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维修专业“校中企”模式建设的探索
2018-11-27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陈永旺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陈永旺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单艳芬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2018年2月5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联合制定并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主要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合作、学校引进企业入驻等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引进企业入驻模式,即“校中企”模式进行分析。
1 “校中企”的基本内涵
“校中企”是职业教育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基础上创建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它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补充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将企业或企业车间引进学校,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双方资源,重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实施教学、实训、生产、科研等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一般由学校提供场地(教室或车间),企业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资料等资源引入学校,校企双方整合师资、设备等资源,组织教学、生产和科研。“校中企”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将学校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习各种必需的专业技能。这种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能使企业得到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设备、师资等相关资源不足。
2 汽车维修专业“校中企”的创新点
(1)对企业而言,可以获得人才、经济、技术创新等效益。汽车维修企业通过“校中企”的运行,能够直接培训出该汽车维修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发现具有准管理素养的管理人才,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汽车维修企业通过“校中企”,运用学校场地、设备、工学交替的学生,使得汽车维修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
(2)对学校而言,可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锻炼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将汽车维修企业的车间引入校园,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将汽车维修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进来。为增强学校教师的实践、科研与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中企”,委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汽车维修企业车间,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锻炼教师的实践、科研与创新能力。
(3)对学生而言,可以获得“双重身份”,增强实践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校中企”的学生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除了参加学校正常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还可以以员工的身份参与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工作,具备准员工的属性。这种属性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熟知企业维修等实践过程,使得学生成为最大收益者。
3 汽车维修专业“校中企”模式建设的关键因素
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校中企”模式的建设快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种合作模式的运作的好坏,需要重视下面几个问题,即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课程建设、工学交替实施等。
3.1 校企双方的职责
汽车维修专业“校中企”中,一般由学校提供校企合作的汽车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车辆维修设备设施、维修材料、技术人员等。但是合作时双方的分工、协作存在着不一致问题,影响着校企合作成效,因而需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在“校中企”中,学校可以作为汽车维修企业的分公司,基地的建设要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要求。汽车维修企业负责具体经营、获取订单、设备维护等。在规划期间,校企双方应当制定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校中企”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需要规范企业对“双重身份”的学生属性认可,不能安排过长时间、过晚时间、过危险工作,合理保障学生权益。学校、企业、学生应当签订三方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学生实习学分换算等。同时为了加快双师型培养,开展师资交流互动,让企业师傅入课堂兼职、学校教师入车间实践。这样校企双方可以制定一系列制度,如《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校中企”实习实训基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3.2 “校中企”对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具体落实在课程建设上。“校中企”建设过程中,应当把课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优化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与车间一致的校本教材,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校企共同修订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校企双方依据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底盘构造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汽车空调构造与检修》《汽车二级维护》等一体化课程修订一体化教学大纲,尤其要对实训部分内容的技术参数、维修工艺等知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各知识点应符合当前主要车型的技术标准。
(2)共同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当依据学校的维修车间、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校中企”的汽车维修企业的主修车型、主要修理设备、技师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和情感特点。校本教材应按照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应对教学目标、理论内容、实训任务(所需设备、材料、场地)等进行科学安排。教材内容除了围绕当前主流车型、主流设备,同时要注意汽车维修技术前沿知识的拓展。这样的教材不仅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还能促进学生后续发展。
(3)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校中企”模式使企业参与了学生的培养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不再是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需要将汽车维修企业评价纳入到课程考核中,建立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三者评价各有特点,学校教师只要评价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性,企业师傅主要评价实训过程规范性和完成质量,学生自评主要是小组自评和互评。
3.3 开展工学交替式的教学
由于受“校中企”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设备维修等限制,往往无法进行多个班级容量的现场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分班、错时等手段,在汽车维修车间进行现场教学。这些安排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时,需要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
为了满足企业阶段性急需用人需求,可以轮流安排学生赴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纳入到学生学分计算中)。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