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微课+对分”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2018-11-26孟庆娟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微课英语教学

陈 俊,孟庆娟

(吉林动画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长春 130012)

1 行动研究的定义与实施步骤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Collier提出,随后得到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的进一步发展。行动研究主要立足于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不同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行动研究要研究什么、主体研究者是谁、如何开展及行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可以综合归纳为,行动研究主要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师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认识,由教师直接参与和开展教学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需要经过计划、观察分析、行动、反思等环节。McNiff将它具体划分为以下5个步骤[1]: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意识到存在的教学问题。

(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3)制定、实施方案以解决问题。

(4)评价行动结果。

(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问题,以进行下一次研究。

根据以上行动研究的5个步骤,我们设计了以下研究方案:发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行动研究、反思研究结果,并在某艺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微课+对分”模式的行动研究。

2 “微课+对分”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2.1 发现研究问题

当前,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是以传统的集中面授为主,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为辅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课堂观察、网络问卷调查、同行交流等方式,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课堂互动、艺术生语言学习持续时间、考评机制、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问题。第一,课堂互动形式化。通常是英语教师的“独角戏”、“自问自答”等尴尬情形,“教学相长”、艺术专业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第二,课堂学习半堂化。在90分钟的英语教学中,大约前40分钟内,艺术专业学生通常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后半堂时间内看专业、聊天、玩手机、看视频等情况时常发生。第三,课后自主学习个别化。每个班能够完成自主学习的人数凤毛麟角,与之相反的是作业雷同、抄袭现象“见怪不怪”。第四,考前死记硬背。大部分艺术高校英语考评仍然不受重视或没有过程性评价,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教师时常陷入“严格把关还是全面放水(《中国青年报,2015年 8月》)”的矛盾与纠结中。

2.2 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分析问题。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其一,艺术类学生语言基础的薄弱导致短时间内不能够完成对新学语言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吸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堂讨论”只会加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焦虑感,进而降低课堂参与度,课堂互动也就往往有名无实。其二,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讨论、实践等方式能使学习效果达50%以上,单一的问答式的互动方式难以保证效果。同时,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情结”浓厚、表现力和表演欲望较强等特点导致其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其三,缺少课后相关学习内容视频讲解、ppt等优质资源的提供与支持的情况下,课堂内容未完全理解、自主能力弱等是导致艺术专业学生缺乏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改变当前考评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等内容,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有效吸收,改变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过后遗忘的现象。

(2)解决方案。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构建了一个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以“微课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为辅的“微课+对分”英语教学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对分”英语教学实践模式

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包含了三大环节、五个要素和一个主要关键点。该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讲解重点内容,另一部分用于学生就上次课的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或者就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展示或教师答疑;学生当堂所学内容在课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PPT等辅助资料进行消化吸收,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该模式中对分时间的安排并非是课堂的一半时间,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所学内容的难易度、课程性质等进行灵活处理安排,也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教学效果等。第二,讨论环节中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既要能够引导不参与活动的学生打破沉默僵局、缓解紧张气氛,又要节奏适中,在有效的时间内突出重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最后,在作业布置、微视频的发布等方面,内容应该灵活、多样,不应只是传统的单词、语法等内容,更要涵盖语言技能的指导,包括听力技巧、听力资源、阅读策略等,以丰富拓展课堂内容。

2.3 实施行动研究

基于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微课+对分”模式教学行动研究方案。以吉林省某艺术高校16级动画专业两个班的大学英语课读写课为实践研究对象,在语言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参与度、成绩测评等方面,与普通班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对比,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下面以《新应用大学英语》(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Unit 2 Idols为例,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为6学时,3次课完成,每次课90分钟,授课对象为动画专业学生,人数为30人。每次课重难点不同,因此在运用该模式时,对分时间上的安排也有所变化,具体运用情况见表1。

表1 “微课+对分”模式教学行动研究实践案例

从表1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微课+对分”教学模式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过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每次课的对分时间不完全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每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合理分配;第二,每次课的作业布置都分为必做与选做,使学生了解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第三,课堂活动环节的内容不尽相同,有语言学习与动画专业相结合的类型、有类似presentation的展示、有答疑有归纳等。

2.4 反思研究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行动教学后,我们就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效果提升程度。为了验证教学效果,我们从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实验班(使用该教学模式的两个班)和普通班(使用传统的词汇、语法、篇章教学模式的两个班)进行了考量对比,考量方式包括学生网络问卷调查、学生参与英语类活动报名及获奖情况(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外语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动画配音大赛等)、网络平台学习任务下载量、期末成绩等。

在网络问卷调查的12项问题中,其中认为“隔堂讨论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英语学习的心理焦虑感”的艺术生占94.2%;认为“微视频、PPT等课后资源的提供有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愿意尝试课后自主学习”的艺术生占89.3%;“更喜欢剧本表演(Show Time)、演讲(Presentation)、与专业相结合等类型的互动形式”的学生占89.6%;93.4%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微课+对分”这种教学模式,既有了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避免了“满堂灌”的问题,又可以准备好作业内容,更好地参与课堂,将所学语言内容进行输出。其他形式的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对比

数据显示,在各项数据的对比中,实验班优于普通班,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均得到极大提升。“微课+对分 ”教学模式完全适用于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

(2)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对分课堂中的讨论互动环节,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对分课堂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吸收,对于小组汇报、问题解答等形式,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必要要求所有小组都进行汇报,而是抽查几个小组。在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教师来进行解答。在最后归纳总结环节,对共性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强化等。第二,对分课堂的讨论与传统的讨论课是不同的,传统课堂的讨论更多是围绕教师给出的话题或任务而开展的讨论,讨论可能并没有充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分则是围绕老师已讲授过的内容、知识点来讨论,即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独立学习、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交流、学生充分吸收)等环节,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过去的讨论并没有这么大面积地普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分的导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

3 结语

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和语言学习情况要求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有适合艺术类学生使用的教学模式,方能开出艺术之花。“微课+对分 ”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微课资源使用,结合了中国原创的对分课堂 模式,既避免了对西方教学模式的照搬,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为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丰富了英语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微课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