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
2018-11-26方苹
方苹
摘要:在艺术发展史上,“人”的形象始终存在在中西各个绘画流派的题材中,西方肖像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中国的肖像画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民族性格和哲学观有所不同,导致中西方绘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共性中又有个性。
关键词:中西对比;艺术;肖像画;审美
纵观中西绘画,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性格,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各有各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共性。东方的画派多注重写意,而西方却注重写实。但两者追求美的精神是始终一致的。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分支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在西方,肖像画在绘画中的地位更为基础。文章将从风格迥异的中国传统绘画和欧洲传统绘画找立足点,展现肖像画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的特点并揭示其原因,并试图为中国绘画的未来之路提出建议。
一、中西方人物画发展及特征对比
1.1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原因
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动荡的魏晋时期空前活跃,潜伏在古老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这个时期被发掘出来,成为文化创造中的一种自觉,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烈。东晋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知名的大画家,提倡以形写神,他的理论中所提到的“写神”之“神”可以解释为人物内在的生命或精神,艺术家以毛笔为媒介,将人物的“神”传给画面上的“形”,这一理论实际上受到慧远所著的《形尽神不灭论》中思想的影响。(1)自此艺术家们就摆脱了客观实在的限制。顾恺之之后相继涌出数批大师级别的画家,而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和学说也为后世的人物画奠定了基础。
1.2.西方画派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原因
希腊人在古代世界的个民族中,最能代表西方的社会精神,人物美术在西方第一个高峰就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与中国魏晋时期相同,古希腊人热情坦率的表露人天性中丰富的感情,一切的对象和出发点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灵——人。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造型艺术繁荣的时期,典型性的雕塑家Myron创作了众人所熟知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整个作品展现着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精神。希腊人尊崇不受君主或宗教支配的独特理性世界观,在哲学与科学都取得一定成就的条件下,古希腊艺术奠定了欧洲美术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众多风格流派的基础,此后西方的肖像画不断追求写实,欧洲传统人物美术在偏重写实和技法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中西方人物画异同影响原因
2.1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不同
2.1.1中国早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审美内涵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国画论往往零散、片段。我国最早记载有关于美的理论是伍举同楚王的辩论(2)西周时期的思想中,美的意义被和伦理功利等同起来。
汉魏以来,“形神”关系就是一直在探讨的哲学问题,在魏晋时代这一话题被赋予美学的意义,儒家的美学思想强调人的内在美。而在道家学说中,文学艺术是陶冶情操的工具,此外魏晋时代玄学盛行,士人力图摆脱之前儒家礼法的束缚,《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以“神”论“人”成为当时的时代风尚。“神”的观念的确立,意味着人的精神已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因而在绘画理论上造成了重“神”的思想。
2.1.2西方早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是西方世界众多思想的源头,出现了一批以讲授知识谋生的“智者”,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突出了理性的精神。由于古希腊人崇尚人本主义精神,因此艺术作品在写实原则的基础上又带有一定的理想之美,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在于质朴而富于理想主义,这种艺术精神对西方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欧洲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艺术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古典文化被人们认为是取用不竭的智慧宝库,这种“复古”是将古希腊时期对于人类本身的理性认识纳入到新的时代思想中。此时人物绘画艺术挣脱了宗教的枷锁,关注点回归到人本身。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人物画的表现更为理性和写实。
2.2交汇的人物形象表现背后的原因
如果简单地说中国的绘画偏于“感性”和“表现”,而西方偏重“理性”和再现,仿佛又把事情简单化了,早在古希腊时期,中国就拥有成熟于同时代西方的写实技巧,创造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青铜器这类凝结着高度理性的艺术作品,而西方的美学家黑格尔虽然比顾恺之晚了一千多年,但同样是“以形写神”论者,比如康定斯基,他关于外在形式和內在内容的学说就与中国谢赫在《画品》中提到的“气韵生动”颇为相通。究其背后原因,关键在于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理性和形神观。
三、中国绘画近现代的困境
16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强势输出,时至今日已经被东方各文化接受与吸收。虽然中国艺术品也一度盛行欧洲,但中国人对欧洲美术的包容和接受程度远高于欧洲人对中国美术的。艺术的影响力来自创造性以及对创造性的合法性认可,而合法性的基础则依赖于经济、政治以及综合实力的权衡。(3)
近年来西方人对东方的宗教和思想展现了越来越强烈的兴趣,欧洲人由于自身有着古老的审美传统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因此他们对“外来”的中国绘画难以接受,但是美国却不同,美国多元的文化来自于自身对大洋彼岸各类文化艺术的热情和包容,冈仓天心、芬诺洛萨等人将东方的美学思想在美国传播开来,进而走向世界,尽管如此,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的输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总结
东西方的文化不需要互相攀比或者诋毁,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得世界上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审美倾向,但是不能否认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领域的弱势地位,中国绘画想要进一步发展,重要的是艺术家不断地通过绘画实践、批判和认识,提出新的问题。中国文化有着不弱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现存的古老文明的力量,在综合国力不断进步的今天,艺术家们仍手握将这股力量发扬光大的机会。
注释: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李纲纪,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第455页
“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国语·楚语上》记载
《论绘画》,吕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第11页。
参考文献:
[1]《肖像的历史:西方人物画形象嬗变概述》,罗志鹤,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6。
[2]《世界绘画文化》,王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11。
[3]《论绘画》,吕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4]《魏晋玄学与艺术》,牛秋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5]《中国画论中的美与丑》,丁薇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
[6]《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英)迈克尔·苏立文(Sullivan,M.)著;赵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