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2018-11-26李北山
李北山
每个人的内心都埋伏着一种我们不自知的冲动,那就是看到这世界更多。看到,达成了人的延伸。这种延伸试图突破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局限。尽管我们终将一败涂地,却总是乐于一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类的艺术,包括摄影。图片既是人的存在的证据,也是关于时间的证据。日越通过“照相”和一些“庸常的图片”,赋予“看到”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他谓之“遇见”,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艺术命题。
关于“遇见”,与其说展示的是日越的摄影作品,不如说是在展示他对摄影的思考,以及他对世界的认识,但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自我的困惑。
我见证了日越二十年的摄影,并通过那些更早的影像认识更早之前的他。摄影曾经是他的工作、事业,甚至生命,但最终,他发现摄影只是他掌握的一种方法而已,他通过这种方法去认识世界、寻找自我。日越开始跳脱诸如纪实、主题、观念、技巧等摄影概念,而转向一种冷静的审视,这是一种从世界向自我的回归。
所有的遇见都是在寻找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终极问题盘桓于人心。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遇见自己,这种与自我擦肩而过的人生是一种可悲的常态,只是我们对此茫然无知而已。
我们行走于大地,穿梭于城市和乡野,我们在陌生的世界上遇到陌生的人,遇到各种变幻的事物。我们亦行走在时间的疆域,用我们生命的历程去与世界相遇。我们在寻找的途中,会向往回到原乡,当我们触碰童年,仿佛能够减轻我们对时间的无力感。在日越所有的作品中,最打动我的,是来自屋顶的烟火。除夕的夜色,隐去这世界的一切细节,人的模糊身影被赋予了一种普世的含义,他手中的烟花蹿向天空,只这烟火灿烂,如撕开一道人世间与未知世界的缝隙。这是中国人内心的狂欢。热闹背后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在无限循环的时间的刀锋上,我们只配在这个夜晚问天。这幅天人交感的景象,超越习俗,它是一种以生命为媒介的艺术,会让我们一窥中国人的精神本原。所有的遇见都是一场奇迹。
摄影本身无法改变任何事物,甚至无从介入,但摄影本身会改变摄影者自己。他每一次按下快门,不仅是他看到,而是他思考,是他对这个世界的遇见,所有的遇见终将归于自我。影像的传播也会为他者带来改变。传播会让人知道,会产生诠释,会激发思考。传播提供了理论上无休止的另一场遇见。
所有的遇见都是对自我的构建。这是一个心理學的过程,它同时又是艺术学和历史学的。日越将镜头对准自己时,是在审视自我,他将镜头对准别人时,也是在审视自我。那是自我发问的另一种方式,它呈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姿态。其中既有西方文化中的爱,也有中国文化中的仁,我们既能从中看到上帝和羔羊,也能从中看到天道与人伦。这种方式中满含人的孤独和悲凉。
(本栏目由《齐鲁周刊》与图联社共同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