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针灸模式的粉丝行动主义
2018-11-26陈天虹胡泳
陈天虹 胡泳
【摘要】文化针灸是粉丝行动主义的一种模式,由粉丝行动主义组织“哈利·波特联盟”创始人安德鲁·斯莱克于2010年提出,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将其发展成一个学术概念。文化针灸的实质是一种以流行文化联系社会议题的策略,它是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此种策略运用大量粉丝技术以汇聚注意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话与动员。
【关键词】文化针灸;抵抗;粉丝社群的公民实践;文化反堵
一、何谓文化针灸?
粉丝组织“哈利·波特联盟”①创始人安德鲁·斯莱克于2010年在《赫芬顿邮报》撰文,提出文化针灸这一术语:“在文化中寻找心理能量,并将这种能量导向创造更健康的世界……作为活动分子,我们未必如耐克和麦当劳那样富有,但我们拥有富含意义的信息……通过文化针灸,我们将迎来一个充满乐趣、富有想象力和超级性感的行动主义时代,并且它将会非常有效。”[1]
文化针灸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粉丝组织发现虚构的内容世界②的“公众参与基础”,以之作为“接触点、世界观或哲学,使人、行动与机构显形”。这种基础可以服务于行动组织的多重目标,比如为公民的既有体验提供锚定标准,帮助识别和聚集信念与兴趣的同道者,以及在行动主义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纽带。[2]具体来说,行动组织的成员通过请愿、发函、制作视频、筹款等,力图影响法律和公共政策。这些活动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悉数在公共领域内传播和运作。就哈利·波特的粉丝而言,他们的政治行为包括:在公共讨论中插入论证,从而引起粉丝甚至其他閱听人对现实世界议题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公众,并以此展开线上、线下的行动,最终令自身的公共主体性得到维护。
文化针灸构成了粉丝行动主义,成为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的一种崭新形式。“它是从粉丝文化中浮现出来的,往往是为了回应粉丝的共同兴趣,也经常通过粉丝的现有实践和关系加以构建,并从通俗文化和参与式文化中提取隐喻进行框定。”[3]这种行动模式的驱动力在于“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该理念由《哈利·波特》作者、本身也是行动主义者的J.K.罗琳在2008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说中提出,斯蒂芬·邓肯比认为它描述的是一系列的运动,“包括理解欲望和对非理性说话的政治;使用符号和联想的政治;讲述好故事的政治”[4]。
文化针灸的方法是富有想象力和俏皮的,提供了一整套另类隐喻和类比,而这些隐喻和类比本已属于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源自内容世界的隐喻被用来理解范围广泛的当代问题,它们构成批判既有秩序的文化资源。它们同时也是对陈腐的政治修辞的改写。
我们常常拒绝在粉丝和公民二者间画等号,然而,L.V.祖伦却对粉丝的情感承诺与积极公民的认知的两分法提出质疑:一方面我们需要诸如知识、理性、超脱、学识或领导力等公民美德,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快乐、幻想、爱情、沉浸、玩耍或模仿。[5]对比邓肯比而言,“道德奇观”是弥合这种鸿沟的桥梁,所谓道德奇观,指的是使人愉快、同时具备参与性和嬉戏性的公共展演,在游戏的同时,也直面现实。[6]
二、费斯克的抵抗与文化针灸
约翰·费斯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专著《电视文化》中论及抵抗——粉丝的反抗并非是为了颠覆社会体系,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甚至革命性的意义”,而是为了“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规定的社会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控制”[7]。他以粉丝模仿偶像麦当娜的时尚衣着和言行为例子,来证明抵抗的解放性意义:对为数众多的少女歌迷来说,麦当娜被视为对父权制价值观的推翻再造,能够赋予她们权力。在《解读通俗》一书中,费斯克写道:“幻想自己被赋权的麦当娜的十几岁少女粉丝可以将这种幻想转化为行为,并可以在社交上采取更有力的方式,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领地。当她遇到能够和她分享幻想和自由的人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团结感和共同抵抗感,这可以支持和鼓励微观社会层面的渐进行动。”[8]
然而,在讨论文化针灸时,詹金斯认为“哈利·波特联盟”的领袖和成员可能会反对费斯克的观点,因为他们的参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抵抗”——那种抵抗可能是在青少年的世界里使用成人政治的语言和过程,而他们毋宁说是以草根挪用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谈论政治变革的语言。例如,该联盟于2010年11月发起“哈利·波特巧克力公平贸易”运动,目的是保障供应巧克力的原材料的农民的权益。他们以《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的“巧克力青蛙”(Chocolate〓Frog,是一种在魔法世界中出售的深受欢迎的甜点)作为动员粉丝的工具:如果剥削农民,便等于违反“巧克力青蛙”故事所象征的意义,那么粉丝在现实世界就应该罢买该产品。最终,这一粉丝行动成功逼使拥有《哈利·波特》特许经营权的时代华纳公司与糖果生产商签订了公平贸易认证标签合约。
又如,在约旦河西岸的Bilin村庄,当地的土地保护者以阿凡达行动主义展示特定的政治目的——保护本族群的土地。他们的做法是:将自己的身体涂成蓝色,依托电影《阿凡达》的形象,通过新媒介平台成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这种形式的粉丝行动主义需要彰显参与者的公民想象,继而激励真实世界的政治行动。[9]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年轻人锻造了自身必备的技能和价值,从而可以让自己的领域尽可能富于建设性。
