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8-11-26何亚琳
何亚琳
(三台县中医院,四川 绵阳 621100)
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管理水平高低可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但是,传统管理模式趋于笼统,难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工作潜力。而护士分层管理法可科学分配和管理护理人员,最大限度提升其工作效率,从而改善临床护理质量[1]。本文通过将护士分层管理法纳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以观察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非干预组,共170例,后者为干预组,共190例。非干预组女79例,男91例,平均年龄(40.18±10.32)岁;干预组女85例,男105例,平均年龄(41.35±10.4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2]:均为我院规定时间收住入院患者;预计存活期>6个月;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护士分层管理方法如下:(1)分层:以科室护士长为负责人,将科室护理人员从高到低进行分层,包括专科护士、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五个层级。(2)明确分工:每个层级严格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和岗位,满足不同病患、病情需要。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对每个层级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分化,并根据患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优势做好明确分工;(3)实施扁平化责任包干制:由不同层级护士组成责任组,每个病区设2-3个,每名护士包干5-10名病人,由包干护士负责所在辖区全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沟通等,实施入院到出院的连续、全程护理。(4)奖励机制:设立绩效考核及针对性奖励方式,对工作中表现优异责任护理人员及其小组组长予以适当物质奖励,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组长的管理积极性。
1.3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3]
对两个时期内所选取患者进行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由表1可知,干预组患者经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为(93.15±2.17)分、专科护理得分为(92.47±1.89)分、病房管理得分为(95.37±0.78)分、服务态度得分为(98.45±1.24)分,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t分别为27.461、33.358、31.458、43.491,差异显著,P<0.01。
表1 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例)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病房管理 服务态度干预组 190 93.15±2.17 92.47±1.89 95.37±0.78 98.45±1.24非干预组 170 85.16±3.29 85.26±2.21 90.03±2.19 90.18±2.27 t-27.461 33.358 31.458 43.491 P-<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目前在医院管理体系中,护理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提升护理管理效果、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已成为每个医院共同进步目标之一[4]。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护士分层管理法将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区分,各司其职,既便于管理效率提升,又可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员工作积极性[5]。周红娣[6]等研究指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高达97.3%、患者满意度高达98.1%。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经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专科护理得分、病房管理得分、服务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提示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上述研究结论相吻合。
综上,护士分层管理法应用于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利于良好医院形象建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