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就业威胁论”是伪命题?

2018-11-25

通信产业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失业效应岗位

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下,人工智能正在崛起。随着部分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开始落地应用,人工智能逐渐从媒体科研走向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之中。人工智能对生产效率提升、社会经济进步的有利影响得到普遍肯定,同时可能带来的就业、安全等方面风险,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发展前景的担忧。英国牛津大学2013年一项涉及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得到广泛引用,该研究认为未来20年内,美国就业市场47%的岗位将由人工智能取代,英国则有35%的岗位将被取代。2016年,《经济学人》一篇文章提出以前看来不可能自动化的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正如互联网已经达成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在演化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巨大变革。在此共识下,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是否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争议。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因素对就业长期影响的预测,大都是根据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现有工作职位的影响变化进行估算,不乏上述充满悲观情绪的预测。毋庸置疑,人工智能进步在短期内会带来就业的波动,尤其是低技术水平劳动就业的降低。而随着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国际上关于就业的乐观声音明显渐多。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先前的调查高估了人工智能构成的就业威胁,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只有10%左右的岗位将由人工智能代替,而英国只有12%,因为部分高度自动化的工作仍存在难以自动化的任务。技术发展将带来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分化高收入高技能和低技能的工作。Gartner则指出,2019年之前人工智能造成的失业将多于其创造的工作机会,而从2020年开始后者将反超前者。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虽然不可避免带来技术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但技术进步将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带来的就业质量改善效应仍大于破坏效应。

从过往的三次技术革命发展历程看,大量颠覆性技术的涌现和应用造就经济繁荣的同时,必将创造大量新增就业岗位。人工智能发展热潮逐步出现,新技术的开发、扩散和应用本身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领导人工智能市场,同时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初创公司,在各种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建立新型服务模式。受到人工智能辐射的相关岗位需求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根据智联招聘数据,2017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2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到一定阶段将扩大经济范围,进一步提供更为广阔的劳动需求空间。人工智能促进新产品、新部门和新兴产业产生,推动社会分工细化,也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这不仅创造出大量高技术性和管理层级的相关岗位,也存在属于入门层级和低技术性的工作。如2017年京东启用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同时成立培训机构进行无人机飞服师的培育。飞服师正是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职业,不仅能够在物流领域获得发展,也是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领域急需的新型人才。

新技术应用到旧有产业中创造新岗位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原有岗位的工作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传统行业,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很难彻底颠覆行业,而是相互融合放大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向宽度和深度发展。如医疗行业与图像识别技术的融合将提升医学影像的診断效率,交通运输行业与预测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零售行业与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融合将提高促销的转化率。可见,人工智能应用到重复性低且变化较大的非程序性工作上,将会协助人力而非取代人力,人力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比单纯的雇用高层次人才或使用人工智能更有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舒适度和满意度,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就业质量改善效应。

猜你喜欢

失业效应岗位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失业了