三、从粉丝社群的公民实践到文化针灸
粉丝社群的公民实践指涉的是,“参与式政治③的实践直接基于现存粉丝社群的实践”[10],实践的形式包括:同人小说、粉丝艺术、同人视频等。参与者主要来自千禧世代[11],他们通过新媒介平台如播客、博客等创作及传播同人小说,或通过机械电影技术④轻易制作同人动画视频[12],这样的“过程”被学者视作公民与政治参与。
正因如此,粉丝在根本上就可以被等同于参与者。如本杰明·伍所指出的,通过批判和鉴赏自己偏爱的文本,粉丝可以表达其感情、愉悦、承诺或忠诚,以获得粉丝社群的认同。[13]他们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对文化产品投入大量的非物质的和情感的劳动,这种劳动在集体的社会实践中非常明显。如此实践通过共同的方向来表达不同的活动,从而为行动和实践理性提供了基础。例如,《哈利·波特》的粉丝会讨论和填补作者罗琳和时代华纳公司未交代或完成的叙事空白,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既会讨论抽象概念如不平等、歧视、剥削等,也会涉及现实世界中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政策。
要想充分说明这个参与“过程”的内在逻辑,需要引入“公民想象”的概念,也即“就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或问题,设想其替代品的能力”。[14]例如,粉丝把自己想象为内容世界的“英雄”主角哈利·波特,代入其组织的“邓不利多军”⑤,以之思考处理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而“哈利·波特联盟”的出现,满足了青少年粉丝渴望成为英雄的“需求”。通过这种文化针灸术,微观的生活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实体”政治之间的桥梁得以建立起來。
四、从“文化反堵”到“文化针灸”
文化反堵,又称“文化干扰”,首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5],其常用定义是“干扰或阻止商业信息的流动”。[16]马克·德里于20世纪90年代撰写数篇文章普及这一术语,用来概括行动主义者批评、颠覆和“阻塞”消费文化运作的一系列策略。从媒体恶作剧和广告模仿到快闪和街头艺术,这些行动试图阻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资本主义主流信息流。通过干扰,原有的信号被打乱,或是被注入意想不到的情绪,以此刺激阅听人批判性地思考和挑战现状。
按照詹金斯的总结,文化反堵的模型认为,“大众媒介一方面拥有接近于精神控制的处理权力,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被颠覆性想象的最基本行为所干扰”。詹金斯的《从文化反堵到文化针灸》一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比较德里的文化反堵和斯莱克的文化针灸模型。[17]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两者都试图“绑架”流行文化的符号为我所用,但文化针灸寻求的是对传播的重定向,而文化反堵则致力于颠覆或阻塞信息的流动。文化针灸的发起者是粉丝,深挖的是内容世界,再以核心隐喻联系现实世界的问题;而文化干扰者通常部署“祛魅”的隐喻,目的是寻找唤醒大众的良方,这缘于公众被灌输了太多的迷梦,因而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把握。
如果说文化反堵意味着以创造性的方式反对文化产业,是外向的、更富于战斗性的,那么,文化针灸则是粉丝从内部发起的对文化的改革行动。文化干扰者解构流行叙事,使其致命的诱惑力变得无能,而文化针灸则造就文本盗猎,其策略是通过重组、重写和重混,制造对粉丝社群而言有意义的主题。
五、余论
粉丝社群以文化针灸模式推动粉丝行动主义,他们既要连接现存的粉丝社群,也要通过挖掘内容世界,吸引公众注意。2013年,系列电影《饥饿游戏》上映,粉丝社群希望提升公众对经济不平等议题的意识,他们在线上发起“自拍”运动,鼓励参与者模仿电影主角“高举三指”的手势进行自拍。该手势在电影当中象征的是贫穷地区人民向繁荣的首都及暴虐领袖所展示的抵抗姿态,粉丝行动组织鼓励参与者使用这种文化针灸模式,向经济不平等宣战。他们还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名为“饥饿游戏是真实的”,通过粉丝喜爱的角色对白,以及相关数据的呈现,使得粉丝或其他阅听人感受到在内容世界里所发生的“事件”,在现实世界中亦不遑多让,借此动员公众关注社会分化的议题。
由此可见,文化针灸的实质是一种以流行文化联系社会议题的策略,它是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此种策略运用大量粉丝技术以汇聚注意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话与动员。
在文化针灸的实践中,流行文化是认同形成与赋权的自然之所在,可以提供充裕的有价值的意象与叙事。这些意象与叙事并不被文化针灸者视为对现实的再现,而毋宁说是可以与之斗争的、并加以改写和再编码的主题。
注释:
①“哈利·波特联盟”:由安德鲁·斯莱克于2005年创立的非营利粉丝行动组织,致力于平等、人权和文化素养。至2018年,网站注册会员超过40万人,全球的地区支部超过70个,组织各地区成员参与义工、筹款等,较受瞩目的是成功驱使拥有《哈利·波特》特许经营权的时代华纳公司与衍生产品生产商签订公平贸易协定,保障提供原材料农民的利益。其网站简介写道:“哈利·波特联盟将粉丝变成英雄。我们通过故事的力量让行动主义得以发生,从而改变世界。”
②根据詹金斯的定义,虚构作品中的内容世界是人物、环境、情境和价值观的网络,它们构成了商业制作人或草根社区延展一系列故事的基础。
③参与式政治指的是“参与式文化同政治及公民参与的交集,政治变革是通过社会和文化机制而非通过既有政治制度来展开的,公民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媒介生产和媒介传播表达他们的政治关注”。
④机械电影是一种制作动画视频的技术,原本用于电脑游戏里面的过场动画,此方法可以降低粉丝制作动画视频的金钱成本。
⑤“邓不利多军”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的学生协会,男主角哈利·波特是该协会的领袖。在故事中,他们秘密学习“黑魔法”,目的是对付故事的反派角色伏地魔。“哈利·波特联盟”致力于成为现实世界的“邓不利多军”,透过联盟成员的努力,唤醒整个真实世界,结束诸如非洲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灭绝等暴行。
