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
2018-11-26黎正碧
黎正碧
【摘 要】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草莓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存在着差异。本文简单地分析了草莓的栽培模式以及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整地及土壤消毒、定植、田间管理等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莓;种植模式;种植技术
草莓属于蔷薇科,在园艺学上被归为浆果类。草莓在世界小浆果的生产中位居榜首,被誉为“水果皇后”、“果中珍品”。草莓果实具有高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 C和矿物质,其味甘酸、性凉、无毒,不仅具有生津、利痰、健脾、解酒、补血、化脂之功效,而且对肠胃病和心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实践生活中,草莓还被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廉价的保健品”的美称。
1 草莓栽培模式
我国土地广大,复杂的气候和地形使得草莓的栽培模式也多种多样。且不同栽培模式下草莓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存在在差异性。在草莓的栽培模式中根据有无栽培介质可分为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根据有无栽培设施和人为调控因子可分为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其中露地栽培指不采用任何塑料大棚、小拱棚、温室等保护设施,让草莓在自然露地条件下解除休眠并自然生长的一种栽培模式,此种主要盛行于60-80年代期间,以比较落后的低洼栽植为主,这种栽培模式下草莓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廉、果实品质一般。保护地栽培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农业生产措施来满足草莓生长条件,通过人工或者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创造和改变草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因子,通过对温度、光照、水分的调节来控制草莓的上市时间、上市品质和产量。保护地栽培可以分为抑制栽培、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
1.1.1 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具有生产成本低、便于栽培管理、产量较高等优点,但相较于保护地栽培模式,草莓的上市时间不能人工控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市场上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露地栽培受自然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草莓品种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目前露地栽培可以分为传统地毯式栽培和现代高畦定株栽培。
传统地毯式栽培具有投资小、管理简单、受休眠因素影响较小等优点,是通过在初春时期移栽草莓秧苗而形成的条形地毯状的采摘模式。此种栽培模式常使用‘哈尼、‘全明星等易大量生长匍匐茎的品种,果实成熟期晚,单果重小,优质果率低,通常只能依靠总产量来获取市场,所产浆果大多流入生产加工市场做成果酱或者罐头等产品。在我国北方以及其他一些地广人稀的高纬度国家多使用这种栽培方法。
高畦定株栽培模式具有果实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适宜鲜食等特点。我国草莓露地生产中和美国部分地区及墨西哥等广泛采用这种栽培模式。此种栽培一年一栽植,于秋季栽种秧苗,多选用匍匐茎生长量少的品种。
1.1.2 抑制栽培 草莓的抑制栽培是冷藏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我国还处于试验和少量生产阶段。草莓的抑制栽培分为普通大棚抑制栽培和露地抑制栽培。按照草莓的栽培的阶段的不同可分为育苗培育期、冷藏休眠期和生长成熟期。其是把处于休眠期的草莓植株置于 0℃的冷藏库中进行储藏,通过低温来控制延长植株的休眠期,再最终通过市场价格和价值规律来调节定植时期,进而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抑制栽培具有采收期短,效益好,市场适应性强等优点,另一方面,其又具有购买生产设备成本高,适宜品种稀少,冷藏种苗损耗大,育苗定植后的技术管理要求高,产量不稳等缺点。在现代运输工具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抑制栽培逐渐被促成栽培所代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前途还是可观的。
1.1.3 促成栽培 促成栽培分为电照促成栽培和无电照促成栽培,是在草莓植株进入休眠之前通过对草莓植株进行人为增加温度和光照以及喷施赤霉素等特殊处理的方式,人为阻断其休眠,迫使其继续生长发育,进而使得草莓的成熟期提前的一种人为栽培措施,其关键点在于促花育苗和抑制休眠。在草莓市场的淡季通过提高草莓价格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的一种生产销售手段,是促成栽培盈利的关键。在促成栽培下草莓果实的成熟期最早可提前到11月,甚至10月下旬。
1.1.4 半促成栽培 半促成栽培是通过人工调控将种植在设施温室内的已经开始进入休眠觉醒期的草莓的休眠进程阻断,促进其继续生长发育和提前开花结果。这种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是提前结束草莓的休眠期。因此其与不经过休眠使草莓生长发育的促成栽培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生长特性
2.1 花粉早熟
草莓栽培过程中,温湿度控制极为重要,若控制不好容易开花后花粉破裂、无法授粉等现象。一般情况下在开花前其花粉已经开始成熟和具备发芽力。通常草莓开花一般要求温度在10℃以上,发芽温度在5℃左右,临界最高湿度是 94%左右。
