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2013年盛夏期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8-11-26鲁桂元邓舒敏刘维恺
鲁桂元 邓舒敏 刘维恺
摘 要 武汉市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2013年盛夏期,武汉市黄陂区经历了几十年不遇的高温酷暑天气,这次高温天气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大、降雨量少、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基于此,通过研究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活动情况特点和历史资料,对高温天气的成因和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做好高温天气预警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 气候特点;异常高温;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P4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81
武汉市黄陂区位属武汉市辖区,地处武汉市北部,距离市区仅23 km,属于武汉面积最大、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区。但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2013年7月1日至8月中旬,黄陂区出现罕见的持续晴热少雨的高温天气。有专家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温天气出现的次数、时间长度、强度呈上升趋势。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形成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分析高温天气成因以及特征,形成有效的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1 2013年黄陂区盛夏期气候特征
1.1 高温定义
日最高温度≥35 ℃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根据武汉市气候特点,参照有关文献的测算方式,高温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高温(≥35 ℃),第二个等级为危害性高温(≥38 ℃),第三个等级为强危害性高温(≥40 ℃)。连续出现3~4 d大于等于35 ℃定义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连续出现5~7 d大于等于35 ℃定义为一次中等高温天气过程,连续8 d以上出现大于等于35 ℃定义为一次强高温天气过程[1-2]。
1.2 黄陂区盛夏期高温气候特征
2013年盛夏时节,武汉市黄陂区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有以下特征,1)持续时间长。日平均气温≥35℃的天气长达一个多月。黄陂区温度超过历史极值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高温持续时间都到达历史同期最高值,见表1。2)覆盖面积广,武汉全境内都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3)强度较大,极端天气明显。从7月初开始,武汉市出现高温天气,然后高温范围逐渐扩展。从7月初到8月中旬,湖北省整体范围内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溫天气过程。持续到8月14日开始受台风“尤特”外围云系影响,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高温自南向北逐渐有所缓解。
2 高温成因分析
2.1 副热带高压控制
2013年7月初,湖北省提前结束“梅雨”影响,受较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下沉增温明显,抑制了对流天气的发展,武汉市黄陂区的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密切相关。2013年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的中心强度较强而且辐射范围面积较广,并且控制整个南方地区都受到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处于偏西偏北的位置,在东亚地区形成500 hPa环流形势呈现一种“正-负-正”的异常分布形态。从2013年6—8月500 hPa日环流形势可以看出(图略),从7月中旬开始副热带高气压就一直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稳定态势。5 880 gpm线所控制的范围一般较大,有时可以延伸至东经100°以及以西地区。
5 900 gpm线于2013年8月初开始延长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异常下沉气流影响,强烈抑制对流天气的发展,出现长期高温晴热、降雨减少的天气情况。2013年8月2—6日,副热带高气压与大陆起亚合并形成高压坝,阻止了北边冷空气的南下,拦截下南方热带气旋的北上,在8月2日出现短暂性副热带高压减弱现象,没有对强大高气压影响下的高温天气产生任何改变。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是武汉市出现异常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2.2 热带气旋活动影响小
在热带气旋的影响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被削弱、断裂,最后导致高温天气中断,台风天气靠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台风位移到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南边缘位置,副热带高压受到挤压向东后退。当台风天气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侧边缘向北边移动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向东边后退;当台风翻越副热带高压脊进入西风带时,副热带高压会向西延伸。2013年6月21日,第5号热带气旋“贝碧佳”在南海北部洋面生成,6月22日在海南省琼州市登陆,对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产生影响,是2013年第一个在中国登陆的热带气旋,由于登陆时间较早,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高温天气还不算明显,并未有任何影响。2013年7月8日在西太平洋附近地区生成一热带低压气旋,随后演变成强台风天气,低压气旋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外围向西移动,但此时陆地副热带高压天气强大,阻碍了台风北上。7月13日超强台风在福建省连江县登陆,之后进入江西境内后被逐步削弱并消失,受到台风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向北偏移至长江以北地区,因此该区域的高温天气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进入持续高温的状态。而在此之后出现的台风中一直呈现这样的态势,在2013年夏季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表2),由热带气旋活动路径资料显示,2013年夏季共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较历年同期水平偏多。但由于生成的地理位置偏西,热带气旋并未向内陆地区运动且发展加强实践较短,登陆的位置均在华南沿海地区,没有向内陆延伸的热带气旋。影响范围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市。武汉市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在屡次热带气旋活动中,高温天气始终没有得到缓解,热带气旋对缓解区域内高温天气没有太大影响,出现异常性的持续高温天气。2013年8月10日,台风“尤特”在广东阳西登陆,受“尤特”外围云系影响,湖北省全境高温天气有所缓解,结束长达40多天的高温天气。
2.3 梅雨量少,持续干旱
2013年6月9日,武汉市入梅,但是梅雨不典型,提前结束梅雨天气。6月9—10日受高空槽和底层低涡切变得影响下,武汉市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6月28—29日受江淮梅雨带南压的影响,再次出现降雨过程,其余时间大部分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高。7月初开始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武汉市提前结束梅雨季节。
2013年出梅时间比往年同期早,梅雨期间降雨量偏少,形成不典型梅雨天气。2013年对环流形式以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仅范围上较多年平均值偏大,强度更强,而且向西延伸脊点位置向偏西偏北。由于出梅时间过早,所以高温天气也随之而来。从7月初开始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出现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
3 结论
2013年武汉市黄陂区盛夏时期高温天气在高温强度、高温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是历史同期罕见的。初步分析了高温特征和原因,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开展高温天气的预警和服务工作。结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13年武汉市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武汉市高温天气过程共45 d,平均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高温日最高气温、高温强度均超过历史同期数值。
2)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副热带高压与大陆起亚合并形成高压坝,阻止了北边冷空气的南下,拦截下南方热带气旋的北上。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是武汉地区高温天气的一个原因。
3)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互相较劲,与往年同期来说热带气旋偏多,但由于生成的地理位置偏西,热带气旋并未向内陆地区运动且发展加强实践较短,登陆的位置均在华南沿海地区,没有向内陆延伸的热带气旋。所以高温天气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4)2013年梅雨量偏少,出梅时间早,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干旱比较严重。城市化的日益发展,热岛效应因素使武汉市黄陂区内温度居高不下,造成温度升高。
参考文献:
[1] 贺懿华,李才媛,王丽,等.武汉市盛夏高温气候特征和成因及预报[J].气象科技,2007(6):809-813.
[2] 李振兰,王小宁,李涛.1971—2010年莱州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233-23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