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2018-11-26王冬岩侯敬芹刘兴敏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满族融入

王冬岩 侯敬芹 刘兴敏

摘要: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学前教育的对象是0-6岁的婴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学前教育的内容是启蒙的、全面的,整体的,没有全国统一教材,“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通过有效组织一日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适应学前儿童教育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音乐、美术、舞蹈、儿童文学、幼儿游戏、幼儿园课程设计等课程。将满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中,既能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又能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还能有效地传承和发扬满族传统文化。基于此,研究探索满族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前教育相应课程,进而应用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促使满族文化传承从娃娃开始。

关键词:满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

一、研究背景

承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聚居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元素,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满族文化“活的灵魂”。如满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杂技与竞技、民间舞蹈、民俗等,其中二贵摔跤、丰宁剪纸、丰宁吵子会被列为国家级项目,承德清音会、珍珠球、霸王鞭、竹板落子、黄旗武会、棉花鬼列为省级项目,满族民间故事、萨满舞蹈列为市级项目。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非遗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一些民族民间文化渐入低谷,处于人去艺绝的尴尬境地,有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对满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地处承德,是河北省与国家民委共建的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教育人、培养人。而教育是保存和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保护本土文化便成为一种教育的責任。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地处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确立了“打好一张民族牌”的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民族传承聚焦在满非遗传承。尊重满族非遗传承规律,积极探讨将满族非遗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促进满族传统文化发扬传播的途径,学校各专业都在积极探讨满非遗传承的切入点。学前教育基于专业的特殊性,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责任。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也是奠立文化意识的基础阶段,用什么样的文化去影响和陶冶孩子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而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意识又直接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走向。所以,发挥专业优势,将满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能更好地创新与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效传递和创新满非遗文化。

二、学前教育课程融入满族文化元素的意义

1.发挥专业优势,传承满族文化。

对于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做了大量的挖掘和宣传工作:组建了民族研究所、举行了满非遗传承人聘任大会、组织了满族文化专场展示、表演、将满语设为文史类专业必修课等。总体看,内容形式体现在满萨歌舞、二贵摔跤、珍珠球等大场面展示方面,而对满族民间童谣、游戏、剪纸、刺绣、礼仪、小吃等未被重视。实际上这些内容是最有价值、最易传承下去的民族文化。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立足承德,结合专业实际,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良好契机,将满非遗内容有机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学科,既能丰富课程,更好地服务地方,又能积极传承和发展满族文化。

2.满族文化资源丰富,易于搜集

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间文化,如:满族童谣《悠悠调》、《风来咯》、《下雪啦》、《看窗花》、《小胖小,快长大》、《小孩儿你别哭》、《树叶儿多多》、《酸枣儿颗颗》、《满家格格美如花》、《阿玛有只小角翁》、《我阿玛回来了》都是反映幼儿生活的满族儿童歌谣。满族民间音乐“摇篮曲”也称“悠悠调”、“悠摇车”;民间美术—剪纸、刺绣、滕氏布糊画;满族传统游戏:踩高跷、抓沙包、弹玻璃球、掷子儿、“抓嘎拉哈”、“滚铁环”、“放风筝”、两人三足”、过家家、十狼憋一虎、五毒令、骑大马、五子棋等;满族民间舞蹈---萨满舞蹈“腰铃舞”;满族服饰:旗袍、头饰、旗鞋、肚兜、坎肩;满族礼仪:敬老尊长礼仪、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贺岁礼、拜年礼、用餐礼仪、重客守信之礼、待客礼;满族特色小吃:萨其马、驴打滚、饺子、满汉全席、火锅、粘豆包等等。都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开放式信息和课程素材,能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趣味性,凸显地方特色。

3.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实施

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全面性特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满族文化元素如剪纸、童谣、游戏、歌舞、礼仪、习俗都源于生活实际,不需要特殊的材料,能直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能在玩中、生活中自然地学会,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促进其发展。

