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作用研究

2018-11-26丁意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肌群套路竞技

丁意轩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作用研究

丁意轩

本研究通过查阅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文献,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长期从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实践经验以及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形式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核心力量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就其在提高竞技武术运动能力的作用上进行探索,认为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核心区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促进上下肢协调做功,降低能量消耗,减小运动损伤,提高身体变向和位移速度等,提高运动员在非稳定状态下动作完成的质量,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竞赛水平,以期为竞技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与支持。

核心力量训练;竞技武术套路;作用

引言

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充斥、碰撞与对接中,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由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不断,动荡不安,致使竞技武术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东西方体育文化再次碰撞,形成第二次交融,使得竞技武术备受国家关注,自此,迎来了竞技武术的春天。从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颁布以来,标志着竞技武术从民间自发习练走向竞技体育的大舞台,被越来越多的缀以“高、难、美、新”的词缀,这也标志着国家乃至项目本身需要看到推陈出新的技术动作和套路内容,同时也与竞技体育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目标相契合。中国武术慢慢被世界认可与推崇,在亚运会以及世锦赛均设立了武术比赛项目。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复杂多变,风格突出,难度动作的规格和稳定性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和体能均有较高要求。套路内容表现为:动作速度快,跳跃动作复杂,腾空高,平衡动作稳,柔韧性强,运动负荷加大,难度动作更大,动静结合落地平稳,对腰部的控制稳定性以及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运动链”提出极高要求,是一项以核心区域为中心的全身性运动。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才能提高动作质量、提高跳跃难度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平衡动作的平稳性,为“高、难、美、新”动作的发挥打下良好基础,更大限度的发挥运动水平,争取“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成绩。本研究旨在运用相关理论,结合长期从事竞技武术套路的实践经验,以核心力量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就其在提高竞技武术运动能力的作用上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竞技武术套路的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与支撑。

1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界定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见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而核心稳定性的概念最早见于人体脊柱的解剖和生理理论应用的研究,主用于人体康复领域。核心力量训练又称为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即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被引入至竞技运动领域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被应用,直到本世纪初期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领域接受和推崇。目前,我国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差异,本研究所认识的核心力量训练区域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骨盆周围的深层次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与骨盆相连的所有肌群。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核心力量的重要功能是稳定身体,是肌肉发力的根基,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可以说,强而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态、运动技能以及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撑作用,并非某一个单一肌肉就能完成,它务必是动员许多个肌群协调统一运动。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角度来说,对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是为了提高专项能力和竞技水平。[3]

2 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特点

竞技武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4]

竞技武术套路技能主导类的项目,它包含屈伸、回环、旋转、平衡、跳跃、闪转腾挪、跌扑等,人体的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对人体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可以说是:一动无有不动,全身心参与的运动。

3 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的作用

3.1 稳定脊柱、骨盆

核心区就像桥梁一样,链接身体的上下部分。竞技武术套路大部分是通过腰带动其他部位来展现动作,以核心区创建支点,稳定脊柱,使身体保持平衡,稳定骨盆,达到身体稳定。武术套路中的小组合和难度组合多以脊柱和腰为中间桥梁,以弓、马、仆、虚、歇步为基本步行,腾空飞脚、旋风脚、摆莲脚等基本跳跃(或者加上基本静态步行的链接动作)难度串自由组合而成的套路内容,这些均是在保持躯干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关节肌肉群的收缩力量整合而成。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与核心力量的强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术动作的稳定、规格以及难度动作的稳定发挥,多通过核心区的力量和稳定来实现。武术口诀常云:“以腰带臂”,“以腰促力”,“拧腰转胯”等充分体现了以腰部为中间枢纽的重要作用,腰在身体的变化能够协调肢体,调整身体重心,在核心力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技术动作的创新与发展,更加复杂的组合和高难度技术动作频繁链接,只有强化核心力量训练,才能保持身体脊柱的稳定。核心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四肢活动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才能使核心肌群更好地控制整个躯干和脊柱,为四肢动作的发力提供支撑,确保武术运动员翻、转、腾、挪等能力的增强,从而提高力量和速度,使动作规格提高,稳定发挥。

