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概念解读

2018-11-26钟翠玲许家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知识智慧

钟翠玲 许家媚

摘要:教育信息化时代,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智慧教育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智慧教育的概念进行解读,从DIKW模型上分析“智慧”,从“智育”角度探究“智力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并从智慧教育最早的萌芽阶段对如今的信息化教育阶段其内涵的变化来深入理解智慧教育。

关键词:智慧;知识;智慧教育;概念解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1-0090-02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技術不断推动教育发展变革,知识在网络世界的繁衍普及,人们加强了对“智慧”的需求,“智慧教育”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关注。现如今,智慧教育体系、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等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有许多,如何从众多的信息当中深入理解智慧教育,首先要清楚了解智慧教育是什么。

1 从DIKW模型分析“智慧”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教育,可以通过拆词来理解,这里重点放在“智慧”方面,因此要先了解什么是智慧。谈到智慧一词,通常与“智力”“能力”“知识”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会认为“知识”即“智慧”,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在这里不通过对词义来理解“智慧”,而是从一个能清晰体现“智慧”含义的模型——DIKW模型来分析“智慧”的内涵。

DIKW是根据从下而上的规律把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要素组成金字塔形(或者是三角形)的一种模型。D代表数据(Date),I代表信息(Information),K代表知识(Knowledge)、W代表智慧(Wisdom)。

由图1可看出,数据(Date)位于最底层,是指对离散的、不相关的事实、文字、数字或符号进行基本描述,是原始素材。信息(Information)在数据的上一层,是通过对底层数据进行筛选、整合与分析处理后所得的有价值的资料。知识(Knowledge)就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后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且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能够帮助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的信息。智慧(Wisdom)是金字塔的最顶层,是通过描述数据、处理信息、建构知识后形成的收集、加工、应用、传播知识的能力,是知识的升华,以及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

2 从“智育”看“智慧教育”

我们国家素来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智育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智育”与“智慧教育”字面意思非常相近,那么“智育”与“智慧教育”有什么关系?又是否等同“智慧教育”?这就需要从不同的阶段来分析“智育”了。

在早期的“智育”阶段,“智育”更多的是强调“智力”,侧重知识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智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1]那么,在这类观点的影响下,具体的教学活动里智育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发展智力。这种思想导致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现如今的教育也很难摆脱这一现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不再成为稀缺资源,知识也不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可以被无限复制的情况下,现代社会更注重创新创造能力,需要更具创造力的“智慧型”人才。所以,在21世纪教育信息化时代,“智育”应该从“智力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这个时候,“智育”的核心是发展“智慧教育”,在这一前提下可以认为“智育”即“智慧教育”。

智慧与知识不同,它不是与智力教育通过传授来实现知识的学习,智慧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思维是无法通过识记获得的,而是通过“自我的觉醒”。因此,对于智慧教育,应该遵循智慧养成的规律,创造适宜的环境来促进智慧的发育。

3 从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解读不同时期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它早在17世纪就已经出现并有其符合时代特色的含义。在不同时期,人类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不同,智慧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其特定的意义。如今所谈到智慧教育,经常会与教育信息化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现代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以信息化为分水岭,从传统智育教育和信息化时代智慧教育两个方面解读智慧教育的内涵。(如图2)

3.1 传统智慧教育内涵

智慧教育产生于哲学中,它的思想是由早期的哲学家提出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唤醒和发展人类的智慧是智慧教育的目的,这一观点可以再在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著述《一生的学习》中找到。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则提出启发学生智慧才是教育的目的。

当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时,人们对于智慧教育的认识可以延伸到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这个时期是工业化时代,各国都需要大量的具有某种特定技能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智慧教育演变成“智育”,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教学目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个时期对智慧教育的理解是限定在对智力、认知等的培养上,窄化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当人们对智慧教育的理解不再限定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而是发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时,智慧教育不再仅限于发展智力,开始强调其社会属性,即人在社会交往中所体现的价值和在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能就体现了这种“社会属性”,其智能被认为是在特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人类个体能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时期,智慧教育所凸显的社会属性帮助人们从更宽泛的领域来认识智能,丰富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3.2 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内涵

到了信息化时代,智慧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来改革教育方方面面的教育,智慧教育的内涵也又有了新的认识。

最早研究智慧教育的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所理解的智慧教育的一种“大成智慧学”,他在1997年提出的“大成智慧”是指消除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对通识人才的培养,要掌握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实现人和机器的结合,促进优势互补,还要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操[2]。这种“大成智慧”思想对现今的教育发展与变革也有启迪作用。

而近几年经常提到的“智慧教育”最早是从“智慧地球”理念引申而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智慧教育也随之被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由此衍生出对智慧教育环境、智慧教育体系等研究方向。

对智慧教育的解释有很多,其中在国内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祝智庭教授所提出的比较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祝智庭认为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3]简单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即设计者、教学者、学习者的视角,利用“智慧”的学习空间,运用“智慧”的教学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其他专家学者对智慧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杨现民从技术的角度(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地分析智慧教育,他旨在构建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4]

蒋家傅则从手段、重点、目的三方面对智慧教育进行概括描述,更加强调智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他认为智慧教育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5]

对于智慧教育的概念的研究还有许多,从上述所提到的智慧教育的内涵中,都提到了“技术”一词,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与传统智慧教育的不同。信息技术是智慧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在理解智慧教育时,需要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

4 结束语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必然阶段,不同专家学者对智慧教育的不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智慧教育虽强调智慧,但教育也不可忽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智慧教育,它都是为了教育的本质服务,都有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智育的真谛[J].小学教学研究,2017(35):1.

[2]李林燕. 历史智慧教育模式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4]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29-34.

[5]王玉龍,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1):10-13.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知识智慧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