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的教育》感受爱之教育
2018-11-26陶璐静
陶璐静
一位妇女微笑着抱住一个金发少年,少年正在亲吻这位妇女——他的母亲,这是我小学时买到的《爱的教育》的封面。那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硬皮书,翻开书,里面是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着他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此外,书里还收录了安利柯的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10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每次读起这些故事的时候,我都对我的“同龄人”安利柯的经历感同身受,陪着他一起哭一起笑。
这是将近十年前,我读《爱的教育》时的感受。十年后,我从当年的小学生变成了现在的一名幼儿教师,再次拿起《爱的教育》,除了被树立的故事吸引之外,对这本书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爱的教育》,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就看出,作者强调的就是爱与教育的互相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强调过爱对教育的意义。例如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育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此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的,《爱的教育》的每一个故事,也无不体现着爱的力量: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体贴父母等都是爱。这些平凡的人物之间无不荡漾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的小爱,更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大爱。
在《烟囱扫除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可怜的烟囱扫除人,被围在美丽的衣服、摇动的帽羽、发丝带、鬈毛之中,那样子真是好看。三十个铜币不但早已集齐,而且还多出了许多了。没有带钱的小女孩挤入大女孩群中,将花束赠给少年作代替。这时,忽然校役出来说:“校长先生来了!”女学生们就麻雀般地四方走散。烟囱扫除人独自立在街路中,欢喜地扶着眼泪,手里装满了钱,上衣的纽孔里、衣袋里、帽子里都装满了花,还有许多花散布在他的脚边。也许,施舍烟囱扫除人的小姑娘们只是单纯的觉得他很可怜,想要帮助他。但她们这小小的善心汇聚在一起,已经成为了一股巨大的社会的力量。社会的同情心无处不在,无不包含着一个爱字。这个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虽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心动魄,却总让人怦然心动,甚至泪流满面。因此,无论我们现在是快乐,是痛苦,还是忧伤,都要用一种温暖的眼光去看世界,永远都不能放弃爱。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有了爱的学生,才会有一颗纯粹的心去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写到:你想一想那些拼命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傍晚时分又去夜校读书的工人们;想一想那些操劳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而每到星期天仍然去学校学习的妇人与姑娘们;想一想那些训练之后疲惫不堪地回来时,手里仍然拿着书本地士兵们;想一想那些聋哑人与盲人孩子,尽管有种种不方便,却仍然坚持学习;最后你再想一想那些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仍然坚持学习与读书地囚徒们!读书上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变得厌恶读书,觉得束缚了我们的自由,甚至觉得读书没有任何作用。但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啊!所以他们会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事实上,只有真正的珍惜读书,爱读书,才能从读书之中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
同样的,有了爱的老师,才会有一颗纯粹的心去教书育人。在《高尚的行为》一文中,安利柯上课时看到有三四个人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就是那个一只胳膊已经残废、母亲卖野菜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捅他,拿栗子壳掷他的脸,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把他比划成残废和怪物。克洛西一个人坐在凳子边上,脸色煞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人见他这样,越发起劲了,那个一脸无赖相的弗兰谛跳到凳子上扮起克洛西的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看了哄堂大笑起来。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朝弗兰谛扔过去,弗兰谛闪在一边,墨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来的老师的胸上。大家赶紧逃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吓得不敢出声。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道:“谁?”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谁?”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毅然地說:“是我!”老师看了看他,平静地说:“不是你!”等了一会儿,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站起来!”克洛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便叫那四个欺负他的人站起来,教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老师走到卡隆跟前,赞扬他说:“你的心灵是高尚的!”一个老师处理班级事务,最重要的就是肯给学生解释和改过的机会。因为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老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学生一样多的爱,学生在学校才会感到快乐,才能将学校的作用发挥到最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故事里的卡隆的所作所为,也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感情是相互的,父母给予我们爱,同样的,我们也会给予父母爱的回应。有了感情的交流,两人之间就能更好地沟通。就像一位园丁用心用爱照顾他的花圃,那么到了花期,他的花也会为他怒放。父母和老师用心,用爱去教育他们的子女和学生,那么孩子们也会感到爱的力量,也会用心用爱去接受教育,这样所获得的知识,也能保留更长久,这就是爱的教育的魅力。
通读《爱的教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对爱的真谛的解读:真情换真情,爱心换爱心。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所以整个社会大家庭存在着爱的气息,爱是我们大家心灵的呼唤,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