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8-11-26赵莉娜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思政教育中强调“工匠精神”事实上是开展源头教育,立德树人的“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进而提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论文。课题题目: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思路;编号:JGJX2017D276;主持人:赵莉娜。

正文: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做出的新阐述。“新常态”的特点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种新常态下,我国过去所擅长的短、平、快的经济增长模式和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切中时弊,再次被提高到历史新高度。

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在总体战略上而言,中国开始放缓发展速度,追求产品质量,此时“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非凡。当前一个现实是,不少高校思政教育乃至研究领域并没有将“工匠精神”的研究系統化、深入化和实践化。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一些思政教师自身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工匠”即技术工人,对“工匠精神”领域及范围的广泛性理解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即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种狭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新时代在社会转型升级中,尤其在大学生就业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科学研究存在敬畏感,对学问不能精益求精,易浮躁,这也影响到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养成。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大学中至关重要。

一、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包括:

1.强化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大学期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潜移默化地强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尊重,热诚,执着等职业素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所谓的三观教育,要充分抓住大学时期三观培育的关键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关键期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融入思政课教学定会事半功倍,收获颇多。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新农村典型示范基地,知名企事业单位等教学实践场所,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更能够将工匠精神通过这些典型示范基地现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做到工匠精神融入实践环节。实现了理论与时间的有效融合,真正将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实地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研、投身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管理当中,使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追求、精神品质,最终达到让大学生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3.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觉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引领大学生精神旗帜的重要作用,能否将“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思政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工匠精神的践行程度。同时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仅应该是工匠精神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工匠精神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思政教师能否站在经济新常态和新时代条件背景下认识“工匠精神”决定着思政教育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更加决定着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

二、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思政课教学策略中的重要性

1.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第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价值引导、三观塑造让工匠精神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第二,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价值风尚,充斥整个校园文化,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价值观念,尤其在新经济常态下,工匠人才在社会上更加可贵,应该更加被推崇。第三,引导学生崇尚创造,培养学生创造的热情。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第四,引导学生崇尚恒心和毅力,适应未来经济新常态,抓住经济新常态的良好契机,培育学生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信念。

2.完善工匠精神的行为规范。经济新常态下,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首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工”,大学阶段思政课教育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引导大学生,立足本职,认真工作,脚踏实地,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完善行为规范,完善自身技艺,渐渐升华为“匠”,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完美蜕变,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成为技艺精湛、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工匠”。

3.造就工匠精神的职业能力。高校要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在经济新常态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动手能力、出色的创造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要将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且在相关领域具备创新能力,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及职业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加适应未来新形势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的趋势。

总之,经济新常态下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远见卓识,树立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充分把“工匠精神”实质内涵浸染到高校校园文化中,浸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塑造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中,对“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使其特有的价值魅力独放异彩,如此,相信思政教育也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8).

[2]陆旸.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6).

[3]陈淑娟.论经济新常态下思政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8,(10).

作者简介:

赵莉娜(1983.3- ),女, 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