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国之重器 讲好创新故事
——以湖北日报系列报道《走近“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为例

2018-11-26◎江

新闻前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重器系列报道

◎江 卉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1]。

“必须”“牢牢”,斩钉截铁的用词,彰显的是大国重器的分量。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今年4月至5月,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走近“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聚焦“大国重器”的灵魂人物——技术总设计师,讲好创新故事,展示创新精神,彰显湖北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发强烈反响。

把握好时度效,抢占舆论引导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度效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媒体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透彻认识和深刻把握,对做好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

湖北是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军工大省,是众多“国之重器”的摇篮。2017年,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C919大客机首飞、“复兴号”高铁驰骋神州、AG600“鲲龙”首飞、快舟火箭发射……一项项科技含量满满的“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举世瞩目。这些“大国重器”和湖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禁令,引发全球关注。中兴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此时,网上有人趁机攻击,抹黑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挫伤国人的自信心。

如何设置议题,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在这个时间节点,湖北日报及时推出策划采写了三个多月的系列报道《走近“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用扎实的数据、事实和感人的故事、细节告诉国人我国科技大步赶超的快捷步伐,提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信心。系列报道在湖北日报报、网、端、微同步刊发,阅读量持续走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实践表明,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迫切需要主流媒体持续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准确把握形势,主动引导舆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提升主流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全局视野、百姓视角,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3]。

技术总设计师是“大国重器”的灵魂。国产航母、C919大客机、AG600“鲲龙”、快舟火箭等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都与湖北有缘:有的来自湖北的科研院所,有的是湖北人,有的曾在湖北工作。

在《走近“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系列报道中,我们把聚焦点放在“人”上,着力讲好他们的创新故事、挖掘他们的报国精神。

在布局谋篇上,每篇报道均按照大国重器最新进展、总设计师成长经历、大国重器的创新点等来采写,兼具新闻性和故事性,讲述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故事,揭开大国重器研制的艰难历程,许多细节都是首次公开披露。

在系列报道首篇《国产航母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孙光甦——星辰大海,镌刻中国力度》一文中,航母设计之初,设计师团队面临“一无设计经验,二无图纸资料,三无规范标准,国外更是实行技术封锁”“就像一团麻,想理理不清,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一些媒体在转载报道时,标题就直接引用了报道中的这一细节。

在《国产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航空报国赤子情怀》中,吴光辉接受家乡媒体的采访一开腔句句不离武汉,“我出生在武汉,在武昌读小学、汉口上中学,父母是武船职工。”一句话,拉近了读者和这位国之栋梁的距离。

从这组报道中,我们总结发现,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深入调查研究,练就过硬“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深入调查研究,他指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4]

科技工作者的报道,特别是典型人物的报道,不可谓不多,但他们工作、生活、精神状态到底如何,这是读者非常感兴趣的方面。

这组《走近“大国重器”的总设计师》系列报道,没有一味追求“高大上”,而是深入了解总设计师的成长经历、志向抱负,让人看到这些国之栋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成长历程。

比如在报道中,为让飞机更“好飞”,53岁的吴光辉百忙之中还去学习飞行;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从小就有火箭情节,高中时代还发射过一枚自制火箭;中国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建在外国留学时,常常在实验室工作整个通宵;在研制AG600鲲龙的8年里,总设计师黄领才少有休息。他说:“我们和国外差距还很远,靠啥追?就是要用别人喝咖啡、睡觉的时间来干工作,要用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实现超越。”。

这样的事例更见平凡中的伟大。这些精心采撷的细节极其珍贵,串在一起,铸成了总设计师们真实、高大的群像。只有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挖掘生动的细节,才能给读者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这组报道的采写中,我们克服了联络不畅、知识缺乏、涉密风险等种种困难,深入一线采访,与总设计师们面对面,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他们立体、丰满的形象。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总结,要采写出内涵深刻、贴近群众、感人至深、影响广泛的优秀新闻作品,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除了深入调查研究,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可走。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重器系列报道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