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铸就中国梦

2018-11-26郑智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合小学语文

郑智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积蓄了丰富了文明精华,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情趣,通过识字写字、古诗词教学、课外阅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一、概念界定

传统文化涵盖各种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是具有内在联系性的有机整体,可以成为今人继承的丰厚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基本主导精神,积淀成为一种渗透于国人内心深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传统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内容也是浩如烟海,它具有民族的独特性、认同性和循序渐进性。要想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真实的践行。

二、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解汉字的结构,引领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时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时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地载体,是活的民族代言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演变过程使得汉字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表征。

(二)写字教学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决心

“字正腔圆”“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书写汉字在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低中年级应当重视并坚持指导与练习相结合。不仅是硬笔字,软笔字也逐渐走进课堂,开设书法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字的魅力。写字课犹如品德课,写得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天长日久的积累,静心练习不仅需要时间,还要从端正的坐姿,正确的运笔开始,只有一丝不苟才能写好字,写字教育就是通过写字来教育学生做事情无比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从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用之人。在书法教学时,为了减少单纯练习毛笔字或者硬笔字的鼓噪乏味,笔者给学生讲名人故事,讲碑文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写毛笔字的起始阶段班级里很多孩子在课外学习过书法,因此不少人洋洋得意甚至在课堂上对没有学习过的同学冷嘲热讽,笔者借此机会讲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写字很好得到了长辈们的夸赞,没过多久就骄傲自满了,有一次他拿着写好的“大”字给父亲看,父亲随手就加了一个点,成为了“太”字,他把这个字拿到母亲那儿看,母亲说道,那个点还不错。王献之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从此更加勤奋,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透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再也没有出现互相嘲讽取笑同学的事情了。

写字教学需要勤学苦练,更需要谦恭耐心,教师要指导好书写姿势,执笔姿势,写字速度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从而体会到汉字的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情趣。

(三)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对于引导小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古典文学强调韵律,无论是诗歌还是白话文,词句的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尽管在语文教材中已经增加了不少古诗文,但是笔者还是在日常学习中课前三分钟进行古诗文当堂背诵的小竞赛,也许在短短的三分钟之内,很难深刻透彻的理解古诗背后的含义,但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竞赛现场读背,不仅增加了竞争性,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竞背环节成了孩子们喜爱的环节。“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古典诗文的诵读,学生们短短一个学期就将古诗75首全部学习完了,有些孩子还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引经据典,将诗句用起来,一举多得。

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还不足以长期激励学生坚持背诵,笔者还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竞赛。比如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在班级开展了《咏春诗会》,看图想诗句,看动画猜诗名,连词成诗,明确主题背诗句看谁背得多背得快。围绕春天,孩子们有意识地梳理学习过积累过的春天的景物的诗句,同时这也要求学生不仅要死记硬背,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语文的学习还是要落实到语用的,活动很简单,但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准备的热火朝天,比赛的过程也非常积累,小组赛,个人赛一环一环,让孩子们意犹未尽。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组织过程要求很高,对学生的积累提高了要求。我仍然记得这一次的诗王是一个小男孩,有一个小姑娘稍逊一些,比赛结束了我本以为会有内心失望不平衡的,结果这个小女孩说:“我已经在为下一次的比赛做准备了。”这样的胜负观让我赞赏。输赢固然重要,但是最后始终是与自己的竞技,是和自己的最終较量。

“教育是水磨的功夫。”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这样回顾自己地教育生涯,总结自己的教育观,一时的激情只能算是冲动,只有持久地热情才能不断的进步。平凡而平静,平和而平实,我们时而努力,时而痛苦,在痛定思痛中幡然悔悟,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教师是什么?教学是什么?课程是什么?课堂是什么?反躬自省,或许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总想一窥究竟。但理想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没有了理想,怎么会实现?心存之,侥幸之。

漫长的中华文化长河里,数不清的人在摸爬滚打,我们总是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生命太短,总是在忙碌追逐脚不停歇。生活的紧张局促必然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吗?还是我们忘却不了欲望的肆无忌惮和仅仅鞭策。早在6000年前,古人就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意,铸就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于洋.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职业技术,2017.(8):112-114

[2]刘凤华.国学经典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8):353-35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融合小学语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