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

2018-11-26杨文芳

运动精品 2018年3期
关键词:仫佬族文化遗产物质

杨文芳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华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文化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中华人民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进过了时间的洗礼与文化的变迁,但是中华文化仍然能够大部分的遗传至今。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有壮、汉、苗、瑶、仫佬族等 12 个民族。这些民族创造和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至今一直流传着一个隆重的节日——依饭节,它具有500多年的历史。在“依饭节”的所有项目必定少不了的一个项目就是舞草龙。2006年,仫佬族“依饭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仫佬民族的舞草龙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对丰富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文化的起源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几千年的浩瀚历史进程中,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文化的诞生也是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罗城县志》中说到,道光二十四年,“初一至十五日各门首挂灯,敲锣鼓,放鞭炮。夜则演故事,舞龙灯,或舞狮子 … 龙有草龙、布龙两种”由此推算,仫佬族舞草龙文化起源于清朝时期。民间也有关于草龙起源的传说,舞草龙是罗城县附近乡镇最先兴起来的一项游艺活动。而且在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地州舞龙嘴”,即舞到最后烧剩一个龙嘴巴。这句俗语是当时舞草龙情景最好的体现,也是对古代罗城县兴起舞草龙文化的肯定。在解放前属于罗城县辖区的大部分各个乡镇都组有舞龙队。解放初期,各个乡镇的舞龙队伍每逢春节照常开展活动,之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被迫停止活动,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舞草龙文化再次兴起。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舞草龙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象征也会随之改变,如今的“依饭节”舞草龙文化代表的是仫佬族同胞“感恩、庆丰收”的意思,寄托着同胞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1.1 草龙的工艺制作

如今在“依饭节”上所舞的草龙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扎龙” “舞龙” “送龙”。在活动中使用的草龙都是人们亲手制作而成,龙身主要以干稻草为主要材料,龙身主骨架主要是以竹木为材料。草龙制作过程程序清晰,分工明确,先是用干稻草扎成龙身,龙身制作到最后编制成三个分叉略往上翘起,象征龙尾。在龙身最头一端折叠成两个高高翘起的弯角,象征着龙角。龙头部分主要是依靠加厚纸裱糊制作而成。 在龙身、龙尾的表面以彩纸装饰象征着龙鳞。 龙珠主要是用竹子编制成直径为30com左右的圆球。 草龙也有大龙和小龙之分,大草龙需 30-40人参舞,小草龙需 10-20人参舞。 参与舞龙人员都是身着本民族的服饰。 整个舞草龙过程中还有陪舞者戴照面具,穿插助兴。舞草龙结束之后把草龙送到河边烧掉。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是将草龙送回家,祈求来年的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人们十分重视这个环节,也表示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1.2 草龙的表演形式与象征意义

草龙表演形式主要是以各个乡镇为单位组队参赛,一般经过祭龙、游龙、翻龙、串龙、盘龙等精彩动作,最终由裁判打分的形式定位名次。舞草龙文化表演代表着仫佬族同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等所有的表演结束,最后把草龙抬到江边或者河边烧掉,有着“送龙归天”的象征。

2 “依饭节”舞草龙文化的功能

2.1 文化的传承

舞草龙这一项古老的民俗体育活动是在桂西北壮、仫佬等民族地区流传已久,它不仅是仫佬民族独特的精神凝聚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它呈现了仫佬民族同胞们的文明与和谐。舞草龙活动还诠释了仫佬族人民早期的生活形态与演绎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舞草龙注重的是热闹与喜庆的氛围,还包括了仫佬族同胞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2 健身娱乐

舞草龙的表演方式多模多样。 参舞人员都是成年青年,人们根据鼓声的节奏将草龙挥舞起来,每支舞草龙队伍都经过前期努力的训练与排练,整个表演过程中以跑动挥舞和原地挥舞,表演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的造型。舞草龙运动主要使手臂与腿部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还会促进全身肌肉与力量的提升。人们经过参加舞草龙活动后,达到身心愉悦,享受美感,心情放松的感觉,该活动不仅达到健身效果,而且有极强愉悦身心的价值。

2.3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时代,舞草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结合旅游业、服装业、酒店住宿行业、饮食行业、商店商品交易行业等,在“依饭节”当天县城的游客明显增加,让更多的人了解仫佬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色,参与到舞草龙活动当中,体会当地的民族风采。根据民族特色与文化的不同,当地居民所制作的服饰与饰品、纪念品也各有不同。少数民族节日进行时,不仅可以带动民族服饰的畅销,还可以促使了相关的饰品、纪念品的开发,从而促进仫佬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4 仫佬族同胞愿望的寄托

有史以来,龙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崇尚的地位,它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着最高的权威,它还象征着人们对生命力的追求、象征着人们对健康美满生活的期盼。而仫佬民族的舞草龙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基础之上,舞草龙活动是“依饭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仫佬民族同胞将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它也是中华民族龙文化呈现与传承的载体。 所以,“依饭节”上进行舞草龙活动,也是仫佬族人民将美好的愿望寄托的一种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3 舞草龙文化的开展现状与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困境

