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疼痛与焦虑的影响
2018-11-26王彩霞
王彩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
肛瘘(Anal fistula)是肛肠外科的一种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外口分泌脓性液体,肿痛、瘙痒,肛缘索条状硬块等,排便困难、精神萎靡、寒战、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也出现于某些肛瘘患者临床表现中。我国患有肛瘘的病例人数占肛肠科发患者数的2.6%,国外高达20%。且多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男性患患者数多于女性,比例为5∶1。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对肛瘘患者进行治疗,虽起到了相对较好治疗作用,但是手术后患者普遍伴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及疼痛感,患者术后长时间的疼痛和住院治疗,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也无形中加重,使患者从生理及心理上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对肛瘘患者术后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显得极为迫切[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肛瘘患者术在疼痛及心理焦虑方面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肛瘘患者,这些患者大都为医院附近院校的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9例。常规组中男性2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22±2.56)岁,病程8 d~ 7年,平均病程(2.45±0.65)年;研究组中女性8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22.32±4.91)岁,病程9 d ~ 14年,平均病程(1.43±0.5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包括:睡眠、饮食、安全等3个方面。
研究组在此前提下实施综合护理。首先,对术后肛瘘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及焦虑,逐步改善患者的心律偏高、血压过高的症状,对肛瘘患者术后出现的心律加快、情绪及心理不良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及时疏通不良心理,加强对患者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就肛瘘病状、病理及治疗办法和康复办法对患者进行讲解,避免其对疾病及疾病带来的不适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术后加强疼痛宣教,术后换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创口粘连情况下避免强硬撕拉动作,以免引起反射性缩肛加重肛门疼痛。其次,围术期消毒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积极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绝对卧床休息,维持排便通畅,并做好肠道准备及局部护理,及时消炎。
1.3 观察指标
参考使用VAS评估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2],总分10分,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参考使用SAS焦虑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心理焦虑程度:>70分为重度焦虑;<50分为无焦虑;50 ~ 60分为轻度焦虑;61 ~ 70分为中度焦虑[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的VAS、SAS评分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VAS、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VAS、SAS评分比较(±s)
组别 n VAS SAS研究组 29 1.07±0.35 42.83±3.07常规组 29 6.24±0.36 50.79±5.02 t-72.078 -9.469 P 0 0
3 讨论与结论
临床多见的典型肛瘘通常表现为一根通畅而完整的管道,两端分别位于肛窦和肛缘外位置,或直肠壁。而中间瘘管封闭式,且没有外口只有内口的为非典型肛瘘,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在所有肛肠科疾病中,肛瘘的治疗难度颇高,将对人体直肠、肛肌肉带来直接性影响,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康复时间较长,需通过定期换药来促进愈合[4]。
肛瘘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通过实施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5]。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58例肛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比较发现,为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两组患者VA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及焦虑心理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患者(P<0.05)[6]。综合护理干预符合现代护理学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原则,通过对肛瘘患者术后实施人性化、全面、精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变肛瘘患者术后不适、疼痛及情绪不良的状况,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7]。
综上所述,对肛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最大化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于肛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领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