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018-11-26张明
张明
观点提示:
●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就要加强理想信念的基础教育,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力;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内生动力;加大对教育者的再教育力度,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引导力。
教育是人对人的一种影响性、导向性、培养性的理性活动,内蕴着目的性、方向性和价值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突出位置上,坚持以历久弥坚的理想信念砥砺全党,保持党员干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如何更好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理想信念的基础教育,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是党的各级组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意在帮助党员科学认识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具体说,就是要帮助党员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解放服务的,是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政治立场的,是以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理想的思想体系;帮助党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懂得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利益愿望的表达和意识形态诉求,更是一种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实践力量,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合理的科学内容和严整的科学体系;帮助党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开放特性,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意在帮助党员干部科学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把理想信念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个别词句和某个孤立的原理在中国的运用,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运用内化于中国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实际,并取得中国民族化、中国特色化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为理想信念而砥砺奋进的思想硕果和理论结晶。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实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切地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和历史基础,从而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生生不息的内在逻辑和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内生动力
关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与外部教育的教化引导密不可分。通过外部教育,可以为共产党员明确理想信念的目标和方向,树立坚守理想信念的楷模榜样,但行动关键还是源于共产党员内心的自觉。近年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注重形式创新,加大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个别教育者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还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欠科学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理想信念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鴨式”教学上,停留在“必须要”的生硬说教上,而缺乏“为什么要”和“反之会怎么样”的道理解读和理论论证。个别党员也因此把理想信念教育当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产生了不端正的态度,影响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育思维,在延续传统教育精华元素之外,要紧密结合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丰富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内容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疏离感,探索创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避免以简单的说教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真实、多样、灵活的教育手段让榜样人物看起来更鲜活,使广大党员学有目标、学有可能;让教育过程不呆板,使广大党员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当然,一次教育活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还需要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内自省”“慎其独”。广大党员能否发自内心地保持对党的情感忠诚、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教育效果最直接、最客观的反映。
加大对教育者的再教育力度,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引导力
在教育实践环节中,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教育引导他人,教育者自己必须先受教育。教育者如果台上讲马列台下却信鬼神,人前讲奉献人后却攫私利,知行不一,知行背离,广大党员就会“恨乌及屋”,不仅会对教育者嗤之以鼻,也会因教育者的失职而“迁怒”于教育内容本身。所以,加大对教育者的教育力度,对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首先,教育者要“通晓其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者只有深入研究、正确认识、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本质,强化自身的理论自信和政治自觉,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将理论转化为受教育者易理解、易接受的语言,使其理念上自觉认同、行动上自觉遵从,从而实现从价值层面认知到心理层面认同的有效转化。当前特别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其次,教育者要“心怀真情”,以对党的绝对忠诚之心强化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是教育者信念形成的决定要素。作为教育者,有了牢固的情感积淀,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投入真感情,引导广大党员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进而消弭灌输教育带来的压迫感,进一步提升理想信念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当前特别要落实“两个坚决维护”的最高政治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再次,教育者要“躬亲以行”,带头坚定信念、做明白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自身端正、躬亲示范,不用下命令,被教育者自然就会跟着行动起来。所以,理想信念的教育者必须将实践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始终成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表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表率、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表率,发挥出更大的正面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内心深处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同时被激发出来、践行下去,广大党员才能更忠诚地固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更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更主动地维护我们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