图6、图7所示。
图6 社会机动车、绿道电瓶车、公交车流线
图7 大巴、绿道自行车和步行流线
作为景区的配建停车场,其停车使用率存在潮汐现象,即节假日集中了大量车流,而工作日内停车库使用率不高。针对此现象,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通过交通流线设计及设备整合,可以分别独立运营。
利用广场游步道系统,实现各种交通工具间的快速换乘。
5 结语
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展现武汉市城市面貌与精神最重要的标志与窗口,东湖绿道建设将拉开东湖风景名胜区全面科学发展的序幕。绿道能够有效改善景区环境、景观、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对加强东湖景区保护,促进景区利用与开发,集中展现景区文化与彰显城市魅力,完善景区内外交通系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配套停车场的建设是打造东湖绿道慢行交通系统的关键保障。通过对武汉东湖绿道项目背景、交通体系分析、停车场布局规划及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南门停车场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为城市绿道配套交通设施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