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弦作品《十八板》的几点思考

2018-11-27赵仁鹏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三弦小节乐曲

赵仁鹏

(安徽乐团民族乐团,安徽 合肥 230001)

关于三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的始于秦代的“弦鼗”说(见《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如此算来,三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遗憾的是,作为三弦的独立演奏乐器历史却很晚。一般认为,李乙是把三弦变成独奏乐器的第一人[1],其代表性作品是《十八板》,尽管传统的说书人在停顿处会来一段三弦以吸引观众,也尽管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开始有以三弦独奏来表达,但从头至尾以独立演奏姿态呈现在舞台上的历史,确实始自《十八板》。本文就此作品谈几点看法。

一、三弦作品《十八板》的历史解读

《十八板》初演于1953年,1956年改编成独奏曲并被录制成唱片。自此,三弦乐器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此前一直是作为戏曲、曲艺的伴奏乐器,甚至是蒙古族乐器中的四大件之一,尽管很多时候担任主奏,但确实没有独立的登上过舞台。这固然有对该乐器的偏见原因,但与该乐器本身缺乏独立演奏的器乐曲也有关。因此,《十八板》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为什么该曲会在1953年那时诞生呢?我们知道,1953年,全国戏曲改革展开,这不仅是在改戏,作为戏曲伴奏乐器的三弦也引起长期以此为业的从业人员的改革兴趣。除了形制方面的乐器本身改革外,有关三弦的演奏技法的改革更是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三弦作品《十八板》的艺术特征

一般而言,一件乐器以独立的面貌初登舞台时都是移植其他音乐进行的。也就是都是改编自其他既有音乐而成的乐曲。如二胡当初就是通过刘天华改编中外乐曲后逐渐登上艺术舞台的。《十八板》这首作品改编自“河南商丘、淮阳一带讨饭的人吹奏的双簧扪子音乐”。其实许多戏曲中都有《十八板》的内容,如浙江婺剧徽戏、二都戏传统的板式中就有《十八板》。所谓“十八板”就是由十八小节的旋律作为板式的乐曲。这正如“六十八板”就是以六十八个小节组成乐曲。但也有人做过考证,一些戏曲中的《十八板》并非只有十八小节[2],有的是十九小节或二十小节。出现这样的原因或许是传承人的口误或为了使乐曲能“入乡随俗”而做出的变更。有文献说李乙创作的《十八板》是因为在河南坠子演唱前要敲十八下响板而得名,这是不是仅这一个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李乙本人对其改编的《十八板》是这样说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订自己的演奏谱。”[3]可见,这说法显然有传统口传心授的特征,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该曲已呈现出非常器乐化的特征。

左手那流畅的滑音,右手那刚劲跳跃的垛指[1],不仅使得乐曲风格鲜明,纯器乐化的改编手法尽管在今天看来也并非高深,但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前卫了。

三、三弦作品《十八板》的现状解读

自1953年李乙改编的《十八板》出炉后便带着它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及欧洲各国演出并受到赞誉。三弦独特的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除了走向专业音乐学院外,就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邓丽君的流行音乐中都有三弦的身影[4]。三弦在旧社会一直是被人歧视的,现在三弦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常言道:“二胡两根弦,摸摸就得二三年”,何况有三根弦的三弦呢?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胡力亚齐说:“学三弦很难”,主要难在“把位大和音准”。其实,除了技术上的难度外,还有文化上的“难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使用的三弦品种不同,演奏各异,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不是一般人能把握的。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王耀华说三弦之所以用“三”根弦是因为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经的一分为三思想的影响。可见,当三弦摆脱旧社会被鄙视的角色后,正逐渐成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遗憾的是,三弦这种乐器的发展不容乐观,回顾历史,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做出的成就,今天,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中,却日渐式微从业者更应该抓住时机而奋发努力,使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三弦小节乐曲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快把我哥带走
品味三弦渡乡音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父与子
左手握右手
悲伤的乐曲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