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挑了个好瓜
2018-11-26蒋子龙
蒋子龙
30多年前,因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结识了张慧萍。人很安静,需要开口时却才智逼人。遂习惯性地以为文坛又出了一位才女。后来知道,她虽年纪轻轻却已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以我的经验,公开暴露了文学才华,对走仕途未必是好事。不知该为她高兴,还是发杞人之忧?
孰料,两年后她创办《东方讯报》。正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杂志停刊,报纸处于低谷,她却逆风而上,小女子成大妖。读《贡院墙根街二号》才知道,当时她的家庭生活也处于苦撑苦熬之中,她以切身之痛说婚姻如同隔皮挑瓜,“咔嚓一刀切开,是个生瓜。”
婚姻没选好,工作一定要遵从心曲选自己之所爱。哪怕放弃大机关公务员的阳关大道,去走一座独木桥。这本书,实际是一个并不多见的独立媒体人的自传。如库切所言,“所有的自传都在讲故事,所有的创作都是自传。”慧萍胸次包罗,逸气横生,以坦直通脱、清丽刚劲的笔触讲了三类故事:“周刊传奇”,自己的人生际遇以及别人的故事。
其中,最是意气自豪、文词峭拔的,属创办《齐鲁周刊》的故事。
她本可以成为一个能干的官员或出色的作家,却始终以媒体人自持,这其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当然也是自励。当社会进入传媒时代,无论文坛或媒介,无不是才子才女当道。她办《东方讯报》不过是自我测试,是即将投身“媒体大潮”前的一场实战演练,亮明旗帜,吸引同道,培训队伍。其识见的刚断英特就在于,她设定的“讯报”宗旨并未脱离其职能部门的本业,关注社会经济的现实与大势。然后文以化之,注入很强的文学性,版式疏朗,文章简洁明快,并常有刁钻不俗的议论令人耳目一新。有才气必多锋芒,其办报风格相当犀利,
五年后,水到渠成,她移步换形,横空出世般将“讯报”升级为《齐鲁周刊》。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沉郁顿挫、被传诵一时的创刊词一挥而就。同事赞她:你是在写诗吗?她说,“不,是诗在写我们。”果然,创刊号竟一再加印,当即发行30万份。改变了齐鲁大地的媒体格局,创造了传媒界的一个盛景。
正当社会上“段子满天飞”,各类文化期刊的读者急剧下降的大情势下,为什么会发生《齐鲁周刊》这样的奇迹?
说来还是通透平实的智慧和文学才华,帮助了张慧萍,方能将“政经文化周刊”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转型社会剧烈变化的现实生活,比任何单纯的文学作品更令人不可思议,更使人感到惊奇和无所适从;再加上信息爆炸,大道小道,烟尘滚滚,令人莫衷一是。办周刊是个冒险的活儿,须勇毅过人,还要智虑绝人,稍一不慎就会惹麻烦、捅娄子。过于谨小慎微,办得平庸无奇,是自找的失败,羞辱自己。而《齐鲁周刊》,严格囿于特定的政经事件和特定的历史及现实的环境之内,忠于事实,以昭大信。再赋予相应的文化品位,表达的强烈,直接的揭示,透彻的思想,无畏的论析,知时论世,纸上烟云,既满足了读者对事实的渴求,又能获得阅读的享受。洛阳纸贵,何足为奇。
“貢院墙根街二号”是《齐鲁周刊》的发祥地。
《齐鲁周刊》是张慧萍自己选择的一个“好瓜”。
但,她人生中最丰硕的收获,是功利社会极少见的一种“真性情”。有位朋友形容她的家里经常摆着“流水席”,少则三五人,多了十几位,太讲究谈不上,干的稀的热的凉的,管保让人吃舒服。七姑八姨、三婶子六舅母、她家的亲戚以及亲戚的亲戚,更是家里的常客,这些亲情乡情滋养了她的文化之根。
书中最能体现她叙述才华、文字最精妙传神的,就是她写的这些自己的故事。
台湾才女陈文茜,在陈水扁当政时期曾发名言:“女人要离开不适合的男人,对我来说台湾的政治就是一个酗酒的男人”。看来酗酒为天下女人所不能容忍。慧萍离婚后,其前夫又结过两次婚,待他病重时慧萍闻讯立即赶到医院找最好的大夫抢救,劳神费力不说,还要往里搭钱。她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用调侃、自嘲说服自己,以一个“前”字,将已经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联系起来。
她写道:“前妻是什么?就是你上辈子欠的账和你后会有期”,“前妻是曾经的口水战拉开的序幕下锅碗瓢盆齐飞、电视机遥控器水瓶杯子遍地乱滚的不堪回首,前妻是家庭伦理下的孩子老人七大姑八大姨纠缠在一起的斩不断理还乱,前妻是一纸婚书撕成两半时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奈,前妻是因孩子的存在生发出的现实和关乎活着的有理无理有过无过,前妻是当岁月猛然回首时上天安排的再次相遇……”
其实,她可以不“相遇”,完全有理由拒绝或回避。还是天性使然,她存心仁恕,气度豁如。难得女子有丈夫气,真率而疏放,复杂又纯厚。
且看她如何为“前婆婆”定义:“她是你生命中的一棵大树,即使砍去枝杈也是你的年轮,她是一片衰叶,落在地上是你的营养,飘在空中是你的苍凉”。难怪她的“前婆婆”,在读到这篇《所谓前婆婆》的散文后大哭一场。
慧萍的亲戚多,朋友更多。西方人类学家做过统计,一个称得上是社会精英的人,一生能结识4000个人,其中有40人经常保持联系。慧萍或许能达到这个标准。有真性情,方能交下真朋友,灵气磁场强大,朋友间也可展切偲之诚。此书中有相当的分量,是她的批评文章,慧目灼灼,或含冷锋,或露笑意,议论风生,明晓透辟。
她的评论常常在一个宏阔的规模下展开,直言其事,用词准确简质,读之提神、得气,令人悦服。
包括她的一些关于媒体与艺术的对话,清言妙语,一心独运,闪烁诗性智慧。唯独她笔下的人物画廊,是另一幅笔墨,朗润清华,多姿多彩。加上她感情浓郁,娓娓道来,风致迷人。
世上有才华的人很多,有才华又有好性情,便将她带入一个人生的高境界。于是在生命途中收获一个个“好瓜”,就成了一种必然。
贡院墙根,文脉浑融,爰作此文,聊表贺忱。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