4.立足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就是为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就是课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丰富课程服务地方性内容。利用满族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既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又能突出民族师范院校办学特色。将满族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改编、创新并合理融入,把优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开发优势,既充实课堂内容,又传承了民族文化,还能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三、满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特点体现在一日活动皆课程上。其中生活活动中注重幼儿常规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满族礼仪中的敬老尊长礼仪、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贺岁礼、拜年礼、用餐礼仪、重客守信之礼、待客礼都适合在幼儿常规培养中运用。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中融入这些礼仪,学生学会后能及时应用于幼儿园实践。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满族游戏中的踩高跷、抓沙包、掷子儿、“抓嘎拉哈”、“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过家家、骑大马、五子棋等适合幼儿学、玩。将这些游戏有机融入到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中,学生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点,依据《指南》要求,创造性地改编、完善为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游戏更加丰富有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丰富,也是幼儿最爱,满族特色小吃可以融入学前社会教育课程中,学生了解学会常见满族小吃特点及基本做法后,到幼儿园生活坊可以引导幼儿学做、品尝。

满族音乐《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幼儿午睡时为幼儿播放可以使幼儿伴随悠扬、温柔的歌声入睡。将这样的内容有机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舞蹈课中,学生学习掌握后到幼儿园实际应用。

满族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曲调和缓,旋律质朴、简明。教师通过歌唱、动作、打击乐等可以使幼儿更加充分地感受节奏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活动中进行不同的满族儿童歌谣活动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在体育游戏中进行节奏明快的《跑马城》,可以使整个活动在更加热烈、高昂的气氛下进行;在手指游戏中边说唱《翻绳》,手指边做出相应动作可以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冬天下雪时学习《下雪啦》可以使幼儿充分地感受下雪的场景以及有趣的活动;同时,不同的满族儿童歌谣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也会使幼儿更加充分地感受歌谣的内容、节奏、韵律。所以,将满族童谣有机融入儿童文学课程中,易学好记学生感兴趣。

满族剪纸、满族刺绣相对以上满族文化内容学习稍难一些,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在有机融入学前手工课中时,我们具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15级学前本科学生中选拔有感兴趣有基础的学生与美术老师一起组成重点班,由满族剪纸、满族刺绣传承人团队进校手把手教技法;第二步,组建兴趣小组,由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巩固基本技法、探索创新;第三步,美术教师掌握基本方法后,有機融入学生手工课程,在全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推开。

经过两个学期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满族刺绣、满族剪纸的基本技法,并能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创新。

最后,我们把各种满族文化元素融入相关课程材料进行整理、完善,准备编写成校本教材,在以后的教学实施、幼儿园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四、实践成果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已初见成效:1.满族刺绣、剪纸的基本技法已有效融入到学前手工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在原传统技法基础上创新出新的作品,如“团花”、“十二生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承德风景“棒槌山”、“双塔山”等剪纸作品近20种;“荷花”、“虎头鞋”、“丝巾刺绣”等满绣作品近10种。掌握了常见的满族游戏、童谣、礼仪、传统小吃、音乐、舞蹈,并适宜地进行创编;学会说日常满语。2.学生将学习成果尝试运用到幼儿园实际:在见、实习时,学生有意识地将满族礼仪运用到幼儿常规培养中,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学习效果良好;学生将学到的满族剪纸、刺绣技法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体现了民族特色,深受师幼喜爱;学生设计组织了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滚铁环”、“送蛋宝宝回家”、“好玩的蹴鞠”、“我是小射手”、手指游戏“翻单”和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等活动。由于内容新鲜、形式新颖,孩子们参与兴趣极高。3.深度研究:在做学士论文时,有10余名学生以满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为题,对满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女真时期就有了记载,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挖掘并传承满族优秀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将满族文化有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中及其他各专业的课程中,既是对专业课程的丰富与升华,又可以使幼儿从小受到民族特色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文化的情感,进而感受、继承和发扬满族的精神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民族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传承才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汪萍.满族民间游戏的保护与开发[J].满族研究,2009,2:111-114.

[2]魏海龙.满族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德育价值考略[D].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2012.4.

[3]张佳生《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3年8月1日

[4]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研究 2004/01

[5]程书军《满族歌谣选》辽宁民族出版社 1989年

[6]王云英等《再添秀色:满族官民服饰》辽海出版社 1997年

[7]张晓国“加快建设承德文化大市的几点思考”承德日报 2006

[8]李运昌“要立足承德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承德文化产业发展”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

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满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探究”(课题编号:17131)研究成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承德满族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4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冬岩(1966.10)女,民族:满族,籍贯:河北承德,职称: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原理;

侯敬芹(1986.11)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莱芜,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刘兴敏(1986-)女,籍贯:吉林,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满族融入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