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培育人生观是艺术创作的开始

2018-11-26张睦龄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灵感人生观

张睦龄

摘要:人生觀,是人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由于各人的环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对人生的见解亦各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会随之有怎样的世界观。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作品所折射出的往往就是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的不同决定了作家文学观创作观的不同。因此有什么样的创作主体,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是作者某一面的相应反射,而非完全来自于灵感,空穴来风。

与此同时,文学功底的深厚与否、文学造诣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对文学的理解、对审美创造的认识和对独创性的追求。

关键词:灵感;人生观;文学造诣

古往今来,对于文学创作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如在浪漫主义时代,“诗灵神授”论演化为文学创作的“天才”论。伟大哲学家康德就强调创作需要特殊才能。轻视生活经验对创作的作用,认为“天才”是天生的禀赋,与后天的经验无关。

又如文学创作的“感物说”。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生感受对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说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陆机《文赋》中也写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精辟的总结道:“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而我更认为文学创作的精品是依靠创作主体深厚的文学积累,广博的知识储备得来的,因为文学作品是集作者才情、学识、能力、思想、感情于一身的综合成果,是家为表现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种种既定的文学规范或利用或超越的过程。

一、高超的文学造诣、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创作之路的引导者,是创作思想的来源,是创作态度形成的基石。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因其高洁的人品、丰富的译著、优美的译笔和精彩的译论成为我国翻译界的一面旗帜。同时,傅雷还是一位极有造诣的艺术批评家,尤其对音乐和绘画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艺术与翻译是傅雷一生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主题。翻译与艺术的结合使傅雷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臻于完美。傅雷的艺术修养对其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厚的艺术功底是他在翻译过程中有力的工具。他精通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这为他在相关的翻译实践中提供了帮助,也使他的译文更为准确、专业。艺术也是傅雷用来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文字表达是否流畅,风格传达是否一致,这都是译者的艺术眼光问题。

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部相对完美的极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小说的结构是以交响乐的方式来建构的,傅雷在译文中采用了不同的曲式风格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语言表达上,他更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叠字、排比、长句,来加强小说的音乐性。这本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阕贝多芬式的交响曲。

由此可见,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傅雷在翻译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傅雷踏上翻译之路的引导者,是他翻译思想的来源,是他翻译态度形成的基石,是他翻译中得力的工具和衡量译作质量的标准。

傅雷先生曾说:“翻译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当具有“敏感的心灵,热烈的同情,适当的鉴赏能力,相当的社会经验和充分的常识”。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傅雷认为体会原著就是一个艺术鉴赏过程。

二、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决定了其作品的色彩基调和情感走向。

苏轼在《答张文潜书》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清代刘熙载也说道:“诗品出于人品”。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文如其人》云:吾国论者言及“文如其人”;文如其人”,乃读者由文以知人;“文本诸人”,乃作者取诸己以我文。若人之在文中,不必肖其处世上、居众中也。

三、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主体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

傅雷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性格坚毅顽强,刚正不阿,这些品行在他给儿子写的家信《傅雷家书》中不难看出。这本“家书”不仅很好地为人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处处体现出傅雷本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傅雷寄给爱子的几百封信件中,谈得最多的却是艺术家如何做人的问题,他在信中始终教导儿子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傅雷先生着重谈到了艺德的重要性,他曾经不止一次对傅聪说,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做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先生在有关艺术家立艺和立德关系上的思想和目标是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强调德与艺的关系,坚持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他说:“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勇敢、坚忍。”

傅雷先生认为人格完善是任何一个艺术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艺术家应德艺俱备,以德为首。人格卓越的作家、艺术家,才能真正创造出卓越的文学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德观。在傅雷看来,艺术家的德直接影响艺术活动的品位,艺术家崇高的使命要求艺术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任何时候,对事、对人、对己都要真诚。

做人胸襟宽广,才能容受“广阔的艺术天地”,接受“变化无穷的形与色”,从而“了解任何艺术品”。拥有真诚,“才会有虚心”,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都倾注了傅雷先生的全部情感,就是寄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这情感是傅雷先生的挚爱流露,使家书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关怀,读来无不感动与温馨。

总之艺术的修养是创作的基石、是灵感的源泉,是人物塑造的有利宝库。而高尚的人格,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是艺术家得以认可和尊敬的基础,是一部作品得以肯定、流传的先决要素。

猜你喜欢

灵感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