2.2 休眠现象
和大多数动植物一样,草莓对不良环境也有一种自我防御的手段,最常见是通过冬季休眠来适应寒冷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草莓品种的差异会导致草莓休眠进入时间和休眠期长短等状态存在差异,如温度大小、日照长度、光照强度、外施激素等环境因子对草莓的休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试验证明日照比温度对其休眠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人工来控制日照长度的极为重要。另外,赤霉素具有调节植株激素水平的重要作用,实验证明,越高浓度的赤霉素越能促进茎秆的伸长和匍匐茎的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抑制与打破草莓休眠的技术措施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常用的抑制或者打破草莓休眠期的措施有:①提早保温,主要适用于浅休眠草莓品种,是通过高温管理来阻断或者抑制草莓休眠,进而提前采收的栽培技术;②控制光照,光照和温度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延长和增加光照也可以抑制或者阻断草莓休眠;③施加赤霉素,是通过赤霉素来调节和控制植株激素水平,进而抑制休眠或打破休眠的作用,注意在施赤霉素的时候要合理配置赤霉素的浓度和选择處理时期;④冷藏植株,与提早保温相反,其是通过冷藏植株等方式来人为给予低温使植株的休眠期延长,进而使得草莓的成熟期推迟的一种技术。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草莓品种的选择是草莓采摘技术成功运用的关键。首先,在选择草莓品种的时候应该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温室保温、采光性能等自然环境因素。其次,应当考虑草莓品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尽量选用适宜当地栽培、抗病性强、产量高以及口味较好的草莓品种;再次,应当根据草莓后期草莓果实的市场走向来选择草莓的品种,并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如重庆大多采用小拱棚和大棚栽培模式,是因气候特点为高温多湿,在选择草莓品种时可以选择红颜、章姬、甜查理、宝交等优良品种。
3.2 整地及土壤消毒
在草莓栽培的过程中,通常在定植前20 天进行整地。在整地的过程之中,可以先根据土壤自身的情况在均匀撒施复合肥,再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需要翻整土地,以便于后期定植、田管工作的开展。在南方降水量多、阴雨天气多、温度和地下水位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根据草莓本性喜欢阳光和水分充足但又怕洪涝的特点,所以尽量选择一些避风口、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地势平坦以及土壤疏松肥沃的土壤来作为栽培用地。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它果蔬相比,在草莓的長期种植过程中,土壤中更容易积累病虫源和有害物质,进而影响植株生长,在翻地的过程中应当对土壤进行消毒,能有效的降低病虫害。
3.3 定植
适宜的栽培定植时间是植株成活的关键。定植密度应当合理,如果密度过大,会影响透光性,若定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土地利用率过低,产量相应也会减少。定植时应选择根茎长度10 mm左右、苗龄 40~60 天、根系完整的壮苗。在定植的时候要保证草莓的根系完全被埋于土中并用细土压实,对于成活的幼苗应该多施一些清淡腐熟的有机肥。
3.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扣棚 、地膜覆盖 、温湿度管理 、肥水管理、光照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应当根据具体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灵活操作,在栽培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死板。例如,草莓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原则上应该适当的多灌水,但是水如果太多又会对草莓的生长不利。
3.5 病虫害的防治
在草莓生产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和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品种,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选种的时候尽量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的清理除去一些带有病虫害和体弱的植株,搞好田园清洁从而减少病原,尽量少用药剂防治手段,来提高产品质量和达到增产增收。
4 结束语
草莓栽培具有结果早、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果树。现如今,设施栽培已成为草莓生产最广泛利用的栽培形式,其标志着现代化的草莓生产。了解不同的设施栽培模式栽培技术,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也是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吕晨晖,黄小云,熊勇斌.大棚草莓管理的几项关键技 术措施[J].现代园艺,2010(4):16-16.
[2]川董清华,朱德兴草毒栽培技术问答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8:48-49.
[3] 王忠和 . 中国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J]. 中国农村小 康科技,2008 , (11):21-22.
[4] 施绍喜 . 草莓促成高产栽培技术 [J]. 农技服务 ,2016(02):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