参考文献:
[1]SLACK A.Cultural Acupuncture and a Future for Social Change [EB/OL].(2010-07-02)[2018-03-11]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andrew-slack/cultural-acupuncture-and_b_633824.html.
[2]HINCK A.Theorizing a Public Engagement Keystone:Seeing Fandoms Integral Connection to Civic Engagement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Harry Potter Alliance[J].Transformative Works and Cultures,2012,10:[2011-04-01].http://journal.transformativeworks.org/index.php/twc/article/view/311.
[3]JENKINS H.“Cultural Acupuncture”:Fan Activism and the Harry Potter Alliance[J].//GERAGHTY L.(ed.).Popular Media Cultures:Fans,Audiences and Para-texts.UK:Palgrave Macmillan,2015:208.
[4]DUNCOMBE S.Dream:Re-imagining Progressive Politics in an Age of Fantasy [M]. New York:New Press,2007:9.
[5]ZOONEN L.V.Entertaining the Citizen:When Politics and Popular Culture Converge[M].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4:63.
[6]DUNCOMBE S.Dream:Re-imagining Progressive Politics in an Age of Fantasy [M]. New York:New Press,2007:124-175.
[7]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M].祁阿红,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40.
[8]FISKE J.Reading the Popular [M].London:Routledge,1989:104.
[9]MELISSA B.,SANGITA S.Fandom Meets Activism:Rethinking Civic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J].Transformative Works and Culture,2012,10:[2011-03-30].http://journal.transformativeworks.org/index.php/twc/article/view/303/265.
[10]KLIGLER-VILENCHIK N.Decreasing World Suck[J].//JENKINS H.,SHRESTHOVA S.,GAMBER-THOMPSON L., KLIGLER-VILENCHIK N.,ZIMMERMAN A.By Any Media Necessary:The New Youth Activism [M].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16:115.
[11]ANELLI M.Harry,a History:The True Story of a Boy Wizard,His Fans,and Life inside the Harry Potter Phenomenon[M].New York:Pocket Books,2008.
[12]SCOTT S.Revenge of the Fanboy:Convergence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Incorporation[D].California: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010.
[13]WOO B.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s of Comics:Reading and Collecting as Media-Oriented Practices[J].Participations,2012,9(2),183.
[14]JENKINS H.Youth Voice,Media,and Political Engagement[J].//JENKINS H.,SHRESTHOVA S.,GAMBER-THOMPSON L.,KLIGLER-VILENCHIK N.,ZIMMERMAN A.By Any Media Necessary:The New Youth Activism [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16:29.
[15]DERY M.Culture Jamming:Hacking,Slashing,and Sniping in the Empire of Signs [J].Open Magazine pamphlet series,1993.http://markdery.com/?page_id=154.
[16]DELAURE M.,FINK M. (eds.).Culture Jamming Activism and the Art of Cultural Resistanc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17:7.
[17]JENKINS H.From Cultural Jamming to Cultural Acupuncture[J].// DELAURE M.,FINK M.(eds.).Culture Jamming:Activism and the Art of Cultural Resistanc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17:133.
(陳天虹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胡泳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