3.2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与平衡能力对整个套路技术动作的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武术套路竞标赛中,我们以河南省唯一进入决赛的太极拳运动员马建超为例,可以看到其动作基本功扎实,核心力量强,在难度动作结束后衔接上链接动作稳稳落地,身体丝毫没有晃动,动作编排合理,动静急徐,完美的展现了较好的腰腹力量和身体素质。同样也能看到,有运动员在动作难度完成后身体晃动,再快倾倒的一瞬间利用核心力量将身体控制住,仅仅扣掉了动作链接分值,保证了动作难度分值。近些年的武术大赛,运动员的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旗鼓相当,仅凭借难度动作的完成和稳定性一决高下。由此可见,腰腹等核心肌肉群的控制力训练尤为重要。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训练通常是在不稳定状态下训练,在如此的训练环境下保持身体的平衡,可以使运动员身体的控制和平衡力大大提高,增强身体肌肉的感知力和记忆力。

3.3 增加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如果将人体的核心肌群视为一个盒子,腹部等肌群为正面,背部以及臀部肌肉群为反面,膈肌为盖板,盆底肌和髋部肌肉群为盒底儿,当发力时,核心肌群的能量会从中心向四方运动,并向末梢端发力。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调节各肌肉群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全身不同部位的力量有序的参与到运动中去,协同合作,使力量得到最大能力的发挥。竞技武术套路动作中有很多需要从中间像肢体末梢端节发力的动作,以展示动作的爆发力。例如,太极拳中的发力动作,产能和蓄能较多,最后在肢体的末梢端节将力量打出。

3.4 提高上下肢和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完成难度跳跃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保证其在空中的优美身体姿态,并能在空中完成手脚协调做功的技术动作,且能在落地时,双脚以控制的方式同时落地。强大的核心肌群是身体变化的原动肌,而深层次的小肌群则扮演了稳定肌的角色,两者共同参与、协同做功,使得运动员完成了精准到位、衔接流畅的技术动作。[5]竞技武术套路内容中多有三步起跳的跳跃动作,又有原地起跳的难度附加静态步型或者平衡动作,在动作起跳前为了保持向上向前的加速度,在蹬地的瞬间需要让支撑腿发挥最大的力量,核心力量强的运动员能够很好的保持身体平衡,使支撑腿的肌群在完成难度动作途中处于适当放松状态,降低能量消耗。运动员在蹬地时充分发力,加大了蹬地瞬间的功,提高了起跳的效果和高度,为难度动作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使四肢能够协调配合,自如工作。核心力量越强,整套动作的后半程能量才能够有保障,更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效果,从而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工作效率,保证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3.5 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竞技武术套路是技能主导类项群,对力量,速度,柔韧均有较高要求,再加上近些年对套路内容“高、难、美、新”的追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快速发力时,身体或许不在正常中立的位置,如果发力不正确,很可能造成肌肉、关节等损伤,影响训练效果。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是因为缺乏力量造成的,着重核心区相关肌群的力量训练可以降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运动员的主动肌肉的发力建立良好而稳定的支点,再通过最大限度的促进其他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性,调动全身各个部位参与运动,使核心区域的骨骼、关节在运动时被肌肉牢牢包裹,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甚至可以减小关节的承受力,降低运动损伤几率。

3.6 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速度

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而言,快速变向能力和移动能力是武术套路运动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路线没有做硬性规定,要求运动员在14乘8的场地内,自行编排套路内容,或快或慢,或屈或直,或跑圈或呈直线等等。往往内容丰富,节奏鲜明,动作编排合理,动作轨迹跑满比赛场地的套路,裁判员在评分中更为偏重。核心力量的提高对运动中的非稳定状态下的身体姿态、方向变换都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4 小结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同时应加大核心力量训练,这是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前提。教练员与运动员应当重视核心力量的重要作用,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满足日常生活与竞技体育运动的需求;核心力量训练的加强能更好的体现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相关肌群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运动相关“运动链”的控制能力,也能提高在非稳定状态下动作完成的质量,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竞赛水平。

[1] 彭云钊,秦子来,王攀,谢晓艳.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3:62-65.

[3] 王冬月.核心力量训练与人体形态美的塑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6:81-83.

[4] 竞技武术[ EB/OL].https://baike.so.com/doc/884484-934942.html.

[5]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8:1119-1121.

StudyontheEffectofCoreStrengthTrainingonCompetitiveWushuRoutine

Ding Yixuan

By reviewing core strength training related litera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strength related concepts and its role in improving Wushu performance based on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training, as well as Wushu routine features and movement forms. It reveals that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beneficial for spine and pelvis stability in the core area, for athletes body control and balance, in improving coordination work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body,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ing sports injury, improving direction change and displacement speed, etc., enhancing athletes’ completion of movement under steady status, as well as promoting sport performance. The purpose is to offer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support for wushu routine teaching and training.

core strength training;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role

G808.1

A

1005-0256(2018)01-0066-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31

丁意轩(1991-),男,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猜你喜欢

肌群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