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改”背景下青少年阶段性足球推广的策略选择

2018-11-26刘义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阶段足球

刘义军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足球改革方案,即《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1](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发布为我国足球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关于校园足球的表述是《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扩充师资队伍。”发展校园足球成为我国足球发展的重点之一。

1 发展校园足球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学习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康身体。足球运动作为一项极具教育和实践意义的球类项目,它本身所特有的魅力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无法替代的。将足球教学引进课堂,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性格培养、兴趣的激发,还是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1 传播足球精神,培养学生性格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着其独特的运动精神,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其本身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更是值得学习。足球是一项集体项目,开展校园足球,能够让青少年学生亲身体会到足球场上的团结协作,以及进攻时的拼尽全力、落后时的奋力拼搏、疲惫时的坚持到底,学习并亲身感受这些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品质,进而养成协同合作、坚持到底、不抛弃、不放弃的优良性格。

1.2 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首要原因是“有趣”,所以带领学生快乐地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运动兴趣,在教学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参与某项运动没有乐趣,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其他的运动来代替当前的运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常思常新,因为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大,课堂内容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而足球运动不论从观赏角度还是自身参与到运动中,队友间的传接配合、对手间的你攻我抢、领先时的兴奋、落后时的紧张等都具有十足的趣味性。

1.3 科学指导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其生长发育正处于不断上升阶段,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指导不仅能够保证青少年自然的成长发育,而且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自身改造手段可以大大提高身体机能水平。足球运动作为一项高负荷、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在训练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挖掘生长潜能,同时辅之合理膳食营养,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增强,提高学生的机体形态和器官功能的发育,并且能够提高细胞的免疫活性及机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1.4 发掘潜力新人,储备足球人才

《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我国“足球强国”战略“三步走”的实现路径,而“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1]”的中期目标,把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增加同职业联赛水平的提高和男女国足实力的提升并列,再次从侧面强调了从“娃娃抓足球”是提高我国足球发展水平的根本,只有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才能够让更多有天赋的青少年被发掘,从而进行系统的职业化训练。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的适龄青少年群体都聚集在校园中,因此发展校园足球有利于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而且有利于发掘潜力新人,为我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储备人才。

2 青少年阶段性划分的依据及内容

阶段性特征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质、基本征象和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是显著的,表现出一定年龄阶段的特征。这些特征为阶段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1 青少年阶段性划分的依据

2.1.1 阶段性划分的理论依据

“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2]-[3]”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1982)最早提出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该理论由最初的4阶段论发展成5阶段论:(1)前凝神阶段:个体没有改变自己行为的意向;(2)凝神阶段:个体虽然有了改变行为的意向,但是没有改变行为的行为;(3)准备阶段:个体有时进行体育锻炼,但并没有形成规律锻炼。(4)行动阶段:个体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但是锻炼时间没有超过6个月。(5)维持获得阶段:个体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且坚持锻炼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通过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去研究青少年体育行为,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行动改变的过程,提出比较科学有效的指导锻炼计划。

需要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临床医师担任指导教师,这样才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准确发现问题,对操作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强调。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好由一位参加过微格教学法培训的教师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所有教师都掌握微格教学方法。

2.1.2 青少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

在校园足球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是在足球教学中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和特征。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式和阶段式的特点。波浪式体现在身体形态发育的两次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生以后身体形态发育逐渐减慢。第二次突增是青少年时期,男生通常在7-11岁、女生在7-9岁开始进入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体格发育速度加快,身高、体重的突发性增长是其重要特征[1]-[2]。

2.1.3 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的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到了初中以后,第二信号系统不断提高,达到两个信号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协调,信息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

骨骼肌肉系统。青少年阶段的学生骨骼发育主要表现在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弯曲、畸形。而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在长度,肌纤维细长、肌横截面小、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运动时间长容易产生疲劳,但是恢复较快。

呼吸系统。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系统日趋完善,功能也逐渐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胸廓较小,呼吸肌相对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

2.2 青少年阶段性划分的内容

校园足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指出,在学习新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根据这些表现,结合校园足球教学目标以及青少年生理特点,将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1-2年级,第二阶段为3-4年级,第三阶段为5-6年级,第四阶段为7-9年级。前三个阶段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为初中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身体机能发育、体能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出适宜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策略。

3 青少年阶段性足球运动的策略选择

青少年足球运动策略的选择需要注重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于课堂的内容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重视培养人格独立,关注个体差异性。

3.1 小学阶段足球推广的策略选择

3.1.1 阶段性选择教学用球,激发学生兴趣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足球的规格和外观入手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初期给每一位学生都配发一个足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直接接触到足球,以此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同时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强,所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甚至同一教学阶段配发的足球在制作材料、大小、重量、压力、颜色等方面有所差异,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爱好从足球的外观着手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放弃传统的“黑白相间”球,参照比较流行的“喜洋洋、美羊羊、熊大、熊二、光头强”等动漫形象来改变足球的外观;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在身高、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将配发的足球规格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使用,如第一阶段1-2年级的学生可采用2号球大小的足球,即直径约15厘米左右的足球;第二阶段3-4年级的学生可采用3号球大小的足球,即用直径约18厘米的足球;第三阶段5-6年级的学生可采用4号球大小的足球,即直径约19厘米的足球。

在选择不同教学用球的同时,针对性的选择教材。传统的校园足球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校园足球在小学阶段的推广,主要应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主,因此在选择的教材中应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文字板书转变为图文和影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在传输足球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

3.1.2 阶段性课堂内容侧重学生身体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生理机能正处在各种能力构建和快速发育阶段,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各个阶段学生身体能力的敏感期。如平衡能力的学习,学生的敏感期为6-8岁,模仿能力的学习敏感期为7-12岁,动作速度的学习敏感期为7-9岁[1]。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的敏感强度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促进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生长发育。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决定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足球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宜性,如学生模仿能力的学习,可以通过播放足球相关视频(动漫为主);动作速度的学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移动接抛球的方法来教学等。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阶段性改变行为模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要保持较快的更新速度,以吸引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能力较差,其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事物的能力主要是依靠于模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准确生动的讲解、形象生动的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3.2 初中阶段足球推广的策略选择

3.2.1 系统练习足球技能,夯实基本功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开始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注意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稳定,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不仅对于学习一项新的体育项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坚持长久的体育锻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学时期的学生在事物的接受方面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各机能系统并没有完全的发育完善,所以并不建议进行一些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强度和负荷并不高的有氧运动。结合到足球运动项目上来,可以开展足球趣味竞赛游戏,如带球过杆竞速、传接球竞速、颠球比赛、定点射门比赛等。这些游戏的开展,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而且运动的负荷较小,在学生身体机能可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游戏的结果具有区分优劣、快慢的特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特定的足球基本技术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足球专项技能练习的专注度。

3.2.2 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是通往成功的基石。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愈显重要。足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学系统的指导,一支没有团队精神的球队,就无法凝聚出最强的攻防能力。因此在足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注重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如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强调配合的重要性、设计一些需要相互配合的小游戏、分组练习后点评时强调配合是优胜组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等,这样既能进行技能教学,同时也能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彼此配合的默契程度。

结束语

青少年处在身体各方面能力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各种体育运动,能够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方案》的出台使得校园足球的开展成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全国中小学校园内掀起了开展足球运动的热潮,但是因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在足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足球运动的能力,进而发挥校园足球广泛开展的规模效应,带动足球产业的发展,发掘、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助力足球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阶段足球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