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耗散结构理论看太极拳健身技击原理

2018-11-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技击太极拳状态

徐 萌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长春 吉林 13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养生的追求不断地增加。习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并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一系列关键词的呈现,太极拳在健身中的热潮随之展开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看太极拳的健身技击原理,必将迎来太极拳在社会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1 太极拳健身技击原理

1.1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既是一项武术项目,也是运动健身方式的一种 ,它是集健身、娱乐、竞技、技击于一体的综合体现,已成为健身符号的象征。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通过外在的技术动作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按摩内脏、扩大肺活量,从而使体内各经络、系统及四肢老化的程度减慢。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通过练习太极拳可达到由表及内的效果,保证肌肤汗腺疏通,将体内病菌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效果。

1.2 太极拳的技击功能

技击性是太极拳的原始属性,以静制动,先发制人是太极拳的战术原则,而借力打力,以巧取胜则是太极拳的技击原则。太极拳是由防身自卫演化而来的攻防技击术,在实战过程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击方法,以松、柔、静为技术特点,借力打力为取胜之道形成太极拳所特有的技击风格。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是太极拳的核心灵魂,是太极拳传承发展的主旋律所在。任何拳术都不能脱离技击属性,太极拳亦是如此,因此,在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健身理念的同时要从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出发。

2 以耗散结构看太极拳健身技击原理的体现

2.1 太极拳——人体是复杂的开放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是普里高津在《结构、耗散和生命》中提出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涨落机制、非线性作用机制是耗散结构形成与维持的基本条件。在当前社会文化建设中耗散结构的开放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太极拳健身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质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是开放的,与外在环境不间断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基于此,开放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前提条件,它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进行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热力学第二定律已经证明,封闭与孤立的系统只会走向均匀无序的热混沌状态。这也说明太极拳对人体来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要坚持开放,才能发挥太极拳在机体中发展的内在潜力。太极拳是极具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不仅受到国内爱好者的重视,在国外也受到了相当大的追捧,其健身、技击性不言而喻。太极拳运动受年龄、性别、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极微。太极拳健身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练习时身体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及物质交换,吐故纳新,将其转换为高熵状态的废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自身与外界环境形成良好的协作。人体作为开放系统,通过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够促使习练者的身体经络运行,对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实现皆有促进作用。基于此,唯有在保持系统开放的前提下,这个复杂的系统才能不断地朝有序化变化发展,从而在形成自组织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2.2 健身——运动系统需远离平衡态

普里高津认为“远离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在保持开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内与外的交换,远离平衡态保持提高自身的序度。显然,在获取更多新序度的基础上,要使系统远离平衡态才能使太极拳健身、技击性达到新的有序结构,并使人体保持活力。运动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部分控制,维持着人体的熵状态,可将其称之为人体生命系统。若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心跳会呈现出停滞的状态,人体与外界将停止交换,人生命系统也将终止。而太极拳作为一项缓慢柔和的健身项目,其健身、养生功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太极拳运动能够使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 CO2)、氢离子(H+)维持在相对恒定状态,利于物质交换,可使身体中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代谢更加均匀,血液通过不断的循环流动,使细胞内液和外液中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处于非平衡状态,使机体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不是使人体离开平衡状态,而是需要远离平衡状态,保证自身在运动健身下身体的健康。基于此,如果人只是离开平衡状态但不够远,是不能形成耗散结构的,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经过一定的时间,系统又会重新回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要保证机体通过太极拳健身使人体生命系统远离平衡态。

2.3 技击——正反馈机制和非线性作用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独特的健身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世人的青睐。从较浅层面来讲,太极拳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一项运动项目;从深层面讲,它是一项由防身自卫攻、防技击演变而来的一项竞技项目,太极拳所具有的技击性是其走向国际的主要原因。因此,唯有坚持思考与不断尝试,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才会发挥作用,新、旧体系之间才能进行不断地重新选择和优化组合,从而完成质的变化。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正反馈机制是“序”的重要因素,可视为是自我复制、自我放大的机制。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引起人体与内环境之间的变化,使NK细胞活性增强,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从而使机体内环境获取新的稳定性。从力学角度来讲,太极拳与力学相关的解释比较多,比如太极拳处处要走“螺旋”。“非圆即弧”“非顺即逆”“非自转即公转”,虚实、快慢,都是在螺旋中运动、变化。太极拳是讲究松、静、柔相结合的一项内劲运转的健身项目,它不单是表面动作的套路,而且是在身体内部各经络系统、脏器都得到一定的运动。它是通过意念的强化使之在意念上通过实战使技击性不断加强,即产生“蝴蝶效应”,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太极拳技击可通过正反馈机制和非线性作用对其进行表达。

2.4 涨落——影响太极拳健身技击的效果

涨落对太极拳健身技击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它强调意念引导动作,强调“ 以柔为形”的圆弧运动,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涨落——意念上的技击与实战中的技击不断得到强化。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使习练者身体产生变化,能够促进人体中的负熵引进增多,产生新的高层次的有序状态,随着练习太极拳程度的不断加深,正熵的产生速度会被负熵的引进速度不断压迫,使涨落更加有致,也就是人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比如太极拳的桩功,在站桩过程中,身体会不断地加速血液的流通,使身体产生热感、呼吸流畅。在站桩时身体肌肉通过动与静的结合而产生酸、麻、痛、等节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涨落的体现。太极拳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其演化的外部动因。因此,通过将太极拳这个开放系统发展的内在机制赋予了系统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相互关系,使身体能够不断远离平衡状态,向临界点逼近利用涨落达到太极拳健身技击的效果,深入对太极拳健身及技击原理的了解,积极汲取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益处的引导,推动太极拳运动内身运动与外部环境达成新的适应。

3 结 语

太极拳所具有的健身、养生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健身爱好者的普遍的认可。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引入太极拳健身技击科学原理进行阐述,可看出太极拳健身、技击发展的实质就是其内部发生涨落并不断放大的过程。从太极拳健身需求的本质出发,认真研究涨落特别是“临界点”的涨落,为其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技击太极拳状态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智珠二则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42式太极拳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