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准职业人”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11-26熊婷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熊婷婷

摘要:该文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校企合作方面的具体举措为例,提出了“准职业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了校企合作的人才模式培养和相关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培养高质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准职业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2-0074-02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要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标准相吻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准职业人”,对其考核的标准就是对照企业的用人标准要求,具有初级的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可以很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即将踏入社会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对此,学生就要具有积极的职业预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同时还具备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为此,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以深入校企合作为落脚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合作层次,确定了“校企合作创示范”的基本建设途径,提出基于“准职业人”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

1 校企合作意义

1)针对学生的需求,校企合作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参与制定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学生很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得以解决,例如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所获得专业技术在企业中适应性;企业岗前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预期。学生可以获得企业认同的“专业技术+职业能力+综合素养”综合能力。

2)针对教师的需求,校企合作可以为老师的成长,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提供一种快速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中顶岗实践或者是挂职锻炼,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不断交流学习,从而了解企业产品的加工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沟通交流和自己动手实践,可以第一时间接触产品的的新技术,教师可以获得“专业视野+业务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3)满足学校需求,校企合作可以创新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班、冠名班,引导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以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等,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可以稳步提高,学校获得“实训基地+特色办学+品牌效应”的全方面提升。

4)满足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可以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执行能力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可以将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管理规范等和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工作中相融合,校企合作企业获得“专业人才+产品创新+目标发展”的稳健提升。

2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2.1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了由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不定期召开会议,主要针对学校的在教学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专业建设问题,在进行充分的电气制造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后,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改革。

1)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根据电气制造业对岗位能力的需要,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实行项目化教学,采用具体的企业案例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分模块化教学,同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等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同时依据实习实训目标要求,制订出三级实习实训体系:基本技能实习实训、综合技能实习实训、创新技能实习实训。该实习实训体系的制定可以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用人的不同需求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实效性和目的性。

2)实习实训教学方法建设:所有实习实训及培训项目,都按学院提出的“双证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依据需要,充分把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角色转换、分组讨论等方法结合,最终以学生的实际作品为评判标准。实行双证制教育,所有学生毕业时都能获得一个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从而可以很好地和企业进行职业能力的对接。

2.2 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电气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学生实习实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等多项功能。广泛开展各类电子电气实习实训、培训教学、考试鉴定及对外服务活动。

1)建设模式:校内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设备资金由合作各方共同投入,主要是学校,财政给予专项拨款及相应政策支持,企业主要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及少量的捐赠,目前,基地运行良好,每年安排校内电子制造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100余人次以上,同时开展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利益共赢。

2)运行机制: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企业投入的设备及资金归学校所有,日常主要满足学校师生的实习实训和教学需求,合作单位有培训任务、职业资格考试鉴定任务时,学校积极配合,确保上述各类任务的圆满完成。

3)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基地由电气学院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定实习实训的项目、内容、标准等,实行项目化实训。学校将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比方說5S管理以及企业的文化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资源共享的功能。

2.3 校企互聘兼职人员、互培在职员工

每年都从合作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电子制造类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课、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安排部分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兼职,校企互聘兼职人员,互培在职员工。

1)建有兼职教师资源库。积极从合作企业单位聘用有5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热心职业教育的技术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主讲、指导专业实践课。

2)建立了专业教师轮训机制。每年都安排三分之一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三年一轮回。教师培训面达100%,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專门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与教师挂职实践管理办法,对兼职教师与挂职锻炼教师进行考核。

3 体会与思考

1)多元聚力是校企合作走向纵深的关键

校企合作需要政、校、行、企共同参与,需要发挥政府规划制订、政策引导的优势,发挥行业岗位信息、企业文化的优势,发挥学校过程规范、学习系统的优势,互补共享,使合作资源最大化。

2)利益共享是校企合作走向长远的动力

校企合作要注意多方利益的切入点,并建立完善的利益导向、约束与激励制度,有效协调多方利益冲突,达到互惠共赢,保持校企合作的原动力。

3)大多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目前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此外,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还不太完善。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目标就是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三赢”的目的。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既让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得到了锻炼,从而成为一名“准职业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使学生的实习就业从学校的“单向输送”变为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除了订单班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更应该逐步推广到全体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学习,全方面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他合作形式,促进学校与企业多方面合作,加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显文, 曹建梅. “校企合作、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18): 282-282.

[2] 范青武, 郑全英, 郑鲲, 等. “六面一体”立体化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12): 26-30.

[3] 王敬茹.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 办公自动化, 2018(12): 28-30.

[4] 唐细语.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 2018(4): 121-125.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