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的艺术品位
2018-11-26毛林
毛林
摘要:摄影术出现后,其对艺术的重大影响很快就被认识到了,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遭到部分艺术家的长久的抵制,但最终还是受到了包括艺术家在内众人的亲睐。今天已经证实,摄影和艺术并非有你无我的死敌,画家们依然活得自得,而照相机也在进行艺术创作。甚至,现代艺术家们的努力和非凡创造让我们惊奇地看到二者甚至已经无法分清你我。
关键词:摄影术;艺术;绘画;摄影师
照相机来到世界上是在1839年,但照相术作为一种实践还要早一些。可以说,摄影對绘画的重大影响很快就被艺术家们认识到了。一方面,它为画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对自然的精确“速写”手段。
另一方面似乎对画家的饭碗也产生了威胁。可以说摄影术诞生了,有人欢喜有人忧郁。随后的摄影术虽然遭到部分人的长久的抵制,没有被接纳为艺术王国中的成员,但在照相机技术日益改进的助推下,利用照相机进行创作的艺术品还是被人接受了。其实二者也并非有你无我的死敌。今天,画家们依然活得自得,而照相机除艺术创作的功能外,其快捷,准确捕捉物象的优越性,在记录影像资料和媒体传播方面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现代艺术家们眼中(如大卫霍克尼等),二者已经融为一体。总之,只要能为烹饪艺术美味所用,不管它是锅碗还是瓢勺,艺术家是不会介意的。
我们知道,美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内容、物质形态的具体对象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客观属性。但选择其决定性的瞬间,却完全由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平常的生活积累所决定。强调什么,突出什么,镜头的高低、俯仰、远近、特写的运用都无不体现了作者一定的思想观点。我们已不难看出,摄影作品的品位,与作者对客观生活的理解、体验深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往往就在于不容易发现而最终被发现的东西。如果缺乏上述这种摄影创作所必备的主观条件,在摄影创作中拘泥于简单的反映,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乏味,缺乏生命力。人们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思想就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一点没错。我们都生存在具体的生活情节中,摄影作者的任何感受都源于自己具体的生活过程。具体的现实生活感受左右着摄影作者的创作,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利用各种手法以表达“自感情节”的摄影作品也不少,表现非情节方式的作品。在不离开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下,作者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去,感受着正常规律的生活。寻找着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在情节化和表现形式基础上来一个飞跃。作者在表现“自感情节”作品时,必须更具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深刻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敏锐的思想。请看;摄影家李英杰早期拍摄的作品《稻子与稗子》简洁的画面上,只有一株低垂着的稻穗和一棵高昂着的稗子。单从景物本身来讲并无多大意义,但好就好在作者借助这一单纯的景物。通过“自感情节”将主、客情景二者交融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带有哲理性主题与普遍意义的生活现象;即腹中空空的人们往往自命不凡,而真才实学的人恰恰朴素谦虚。寥寥数‘笔给作品创作了深邃的意境,大有“画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任何一幅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作品必须具有美的形式,它的“实”和“虚”是作者经过精心选择后构思定格的,它应该以形式的美感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借助艺术形式、通过美的欣赏、促进观众的思考、悟出作品的内涵。老摄影家黄翔拍摄的《十月的螃蟹》就是利用了画中的螃蟹、茅台酒、秋菊等物品。经过一番构思,反映出当时庆贺粉碎“四人帮”的喜悦心情的艺术佳作。
可见,“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突破”,使作品包孕着丰富的心理内涵与理性认识,在艺术表达的方式上具有深刻的容量和形式的美感。通过摄影作品的“自感情节”的欣赏过程,人们即欣赏了作品,同时也看到了自身认识的飞跃。自身的复杂、丰富、获得了意识和情感上的升华。沟通了作者与观者情感融会的渠道,从而收到了其较好的艺术效益。艺术家巴甫洛夫说;“富于感情思维的人,每件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由艺术家被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所感动”,首先获得美的享受,产生创作激情,并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来从事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活动。摄影作者也不例外,遵循这一创作原则,利用手中的创作工具和他的摄影照片,来抒发感受,使其产生美的情感共鸣。
艺术大师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尽管人们在各种影展以及摄影杂志中看到过不少的精良作品。也可以给人以美感,但不能产生人们情感上的变化,看后容易遗忘,这就在于这些形象无性格可言,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形象。那么什么是艺术形象?是从审美理想出发,通过具体直接感知的形象来高度概括现实的重要方式。美国摄影作品《失业》把重点放在环境上,大雾和港湾,巨轮被迫停止远航,失业者迈着沉重的步伐。尽管你看到是失业者的背影,但你已被这茫然的气氛所感染。是呀,这位失业者将去何处?人们通过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去认识艺术、认识世界。有性格的形象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形象,形象的性格刻画得越深刻,带给观众的情感就越深切,艺术的感染力就越强。
摄影艺术作品的品位,与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强弱有关,与作者捕捉生活的能力和自身艺术修养有关,也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有着重大的内在关系。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创作才能。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一些摄影的同行们在一起常会听到有人面对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时发出的叹息;“这地方我也去过,为什么我没有发现”或者“当时我也在场,怎么我就没有注意到”。对了,一幅摄影艺术作品除了技术原因外,感情因素起了作用,这是主要的。“天才在于勤奋”,尤其适于我们广大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从摄影表现对象的特殊性来讲,可以说“摄影创作是在路上完成的”。这所谓“路”,其实就是客观世界变革发展的过程,只有在这条路上刻苦探索、反复实践,才能不断从审美感受中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对美的表现技能。正如;文学家对语言的掌握、书法家对笔墨纸砚的驾驭一样,具有长期性、渐进性。摄影作者只有扩大自己思想和艺术修养的范围,在新的艺术信息中不断吸储,提高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和认识能力,才能从中发现前人所不曾发现的美,创作出品位较高的摄影之大作。
参考文献:
[1](法)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平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