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8-11-26王德新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创新能力

王德新

摘要:创新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下,教师尤为关注的一环,学生只有夯实基础,并能够灵活的思考,大胆的阐述自己的想法,整理已知的知识获得思维的跳跃或是迁移,才有机会激发创新的潜能,同时课堂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启迪的关键点,教师应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教学空间限制,改变单一化的教学形式,推动学生走上主动的探究舞台,使得学生建立自主求知意识,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中,结合身边的案例作为指引,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闪耀创新的火花,搭建自由的互动平台,使得学生不断的运转头脑,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通过教材的设定案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强化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构建社会问题的情境空间,学生代入情感,摸索不同氛围下的问题发展规律,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品德思想,还应同时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教师应基于目前教学中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的改良课堂的教育弊端,依托教材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修养,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多元化的元素导入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充满未知的向往,为祖国的幼苗打下品德认知的根基。

一、发挥教师带头作用,积极融入学生生活

小学生认知十分浅薄,看待很多问题,都抱有单纯的想法,对于很多问题既难以展开深化的探究,更无法从多层次进行辩证,此时的小学品德教育,不应局限于照本宣科的讲解上,教师应依从学生的思维模式,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学生日常接触了什么,习惯性的做什么,由此构建与学生的互动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的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问题,知识导入中,避免学生感到陌生,能够结合常见的问题引发联想,逐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提高品德分析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应做到充分了解每一個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爱好和个性特点,做到师生角色互换,正确认知学生的真实心理想法,用最适合学生的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最大程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实际爱好以及未来理想等,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道路,并协调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注重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往往更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更好,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品德和社会课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有专门的学习内容,这两门课程学习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很强,老师可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科产生学习兴趣,跟随老师的思路来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问题,想出新鲜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增加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能力。例如,在“走进春天”这一堂课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教学,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真切的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阳光、花草、春风、鸟叫等等。书本上对春天描述的无论多么的鲜活和灵动,都不如直接接触春天来的真切真实。学生们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态,从而更加可能产生创新的兴趣。当然一味的放纵学生享受春天是不行的,在学生和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留下对这堂课的记忆,有些学生会选择拍照、有的会选择写日记、有的会选择做植物标本等等。这就很自然的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展开了。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平台和氛围

学校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机构,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平台和氛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仅仅要从教师和校内入手,而且、要善于发挥校外资源的作用,主要包括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以此来获取更宽、更广的课程资源,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内容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这也会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更加富有趣味化和生活化。如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各自在生活中看到或发现的环境污染的不和谐因素,然后讨论生活中的什么行为可以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以组的形式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的讨论和调查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看自己也是否干过破坏环境的事或存在污染环境的行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四、创新型教育活动的开展

品德和社会教育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参与教学是必须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社会热点,开展创新型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参与度,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安全伴我行”一堂课中,老师可以设置各种场景,比方说如果在春游中大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果有同学发生危险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言,大家思考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具体应该怎样解决等。大家可以问爸爸妈妈、问警察叔叔、还可以自己上网查询。同学们探索问题和在发表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还可以听取别的同学的想法,不仅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了解不同同学的想法,拓宽视野,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简单的课程,首先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上来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营造课堂氛围,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应该要知道的东西,这是授课的主要目地,根深蒂固的掌握在社会生活中的创新能力是由自己去创造的。

参考文献:

[1]宗彦.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84):85-85.

[2]张智.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开展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7).

[3]韩承.品德与社会课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J].教育艺术,2012(3).

[4]傅健.思品与社会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讨论[J].才智,2013(25).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