3.1 舞草龙文化的开展现状

2006 年“依饭节”文化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草龙活动也包括其中。如今开展的舞草龙活动的时间还是局限在依饭节,大部分都是“依饭节”临近的时候,政府才会组织各乡镇进行舞草龙训练。而在其他的时间进行草龙训练少之又少,只有少部分的乡镇进行。在进行训练过程没有专业的舞草龙教练指导,教练优先考虑由有过舞草龙经验的人员担任,由村委自行组织排练。训练的方法与动作相对简单,参与舞草龙人员主要由附近村落的年轻青年组成,比赛当天由评委统一打分的方式决出排名,分数高的队伍列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进行舞草龙求雨仪式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舞草龙活动在保存着仫佬民族原有的特色,同时在形式与内容上根据社会与草龙项目发展的需求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功能,它不仅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还汇集了仫佬民族同胞的智慧与精神寄托。之前逢年过节、喜庆日子的舞草龙活动人们更加注重热闹和喜庆的氛围。经过了时间的变迁,如今仫佬族舞草龙体现的是仫佬民族同胞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2 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困境

3.2.1 民族文化传承缺少完整性

文化本身固有的文化的完整性,文化持有者对自身文化传承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即使是在外力的影响下,也会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的舞草龙相关文化的传承都是口头上的相传,并没有以完整的文字记载的形式进行传承,经过时间的变迁与现代文明的冲击,后人对于仫佬族的舞草龙文化已经缺乏了解和认识。久而久之,舞草龙文化就缺失了它的完整性。

3.2.2 人才储备不足

舞草龙技术后备人才缺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如今传统舞草龙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一些年长的老艺人。现在,传承人中年轻一代大都不愿学习舞草龙技术,大多数觉得掌握了该项技术在社会上立足无多大用处,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等待“依饭节”临近的时候,进行参训的人员都是临时凑齐的,没有正常的训练时间。

3.2.3 相关政策不完善

国家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我国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有法可依。但是,这只是国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层面制定了比较笼统一个总体指导纲要。从仫佬族“依饭节”的舞草龙文化来看,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各地区没有依据该法结合当地的特色与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保护方案。这种保护方式比较单一,可见仫佬族的舞草龙文化的传承工作并没有步入正轨。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依饭节”舞草龙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4.1 保护现有舞草龙技术的传承人,培养后备人才

现有的舞草龙技术传承人,不仅是舞草龙技术传承的载体,也是舞草龙技术在当代继续传承的基础。传承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舞草龙技术突出能力与技术传承的代表者,传承人对舞草龙了解得更加全面,而且掌握着更加专业的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年迈的传承人一旦逝世,将会对舞草龙文化的传承存在很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舞草龙技术传承人进行保护,特别老艺人。政府可以采取一些资金补贴的方式对老艺人进行保护。同时,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积极培养舞草龙技术传承人,加强传承人的培训,通过给予参训人员进行考勤,给予一定的训练经费补贴,增强参训的积极性,政府主动解决舞草龙人员在社会上生存问题,增强舞草龙后备人才的队伍。

4.2 深化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研究

舞草龙不仅是作为仫佬族非物质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也是仫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产生于仫佬民族早期的日常生活,体现了仫佬民族早期的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寄托了仫佬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追求意愿。我们应该更深化的挖掘、收集与整理出更多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且做到深化认识与研究,为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活动适应时代文化的变迁,为草龙活动的生存与发展,传承与保护提供必要的保障。

4.3 完善相关法规,健全保护制度

根据民俗体育活动发展的需求,民俗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地方市县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际的、可执行的相关条例。以仫佬民族的舞草龙项目为例,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出与舞草龙文化的相关措施及实施办法,制定细致的保护方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得到保护与传承。

4.4 结合现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仫佬族舞草龙文化传承与保护

在提倡大力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背景下,舞草龙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不仅是让舞草龙活动局限在本民族进行,利用现代先进的媒体文化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要让更多的地方和人们了解并传承舞草龙活动。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与旅游开发资源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游客流连忘返,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仫佬民族的舞草龙活动。合理的将民族体育特色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体现出多面效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民族体育特色为当地旅游业增加了旅游的亮点,同时也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

[1]潘聚仟.广西仫佬族舞草龙文化的特点探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2):98-101.

[2]吴国富.仫佬族依饭节来源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70-78.

[3]黄羽.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J].民族音乐,2015(2):39-42.

[4]尹明.仫佬族依饭节[J].歌海,2012(4):200.

[5]佟宇嘉,王奎正.仫佬族“依饭节”文化内涵探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25(1):80-82.

[6]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2):58-61.

[7]莫乔雅.仫佬族依饭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仫佬族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广西罗城:欢庆“依饭节”
Tough Nut to Crack
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